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全”新模式

2017-03-07 15:29常海峰回娅冬
关键词:三全舆论价值观

常海峰,回娅冬,刘 娟

(1.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全”新模式

常海峰1,回娅冬2,刘 娟3

(1.河北北方学院 学生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宣传统战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面对信息化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全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构的影响,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全”新模式,即坚持全媒体宣传,构建教育宣传体系;坚持全过程施教,构建教育实施体系;坚持全方位推进,构建和谐环境体系,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新模式

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4 13:09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又对高校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新的要求。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建立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河北北方学院一直积极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构建三大体系为依托的“三全”教育新模式。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风险分析

面对信息化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阐释力遭受质疑;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路径受到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失灵,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向。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阐释力遭受质疑

大众媒介使得近代政治在制度和思想层面发生巨变,为人民民主和网络舆论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和政治基础,从而出现了不同的政治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他们希望通过某种载体表达自己观点并维护自身利益。而不同利益主体所产生的政治表达则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变迁的政治基础。

在西方国家强势推进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今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加速渗透到中国青年一代。各种资本主义价值观、文化概念和话语体系不断瓦解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动摇共产主义信念,否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政治优势。面对网络言论的渗透和资本主义思潮的侵蚀,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范畴和阐释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尤其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和网络舆论遍布全球的今天,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二)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路径受到挑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有两条:一是个人自由传播;二是组织主导传播。在中国民主革命早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由思想进步的民主人士自由传播;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产和传播是由国家严格控制并主要通过组织传播这一路径完成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及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再是仅仅依托自上而下的组织和单位进行单向传播,大学生群体间的价值沟通和交流更加快捷和随意。意识形态开始通过微博和微信等形式展现,传统的传播方式不断受到消解和冲击。加之官方对信息工具的敏感性不足,未能充分借助影视媒体和网络平台等向群众推广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效力。

(三)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失灵

从现实制度运行来看,传统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暴露了一系列问题。由于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包含有多维因素,有学者从“外源性”“内源性”“双源性”和“多源性”4个维度论述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遭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高校内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普世性”价值的渗透,导致社会主义话语权旁落。内源性的威胁则来自中国市场化改革引发的高校教师群体身份感的缺失和价值观的模糊;多源性威胁则多指中国当前面临的内政外交领海领空的外交安全威胁。因此,不能用简单的单向度思维来构建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在特定条件下,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可能与国家的非传统安全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从根本上作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而任由网络舆论对其进行同化和影响,就有可能丧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主导权。

二、全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构的影响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公众参与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渠道,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应呈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理念,构建高校大学生民主参与的制度平台,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与解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中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的路径也必然与网络政治参与结合起来,即把网络政治参与嵌入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

(一)高校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首先,网络舆论是社会发展的经验机制,网络舆论具有多维性,既包括物质技术载体,又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本质上就属于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是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政党的精神文化体系,具有强烈的集团价值和集团意识。因此,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文化都起着支配作用。在中国当代整个高校网络舆论结构的系统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和枢纽的位置,其观念和思想制约着高校文化以及网络舆论的发展。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发挥的作用应该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筛选。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思想政治是高校网络舆论的基础。大学生在接触网络舆论时根本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社会舆论都蕴含着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某种价值理念。大学生在分享网络舆论的同时就会有意无意地受到舆论中价值观念的感染。所以,撇开意识形态的纯粹网络舆论是不存在的,舆论不可能和意识形态完全没有联系。

(二)网络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能动作用

现代网络在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位美国学者曾这样评价:“无论偏向与否,新闻与电子传播媒介在我们的政治和文化体制中始终具有影响。传播媒介的巨大力量能与政府三大部分分庭抗礼。”[2]486可以肯定的是,网络舆论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强化,网络对于民众意识形态尤其是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作用将继续强化。

第一,网络制造社会舆论,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网络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需要。网络服务对象覆盖全社会,因而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因此,网络信息平台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不同阶层和身份人员的关注并参与讨论。网络舆论所承载的思想也具有多元性和渗透力。政治新闻作为敏感性话题,容易借助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舆论影响。

第二,网络舆论触及政治言论,影响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网络能够有效地表达大学生的政治意见,引发政治活动,从而影响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因此,要严防不良政治言论的煽动作用,对于不良信息要及时发现并严加抵制,避免其对意识形态教育的不良影响。

第三,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隐匿性。网络舆论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同于客观事实。网络舆论所呈现出的信息通常带有阶级利益色彩,不能全然真实地反映实际的全貌,不是客观的真实所在,而是大都经过了利益选择、立场解释和语义重构,甚至经过复杂和别有用心的组合包装,受到发布主体的阶层性质、所站立场和阶层利益的多重影响。作为特殊产业的网络舆论,又带有商业化的炒作特征。这是因为网络舆论本身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品,带有资本逻辑的冲动,追逐眼球效应和资本利润的本性会压倒其作为“公共言论”的责任感与真实性,正如弗雷德·斯莫勒所说,大型媒介传播公司“第一要义就是赚取利润”[2]486。为了盈利,网络可能会丢掉媒体所应保持的真实、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模糊事件背景和全貌,而突出某些侧面,产生偏离事实的网络舆论。所以,被大学生搜索阅读到的网络舆论并不一定是事实,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匿性。

