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创新素质培养在高校体育教改中的作用

2017-03-11 15:48郭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素质体育评价

郭虹

(内蒙古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体育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就要求老师的思想观念,业务素养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管是思想还是业务素养。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就意味着教师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重大。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以身作则,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并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引导和激励学生。在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时,要求教师必须有高知识水平和层面,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来传授给学生。增强自身知识素养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自己课堂的主导地位,更好地教导学生,让学生产生信服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 当今高校体育教改中的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越来越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然而高校体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改将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很多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在我国的很多的高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课程设计,然而体育课的安排却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没有正规的时间安排和课程安排,体育考核并不正规,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许多的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完善的设备,种类相对稀少,该学形式较为单一,这和现代体育教学相违背。因此,高校应该增强体育教学的正规性和学习的种类,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师的素质低

一些高校的教师教学能力较差,体育素质较低,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这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一些教师缺乏体育教学应有的专业技能,不能对学生的体育进行专业性指导,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言谈身教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精神

新的体育课程既重视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增强信心和自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商的教育,通过进行挫折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来培养学生的情商。还有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情感的波动和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的能力和勇气,鼓励学生用乐观的情绪去战胜消极的情感;在积极的学习训练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形成较高的情商。在课堂上教师的心态往往影响学生,老师的乐教经常会把学生带入到愉快的乐于学习心境,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这既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教育学讲乐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得以提高。对学生来讲乐学是一种愉乐的学习方法。要贯彻乐学的教学原则,就必须实行情景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宽松的学练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才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精神。

3 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途径分析体育教学是一项功能多样化的教学课程,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力行培养创新素质,能力和人格的培养是作为教育核心的关键,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思考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问题既是对体育改革目标的实践,也是对素质教育目标的践行。在体育教学中宣扬创新素质培养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埋下素质教育的种子,也能使教师和学生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角度思考体育改革的方向,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能够让学生脱离开传统体育课程的限制,丰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活动,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创新目前看来,高校体育教学只有建立起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价真正地发挥其反馈和督促的功能。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对体育的“教”和“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不光要注重检查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还应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纳入考试内容。如,从体育态度、体育知识、运动参与、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多方面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体育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做到更合理、更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另外,评价中还应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自省、自评、自我反馈和相互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对教师的“教”,即教学内容,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法、教态进行评价,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服务。此外,教师可通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和教学总结,以便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效果。再者,教师通过观摩与评议、评优及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同行互评,以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4 结语

总之,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采用“诱导、设疑、自创”等教学方法,把被动的、枯燥的体育教学,变为主动的、愉悦的教与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重要的帮助学生向体育学习的生活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铸造创新人格。各类高校的体育教学要坚持尝试,大胆创新,争取为教学目标、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提出更多深层次、前沿性的策略。

[1]那小波.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讨[J].神州,2017(13):161.

[2]邱忠良.论高校创新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运动,2017(9):69-70.

[3]陈超能.浅谈在高校体育教改中创新素质培养的价值[J].长江丛刊,2017(5):187.

猜你喜欢
素质体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