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裸剧”也精彩

2017-03-09 11:35申月平
江苏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语文实践自创课本剧

申月平

【关键词】语文实践;课本剧;自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65-01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精彩的文本解读往往难以言尽古典名著之精髓,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名著,此时,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导演、剧本和道具问题。下文,笔者结合苏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课,谈谈表演中导演、剧本和道具问题的解决。

1.无导演,自导。

乌合之众注定一盘散沙,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打造出一台精彩绝伦的课本剧。

确定导演。课本剧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选谁呢?当然是能力强、肯担当、会组织、善协调的!学生或毛遂自荐,或他人选举,很快就确定了导演组成员。

招募组员。导演既定,那么就要开始招募组员,各导演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动员,或慷慨激昂地演讲发动,很快就招募到了组员,成立了自己的剧组。

明确分工。各导演认真听取组员意见,经过毛遂自荐、他人推选、考核面试、投票选举等一系列程序后,最终明确了组员的分工:文学功底深厚的学生成了编剧,有表演天赋的成了演员,眼明手快的成了剧务,擅长绘画的成了美术指导……

2.无剧本,自编。

《三打白骨精》是对名著章节的改写,故事性强,画面感足。但文本毕竟不同于剧本,还需将课文进行改编。此时,小编剧已自觉地将《西游记》原著恭敬地“请”到教室,人手一本开始阅读。课间十分钟,他们放弃了休息,自发地聚到了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对话,让人物形象更立体饱满:时而从文本中挖掘潜台词,时而向影视作品取经,时而就网上的剧本作探讨比对,忙得不亦乐乎,“吵”得不可开交。“这唐僧简直善恶不明,好坏不分,亏得悟空对他忠心耿耿!”“不对!这反而更能突出唐僧的菩萨心肠!悟空真傻,怎么就不能跟师傅好好解释再抡棒呢?”“这八戒也真是,近‘猴者‘灵,他怎么就没沾上点悟空的灵性呢?”“你们不觉得白骨精很聪明吗?”一生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大伙儿轮番轰炸:“这明明是奸诈贪婪,怎么能叫聪明呢!”“聪明是褒义词,白骨精心术不正,只能用贬义词来形容。”争论中,学生的是非观渐渐明晰;辩驳时,师徒四人的形象愈见清晰。这处人物台词如何设计才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这个舞台背景如何设置才能突出“山高必有妖”的险峻,此处动作神态如何拿捏才能恰到好处……每一处设计都凝聚着学生的智慧,闪现着他们思想的火花。编剧们会因一时的思绪堵塞而陷入沉思,也会因茅塞顿开而手舞足蹈。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难见到如此真实而又感人的读书交流,却在此处看到了一张张兴奋的笑脸。

3.无道具,自制。

《三打白骨精》阵容强大,需用到较多的道具,如头饰、服装、兵器等。本着“不花一分钱,也能演课本剧”的原则,我们决定分工协作,自制道具。技术指导是美术教师、劳技教师,材料是废物利用,制作由学生合作完成。最终,一个由学生自己打造的全新剧组,一本由学生自己编写的独特剧本,一套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创意道具,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一台从无到有的“裸剧”便诞生了!

“裸剧”源起“无”,生于“创”,指向“有”。“创”是核心、灵魂。创编、创演、创制,学生的心灵在“创”中放飛,学生的思绪在“创”中驰骋,学生的智慧在“创”中生成,真正做到“裸”而不“贫”。在跨学科、跨时空的编演实践中,“裸剧”日渐丰盈,语文内涵日益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也在日积月累的编演活动中渐渐沉淀。如此语文实践,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实践自创课本剧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在英语学习中如何用语境提高效率
巧用自创实验 激发课堂活力
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训练策略
创新语文实践,提升语文素养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