(三)网络政治参与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随着近年来代议制民主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众多政治理论家认为,由于政治过程具有复杂性,简单的多数原则也不能体现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他们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协商既是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其本身也是一种民主实践,是培育公民民主精神的重要渠道。政治参与与协商民主唤起了理性立法和公民自治的理想,呈现出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理想。确切地讲,协商民主意味着在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问题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形式。正是由于中国市民社会的初步发展,大学生网络维权的意识开始逐渐觉醒,在现实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网络政治参与和表达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首选。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初步发育激发了大学生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大学生选择网络政治参与来表达诉求、维护权利和影响公共政策。

三、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方便快捷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另一方面,一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所以,应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全”新模式,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坚持全媒体宣传,构建教育宣传体系

全媒体的概念最先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童子问易》一书给出的定义是:“所谓全媒体,就是数和象在天、地、人之间变动和周流而建立的备包有无的媒体形式。”[3]273换言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多种媒介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习近平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其时代感和吸引力。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暗流涌动,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软权力”争夺文化领导权、信息发布权和网络控制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社会的多元多变,也导致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碰撞。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既要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又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深刻认识到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曾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4]所以,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要占领宣传主阵地,牢牢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实现立学、立志和立德的目标,学校应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方式,构建多维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

1.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全面宣传

每月出刊的校报实现人手1份的全员覆盖,报刊可设置《身边的榜样》专栏,对校团委评选出来的“学习之星”“自强之星”“创新之星”和“最美班干部”等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通过杂志、电视、电影、校园广播站和宣传橱窗等宣传渠道,宣传十八大以来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2.建设校园网络平台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和红色网站的积极作用,努力扩大红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消除黑色地带。

3.发挥微时代的新媒体功能

利用微博、微信、微课、微页、QQ和校园BBS等新媒体网络交互平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传播范围,增强“微”传播互动实效,传递正能量。

(二)坚持全过程施教,构建教育实施体系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他在强调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也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坚持全过程施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面的价值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和入行,需要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实施体系。充分利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体系育人平台,将其精髓融入到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要挖掘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要素,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利用课堂、学校和社会3个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达到了解社会、提升自我能力和奉献社会的目的。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最新的理论成果为依托,整体规划各门专业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3.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5]在2017年4月召开的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所以,为弥补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转识为智”和“化智为信”与“化信为行”的功能,使他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坚持全方位推进,构建育人环境体系

高校育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和行为践行。习近平提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必须从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体系入手,使大学生思想得到净化,精神获得提升,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践行者。1.加强有本地本校特色和内涵的大学文化建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结合所处地域文化和学校办学历史,利用校史馆和《档案春秋》专栏,宣传学校发展历史,弘扬最美奉献精神。利用学校举办的专家博士论坛、素质大讲堂、法政大讲堂、创新创业大讲堂、端午诗会和廉政文化展演等多种形式,把高雅艺术和地方红色资源引进校园,让大学生在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地产生认同感,主动将附着于校园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传承下去。2.营造公平、正义、民主和法治的校园制度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融入高校治理的实践中,建章立制,坚持制度治校。3.积极倡导爱国敬业和诚信友善的校园行为文化。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如开展校训和校徽的征集评选活动;开展教风、学风、班风和舍风的评比活动;开展重大节日庆祝和校庆纪念等活动,把其中蕴含的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通过有形载体上升到行动层面,并外化为行为规范。

总之,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对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机契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17-05-0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伯恩斯 J F.民治政府[M].陆震轮,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 任国杰.童子问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中央党校第43期“省部班”党建调研组.领导干部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EB/OL].(2018-11-17)[2017-05-01].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8352146.html.

[5] 光明日报: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6-13)[2017-05-01].http://cpc.people.com.cn/piglun/n/2014/0613/c78779-25144443.html.

(责任编辑治丹丹)

OntheConstructionofaNew“Three-focus”ModeoftheEducationoftheCoreSocialistValuesofUniversityStudents

CHANG Hai-feng1,HUI Ya-dong2,LIU Juan3

(1.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2.Department of Publicity and United Front Work,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Hebei No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Based on the complex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the information-based background,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all-media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explores new ways of the educ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and sugges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three-focus”mode,namely the focus on the publicity of all-media to construct a publicity system,the focus on the whole-process teaching to construct an implementation system,and the focus on an all-round promotion to establish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system.

university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a new“three-focus”mode

河北省党建课题(GXDJ2016B68);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6GJJG165);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GJ201729);河北北方学院教改项目(JG201560)

常海峰(1974-),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学生处高级政工师,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G 41

:A

:2095-462X(2017)04-0102-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714.1309.016.html

猜你喜欢
三全舆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