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研究

2017-03-12 22:34王薇丁玲沈洪博
关键词:残疾人校企职业

王薇,丁玲,沈洪博

残疾人现代学徒制实施策略研究

王薇1,丁玲1,沈洪博2

(1.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沈阳110073;2.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沈阳110073)

从提高残疾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残疾学生特别是听障生就业率低、就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为出发点,文章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分析,明确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口腔工艺技术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在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形成残疾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完善策略。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体系的建设,为该领域开展现代学徒制提供参考案例。

现代学徒制;残疾人;特殊教育

目前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已经高达8 296万,占全部人口的6.34%,预计将涉及全国两亿多的家庭人口,就业是残疾人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途径。2013年,教育部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各地纷纷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残疾人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徒制理念结合到残疾人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确定残疾人学徒身份,制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保障策略等,更好地帮助残疾人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和技能,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由于残疾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知识获得途径单一等问题,残疾人职业教育更适合这种“双主体”“双身份”的培养模式。自2013年起,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听障生所在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

一、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我国职业教育残疾人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不高。残疾学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掌握了一定技能,但是由于身心条件限制,特别是听障学生存在交流障碍,在与健全人竞争中大多处于弱势。残疾人职业教育岗位有所限定,校企合作企业有限,一定程度影响就业。

(二)协调保障机制不完善

资金及人员配备保障机制还需加强。我国对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的条款居多,残疾人职业教育在免费、资助创业就业、为企业提供优惠等方面,缺少操作性。特殊教育职业院校师资双师水平不达标,青年教师、学科教育教师较多,多数不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必要的特殊教育及心理学知识也有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少企业的深度参与,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无法很好地衔接。

二、残疾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现代学徒制及其特点

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后,传统学徒制教育方式呈现了诸多缺陷,师徒关系松散,学徒周期长,管理难度大,评价标准低。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体变化。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定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突出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的优势;二是身份转变[1]。传统学徒制中学徒只有学徒一种身份,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具有学徒和学生“双身份”;传统学徒制只跟随师傅学习,现在学徒制跟随师傅和教师共同学习,由双重身份的关系属性“定标准”。三是教育教师转变。师资转变充分契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即学校、企业共同“定师傅”,由“双导师”联合培养理论够用、联系实际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四是学习地点转变。学生在生产一线学习的同时,在企业和学校共建、互建的“双基地”进行“定岗位”的实习实训。五是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传统学徒制主要由师傅考核,现代学徒制由学校、企业、第三方机构行业进行“双评价”。此外,现代学徒制主体参与的机制和体制更为灵活。参与现代学徒的利益共同体即政、企、校构建成联合体,建立更为灵活的运作机制,通过办学体制上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产教融合”及教学组织上的“工学结合”,实现社会教育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人力资源高效整合和毕业学生精准就业。

(二)残疾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教育过程中,企业走进校园,参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双导师”和“双评价”让学生既能在学校教师的讲授中了解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具体操作和反复练习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及时渗透,也能够提升残疾学生培养质量,达到目标一致,即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学校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追求成长目标相一致,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

2.有利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残疾人精准就业

针对残疾人设计用工岗位和用工计划,同时利用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高和缺陷补偿等内在优势,解决企业用工难、跳槽频的问题;现代学徒制“订协议”“双身份”的特点,能树立学生就业的自信心,降低辍学率和难以应对的失业率。

3.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在岗毕业生的知识更新

残疾学生受限于自身条件、工作时间及企业制度等,毕业后很难再回到学校更新专业知识。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见习,又可以对企业的毕业生进行“回炉再造”学习,从而掌握新技能、扩展新眼界,更好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需要。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

1.多重政策利好为纵深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多部委出台利好政策有助于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供了教育保障;《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把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方向;国家有关部门通过立法、税收等手段对企业参与残疾人职业教育予以扶持,使企业感受到参与不难。

2.财力物力倾斜为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国家财政、各级地方政府、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吸引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相关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残疾人保障金、彩票公益金等政策,加大对实训基地、专业建设等专项资金投入。

3.校企一体化经验为扩大范围和规模提供路径保障

在学徒制尝试过程中,积累了适合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一体化发展经验。与此同时,企业接纳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残疾人社会用工环境得到改善,又为扩大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环境支持,形成推进机制。

三、残疾人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策略

(一)实施基本情况

2013年5月,辽宁特教师专与辽宁威之远齿业集团和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国投资机构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三方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3+2+5三段式”为期十年的合作关系。2014年,艺术设计专业在首饰设计方向传统学徒制实践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在鹿角雕刻方向与大连六合尚品商贸有限公司形成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框架。

(二)实践策略

1.校企建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体系,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学校与企业共同践行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需求,共同制定“双主体”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企业不断拓展学生职业视野,共同完成“双主体”教学过程。通过对工作过程及岗位分析,提炼专业基本理论和核心技能,开发集专业知识够用、专业技能领先、授课方式易于残疾学生接受于一体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既获得了学校提供的生产场地、技术服务(学校及培训机构教师)、人力资源(学生)、员工岗位培训的利益,又完成了生产经营任务。同时,学校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任务,培训机构完成了企业经济收益,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2.探索互利共赢三方合作模式

企、校、培训机构按照三方协议承担各自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培训机构拥有行业领先的以双元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制定课程方案,开发专业课程;提供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师资团队,采用阶段考试与技能考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合格的学生获得德国牙科技术协会技能证书。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负责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及学生日常管理,为教学提供生产性实训必要场地,为企业提供员工住宿。企业利用资金及生产资源优势,负责提供学生实习就业岗位,主导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承担学生在培训机构所需学费、实习补贴等,并与德标机构协商组织实习实训[2]。

