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17-03-11 13:47袁东
辽宁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辅导室辅导工作辅导

◎袁东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袁东

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校均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各校心理辅导室的硬件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为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不少学校的心理辅导室门庭冷落,形同虚设。相关区域调查显示,最近两年内近80%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总次数低于10次(相对于每个学校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这个次数显得极低)。

在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心理教师喜欢甚至热爱心理辅导工作,但由于非心理专业出身和心理辅导经验不足等原因,面对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他们缺乏有效对策,不少心理教师不会或者不敢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问题一:门庭冷落,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很多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在开展的初始阶段都要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不愿意来心理辅导室。

(一)原因

1.学生对心理辅导工作不知道或不了解

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和心理教师,不知道自己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位置,不了解自己有了心理困惑去心理辅导的流程。也有很多学生虽然知道学校有心理辅导室和心理老师,但他们心存顾虑,比如担心去心理辅导后被同学知道了被嘲笑怎么办?不敢一个人去找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吗?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求心理辅导吗?等等,上述的种种疑虑都在阻碍着学生们的主动来访。

2.学生对心理辅导有误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题材的影视和小说层出不穷。受商业化影响,此类作品中的心理辅导过程往往显得神秘诡异。不少中小学生受其误导,认为接受心理辅导就意味着自己心理不健康,甚至有“精神病”,有的学生认为来心理辅导就是被催眠、内心秘密被窥视等。

3.部分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被动内向,不愿主动来访

部分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和自卑等原因,不能主动来访。其实他们中的不少人恰恰最需要心理辅导的帮助,这就需要有其它的途径和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推介这类学生。

(二)对策

1.促成学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话或讲座

从全国各地多年的经验来看,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其最核心原因就是领导重视。因此,如果学校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校长)在学校大会上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讲话或者讲座,宣讲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可以在全校塑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本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其力度和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心理教师的专业类讲座。

2.心理教师对班主任进行相关宣传与培训

心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辅导工作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班主任教师的积极配合甚至主动参与,因此心理教师应对本校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宣传和培训。

通过培训,使班主任们意识到作为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一个教师群体,他们往往是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最初甚至唯一的发现者,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培训,使班主任能够开始在班级内逐步创设良好的学生心理辅导来访氛围,比如给予学生辅导来访时间的许可,开始主动发现并及时推荐本班有心理困扰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

3.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宣传

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各种宣传栏,引导学生建立心理辅导的正确观念,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心理辅导室,让学生了解熟悉本校心理辅导工作。心理教师还可以亲自走进班级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心理辅导的宣传,使学生熟悉心理教师,了解本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相关情况,为学生来访创造有利的条件。

4.心理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来访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塑造良好的口碑

心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来访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班里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已经来访学生的良好状态和他们之间的口口相传,会有更多的学生主动走进心理辅导室。

问题二:顾虑重重,不敢进行心理辅导实践

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巧都有很高要求的工作,不少心理教师由于自身非心理专业出身并且没有心理辅导经验,所以对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多顾虑,不敢进行心理辅导实践。

(一)原因

1.缺乏心理辅导经验,担心可能对来访学生造成伤害

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中的大多数是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却缺少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不少心理教师虽然参加了一些心理学专业培训和学习,但缺乏实际的心理辅导经验,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心理教师在被学校任命为心理教师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从事心理辅导工作,他们害怕因自己缺乏经验,贸然对学生进行辅导可能对来访学生造成伤害。

2.书本所学比较空泛,对心理辅导实践操作心中没底

当前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形式上仍以请专家讲座或选派教师参加短期课程培训为主,普遍缺乏实际操作实践和指导,导致心理教师对心理辅导实际操作心中没底,从而对心理辅导实践有了为难情绪。

(二)对策

1.小步多走,循序渐进

谨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极大地避免对学生的可能的不良影响是对的,但是由于各种担心而让工作止步不前是不对的。对于心理教师来说,勇敢地迈出心理辅导实践的步伐,这也是业务成长历程中的必经之路。

