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本真 弘扬上善精神

2017-03-11 13:47赵丽娟
辽宁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道德观本真教养

◎赵丽娟

回归教育本真 弘扬上善精神

◎赵丽娟

笔者曾在一部教育专著上看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教人知识。什么是教养?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其实,教育和教养在人的成长中是很难分开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一个丰满的人。很多时侯,我们在匆忙追赶功利的脚步中丢掉了教育本真。知识和能力相比,能力更重要,它决定一个人解决问题的速度;能力和教养相比,教养更重要,它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超越知识的教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的确,现在基础教育功利色彩太浓了。在教育辞典中,有多少是关注孩子情感的?有多少是告诉孩子应该具有正直、诚实、善良、仁慈的本性,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道德观,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宽容豁达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作为基础教工作者,我们整日忙碌着。但又有多少忙和累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超越知识的教养?一个人的教养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更不等同于学历和文凭,但它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离开了教养的教育是悲哀的,只有重视教养的教育,才是本真意义上的教育。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成为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让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一、上善教育的理论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说水几乎能反映道者的道行。“上善”是做人、修德、睿智、笃行的最高准则。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中国传统伦理深信,人性中具备了道德一切要素的可能,因而“为人由已”,只要按伦进份,反躬内求,便是道德的完成。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党的一贯主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我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宣传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的每一份子都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同时,自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他在内政、外交方面提出了包括“中国梦”“以民为本”“依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这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传播中国声音,发挥着极大的导向作用。

二、上善教育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主席的“人心和善的道德观”道出了上善的本真。为此,营口市老边区实验中学在创办《若水》文学社、《若水》校刊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上善教育。

(一)实施上善教育的宗旨

上善教育,就是要弘扬水品文化,追求水一般的优秀品质。水的谦逊在于由高趋下,水的追求在于奔向大海,水的宽容在于海纳百川,水的刚毅在于滴穿山石,水的能力在于能刚可柔,水的奉献在于洗涤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期望人们的思想像水那样深邃,交友像水那样亲和,语言像水那样诚信,行为像水那样脚踏实地,做事像水那样永往直前。

开展上善教育,学校将秉承一个宗旨,即“崇善、至善、举善”;把握两大内涵,即“承上善文化、办上善之学”;更新三类理念,即“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一训三风”;采取三种策略,即“办上善之学,做上善之师,育上善之人”。

(二)实施上善教育的措施

在实施上善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采取“六项措施”。六项措施指的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文化活动为途径、以课程建设为渠道、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专业提升为保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主要是以凸显上善教育理念为主旨,建设文化走廊,继承传统文化,打造文化精品,彰显文化特色。“以文化活动为途径”措施主要是开展上善教育系列文化活动,如上善文化讲座、上善文选报告、上善名言讲演及诗词散文诵读会等。“以课程建设为渠道”措施主要是将上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立学科阵地,实施学科拓展,注重学科渗透,使上善教育成为师生的必修课。“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措施主要是依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结合上善教育的主体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推进上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主旨”措施主要是结合上善教育的主体内容,构建学生发展目标、内容、措施,把上善教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提升为保证”措施主要是结合上善教育的主体内容,构建教师素质提升的目标、内容及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上善之师。

办上善教育就是要用上善之念,行上善之举,承上善文化,办上善之学;就是要明师之道,立师之德,成师之业;就是要修其善德,睿其善智,树其善风,育上善之人。所以,开展上善教育具有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和提升智力的现实意义。我相信,通过上善教育,我们一定会使教育回归到做人的理念之上,让所有孩子都受到真正的教育,让他们永远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善待自己、善待父母、善待他人、善待万物。

(作者单位:营口市老边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道德观本真教养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