3.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则就业

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单独招生政策,共同制定招生考试及录取方案,确定理论、加试及面试试题,三方按“2+2+1”结构组成考评团队,确保残疾学生最大限度满足行业企业用工标准。在学生入校之初,企业与学校签订保证就业的用工合同,并确定工资标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赢得了国内同行及医生的认可,连年招生持续向好,实现了全国招生和残健融合的教育模式。第一届即2016届毕业生均为听障学生,毕业时达到同行业较高技术水平,企业兑现了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该专业实现100%就业。

四、残疾人现代学徒制实施反思

(一)“双主体”的沟通制度有待完善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委员会欠缺,导致沟通不畅。特别是三方合作,在协议条款尚需明晰的情况下,每两方之间需要及时沟通。因此,更应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沟通机制,以便保证设备投入、培训机构付费、专业学习内容、工学结合实训方式、学徒待遇、师傅待遇、原材料费、成品归属等敏感重要环节的无障碍。

(二)“双导师”的师资合力有待提升

学校与企业在教师与师傅间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方面以及在专业建设、技术研发方面力度还欠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没有纳入考核,没有享受带徒津贴,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社会服务工作还不突出。

(三)校企双元开发教学资源不够深入

在共同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合听障学生学习的校企教材编写滞后,教学资源库较为匮乏;在研发教学标准库、专业信息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学习评价库等方面有待加强。

(四)资金投入不足,“双身份”的学徒权益难以一致

企业在安排学徒岗位时通常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因而不同生产车间及工作岗位在实习报酬、工时休息等方面也很难统一;企业通常立足区域行业发展及本企业设备等实际因素,培训机构则从国际行业发展趋势需占领行业人才培养高地这一角度出发,双方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的矛盾,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授课计划的实施。

五、残疾人现代学徒制提升讨论

(一)完善基础保障机制

1.拓宽政府导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政府将残疾人现代学徒制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使合作企业在国家层面有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备及企业师傅的经费、学生在企业实习经费也安排相应补贴。相关院校积极争取残联系统资金和政策扶持,以确保有稳定资金吸引大量企业参与,考虑补贴残疾学生因身体特点带来各种不便引发企业产生的较高成本。

2.灵活创新运行机制

相关院校应本着有利于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技术上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应。创新、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的有效机制,形成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前述三方合作模式创新解决了专业师资方面缺陷,实现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

3.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校企利益诉求

政府相关部门需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保障制度,以便充分吸引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使学徒权益和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确保残疾人现代学徒制顺畅发展。

(二)慎重选择合作企业

1.企业自身拥有较强的实力

院校应挑选合适的企业开展合作,关注合作企业是否为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应关注合作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行业前沿理念技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企业在行业内是否拥有较为权威的话语权,并具备不断变革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企业能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解决学徒制实施中的就业问题,包括企业能否主动参与并协助解决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现代学徒制意识强烈

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和残疾人教育、就业相关政策有所了解是合作的关键因素。企业愿意接受学徒制合作方式的同时,又乐于接受残疾学生得生理的特点,做到有爱心、慈善心和公益心。企业愿意从长远考虑,充分相信学徒制的引入将会为企业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给企业自身带来活力。

3.资源优势互补,便于成果最大化

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条件。合作双方能够根据自身特色,更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劣势,使合作能够更加持久牢固。

(三)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团队

1.校企参与课程体系构建

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并共同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及开展教学研究等。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按照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分类组织。课程标准需明确学校教学标准、企业教学标准、中期与出师考试标准及专业国际化标准。

2.完善学徒制的教学环境

现代学徒制教学活动开展,校内需要拥有可供师徒共同使用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3],并且集教学、科研、办公、实训功能于一体。相关院校需要利用教育厅、中残联、社会捐助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工作室;企业与学校联合共建,引进先进设备,使教学过程最大化与生产过程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徒制教学活动中获得项目课程实践锻炼,以积累实战技能和经验,从而完成从“学徒”向“职业人”的转变过程。

3.“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双方需共同制定“双导师”培养培训机制,实现双向挂职锻炼和横向联合技术研发[4],建立选拔、考核和激励制度。合作企业选拔学徒师傅必须有导师资格,挑选高技能人才担任导师,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担任评估师,协助企业导师培养人才;学校将参与学徒制项目的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重要依据,从而确保企业选派的指导教师是骨干员工,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有效沟通,以便有效解决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系统性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2]王薇,沈洪博,罗燕.引企入校现代学徒制在特殊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特教师专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0).

[3]徐群英.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3.

[4]徐兰.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多方参与机制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

(责任编辑:李军)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China

WANG Wei1,DING Ling1,SHEN Hong-bo2
(1.Department of Art,Liaon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Shenyang 110073,China;2.Departmentof Management,Liaoning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Shenyang 110073,China)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disabled students so as to increase their employment rate and find a better job.The inten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introduced.The experience obtained in implemented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specialties of dentaltechnology and artdesign for the disabled of a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 is summarized.Accordingly,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for the disabled students are analyzed.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erfect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for the disabled are proposed.

modern apprenticeship;the disabled;specialeducation

G76

A

1672-8572(2017)04-0137-05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4.23

2017-06-14

2014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4EB205)

王薇(1970—),女,辽宁丹东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残疾人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