对于刚刚起步,对自己的心理辅导能力严重缺乏自信的心理教师,可以采取在较小可控范围内先行实践、小步多走、循序渐进的策略。比如首先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里进行观察,发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很自然地对其表示关心与询问,在适当时机表明自己心理教师的身份,邀请其去心理辅导室谈心,由于自己和学生比较熟悉,平日里有师生信任的感情基础,所以这种状况下一般学生会很高兴前往。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在可控的情况下锻炼了自己的心理辅导工作能力,提升了心理辅导信心。

随着经验的积累,可逐步扩大自己心理辅导宣传接触的范围,比如几个班级,一个年级,两个年级乃至全校。在此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心理辅导的能力和信心不断增强,最终彻底走出懵懵懂懂的新手状态。

2.寻求其他较高水平经验丰富心理教师的专业督导,及时获取支持,化解疑惑

寻求心理辅导专家督导是迅速促进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复杂的工作,来访者的问题复杂多样,而心理辅导教师新手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他们要实现专业成长与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性必须依靠督导。心理教师可有意识地在区域内寻找并邀请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同行做自己的督导师,在专业学习、工作实践和个人心理健康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专业的督导。

问题三:心理辅导方法选择随意盲目,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心理辅导水平依旧无法有效提高

很多心理教师面对众多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感到无所适从,于是盲目跟风学习所谓“热门”(实质上很多是偏门)的理论和技术,热衷于各种短期培训,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扎实研读经典理论和苦练基本技能,导致其心理辅导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一)原因

1.心理辅导理论技术众多,让很多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无所适从

我国心理辅导事业发展时间较短,各种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往往借鉴于西方,而西方的心理辅导在众多理论的影响下,其技术与方法多达四百多种。面对如此众多的理论和方法,让很多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无所适从,有无从下口的感觉。

2.急于求成,幻想走捷径,热衷于所谓“热门”流行的辅导技术

现实中还发现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心理教师盲目跟风,一厢情愿地去追寻所谓最有用和最流行的心理辅导技术,妄图学习掌握一种所谓最好的理论和方法,奢望得此“宝物”,从此可以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一劳永逸。没想到由于商业利益等因素的影响,打着如此旗号的心理辅导技术层出不穷,导致这些心理教师对什么辅导技术都是浅尝而止,整天疲于参加培训学习,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去认真实践与钻研。宝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的心理辅导业务能力却未见有质的变化,仅习得一些“花拳绣腿”,面对日常心理辅导工作依旧力不从心。

3.缺乏实践后的及时总结和深入反思

对心理辅导咨询过程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是提高心理辅导工作成效的必要和重要条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心理教师恰恰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在心理辅导之后,感觉身心疲惫,于是偷懒、敷衍了事;更多的心理教师还未充分意识到实践后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感觉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纯属多此一举。

(二)对策

1.非专业出身的心理教师要通过参与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培训,认真研读经典理论,苦练基本功

就目前不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中,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考试是一种相对比较全面的培训。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考试培训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基本理论较详细介绍了各主要经典心理咨询流派的观点和方法,操作实务介绍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该培训内容权威,培训后还要经国家统一考试方能获得证书。此证书是国家劳动部认可的从事心理辅导专业的资质证书,能够成为正式进入心理辅导大门的通行证,彻底消除一些非科班出身的心理教师对自己非专业身份的疑虑。

2.实践经验缺乏的心理教师要勇于实践,认真反思

心理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与培训,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操作与演练。心理辅导实践是每一位心理教师成长的基石,这其中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心理教师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去实践、去积累,看似繁琐艰辛的这条路恰恰是早日摆脱磕磕绊绊初级阶段的最短捷径。

认真进行案例分析,加强反思。每次心理辅导之后,心理教师都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认真进行案例分析,加强反思。反思自己的辅导理念与行为,追问自己在辅导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应当吸取的经验与教训。这样的不断反思,对提高心理辅导成效大有助益。

(作者单位: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

猜你喜欢
辅导室辅导工作辅导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探索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