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现代化的探索

2017-03-07 23:21包国民丁岚峰谢红萍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项目院校

包国民,丁岚峰,谢红萍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现代化的探索

包国民,丁岚峰,谢红萍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开放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租用。针对目前科研管理单一、工作被动,科研管理效率低、信息利用不高,科研管理体系松散、不利于成果转化等问题,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平台要整合拓宽的科技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成果转化,要提升科技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要提升科研信息标准化水平和便捷科研过程的监督管理的益处。

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探索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卓越产业人才的重任,是实施“2025中国制造”的主体。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1],用刘延东副总理的话可以高度概括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就是“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为此,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是保持学术先进性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现代化水平,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开放化,以及降低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劳动成本、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使科研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动态管理等方面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1 高职院校科研信息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单一 工作被动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规范并与世界接轨的科研管理体系。相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由于研究范围与辐射的局限性,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抓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对科研的动力不足,使科研管理部门多处在“收发室”、“上传下达”的管理工作状况,其主要问题是对科研管理重视不够,管理面单一,科研工作被动管理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的主要“通病”。长此以往,不能很好地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产业服务和高质量就业的目的,更不能依托科研引领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大业。

1.2 科研管理效率低 信息利用不高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数量的逐年增加,原始的手工管理、单一的文件传输已无法满足大量的数据管理与统计,电子表格等常用办公软件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据输入和查询,需花费科研管理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结题等,要经过教师本人申报、二级学院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评审等各级管理,既浪费时间又妨碍科研信息有效传达,这在形式上和手段上是造成了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的科研管理缺少透明度、网络利用低、封闭性管理,也客观上形成科研成果信息不能被广大教师利用的原因所在,不能起到科研带动教学的原动力发挥。

1.3 科研管理体系松散 不利于成果转化

科研管理是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科研管理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协同运作,实施科研信息数据共享的纽带。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数据资料管理体系比较松散,主要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实现科研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系统化、现代化,不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个人科研活动的网络空间,在科研项目申报资料、立项文件、合同、中期检查资料、结题资料的整理等过程中,科研资料跟踪管理零散,有时科研资料缺失或丢失,耗费款管理人员的资料查找时间。在成果通报、科研成果宣传与推广方面还不能实现网络化,不利于教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 “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的益处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变,高职院校教改项目、科研项目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对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科研职能的发挥。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概念提出,自然会对高职院校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采用“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将给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带来很多益处。

2.1 整合拓宽的科技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成果转化

一般教师或科研团队在科研工作过程中,要通过科学试验、数据收集整理,问卷或走访调查等数据采集,然后基于数据分析开展相关研究,研究人员之间需要相互信息交流、讨论达到研究目的。目前,高职院校多数研究成果有的随着项目的结题而“沉睡”,有的局限于项目研究团队之间进行共享。还有些对局域外的类似研究项目,需要用到该研究数据时,仍然要重复采集,造成科研经费和科技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因此,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加强对科技资源的拓宽整合,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为产业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每年要对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成果、结题、评奖等需要动态管理,需要对全体教师的科技论文、教材或著作、发明专利等进行统计、最终上报到上一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管理系统中。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可降低数据采集利用成本,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应用,并与高职院校内部科研成果库对接与匹配,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发挥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使高职院校形成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2.2 提升科技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科研申请立项与课题结题工作中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课题组成员信息、课题设计论证信息、评审专家信息等方面数据。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可对课题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外部文献库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论证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与筛选可将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无创新性的选题排除,有效避免主观判断的不足,从而提高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结题成果的创新性。

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杜绝科研项目部门发布的选题之间容易出现简单重复,可以避免同一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利用同一选题在不同来源的科研项目中重复申报,可以避免违背科研最基本的创新精神事件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节约科研资源,能有效地引导科研人员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3 提升科研信息标准化水平

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的科学规范管理,对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数字化,构成学院内部统一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管控,让用户端通过网络电脑或手机适时填报并适时查看。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科研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实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流程规范化[3]。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管理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对科研活动的全程进行跟踪,为广大教师和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实现对科研信息的高效管理和有机控制,满足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需要[4]。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使科研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效益化,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系统[5]。

2.4 便捷科研过程的监督管理

通过“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对科研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查实、归档,确保科研项目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遵守国家有关科研活动保密制度、维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建立查询服务机制,极大地便捷了对科研过程的监督管理。

通过对科研过程监督,便于科研管理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评价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竞争能力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宏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项目跟踪管理,便于选择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及时服务。在对科研过程监督中,适时为科研人员提供个人的科研网络空间,免除了填写各种统计报表的麻烦。同时,可以便捷教师职称评聘中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考核。避免在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统计、考核核算中的错误与失误,提高科研统计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高效性。

3 “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的设计要求

3.1 通用安全可扩展性要求

在设计“互联网+科技信息数据”管理平台系统时:一是要充分考率到管理平台的通用性。一方面通过输入、输出、查询等功能上实现对二级单位科研课题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来减少科研主管部门繁重、复杂的手工科研管理。二是要考率到平台系统的安全性。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教师心血的结晶,一定要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系统在网络环境安全运行。三是要考率到平台系统的可扩展性。平台系统不仅能满足现阶段的科研工作需求,还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信息处理对工作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处理能力的需求。

3.2 平台系统的功能要求

从平台系统的功能角度来看:一是即有利于科研监督管理又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科研工作。二是要考虑涉及到科研管理人员、学术委员会专家、科研课题参与人员等因素,也涉及到科研成果奖励信息、科研课题项目信息的管理。三是考虑到对科研项目课题要及时进行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并督促教职工将科研成果信息及时准确录入到系统中,便于统计查询团队或个体的科研工作情况、部门的科研工作情况。四是要考虑到科研项目课题的分类,审批核准程序,构建教师立项申请、二级单位审核、学院科研部门审核、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以及上级部门审批通过的项目课题进行立项等。五是对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应组织相关的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并及时收录到系统中,实现成果共享以及成果转化。六是要实现对科技论文、教材或著作、科研成果等实行现代化的统计、分类、打印。

综上所述,“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的构建,目的是为教师完成科研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之间建立的一个纽带,一方面为教师上报、查询科研信息、及时了解个人科研情况提供有利帮助,另一方面为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学院的科研状况、了解和统计教师的科研信息、有效管理科研项目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1]柳恩铭.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J].生活教育,2014,(4).

[2]王继平.切实较强科研工作 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5-6.

[3]蒋学.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教通讯,2015,(5).

[4]缪立德.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时效性[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

[5]沈丽花.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9).

2017-10-20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互联网+科研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JB1316027)成果之一

包国民,1965-,男,蒙古族,黑龙江肇源县人,副教授,高职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丁岚峰,1957-,男,哈尔滨市人,教授,职业教育研究;谢红萍,1963-,吉林伊通人,高级会计师,会计研究。

[责任编辑金学洙]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项目院校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科研成果转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