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西征

2017-03-15 08:09陈云
当代贵州 2016年41期
关键词:英勇兵力共产国际

编者按: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西征的第一阶段——从江西出发,到贵州的遵义。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从战斗中冲过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在这些封锁线上敌人早已用钢骨水泥筑起了防御工事,埋伏了大批机关枪、迫击炮。这些强固的防御工事可算是飞渡不过的难关。但是这四道防线我们都冲过了,我们沿途扫除了一切障碍,掃荡了敌人军队,冲倒了所谓铜墙铁壁的堡垒封锁线。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犯过错误,致使红军受到严重的损失。行到黎平,我们纠正已犯的错误。

我们从此开始采取机变的进兵法。由于策略之改变,我们便得以迅速前进,进入黔境。在这里击溃了侯之担的两师。在这次战斗中,我们已比较容易得手。我们占领了乌江以南的九县,旋即渡过此江,而乌江在军事上原来号称天险第一。渡江后,即占了遵义,同时占了湄潭。在遵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西征的第二个阶段——从占领遵义直到进抵扬子江岸。这里我们取得了好几次巨大胜利。在这时期,进攻的主动权已操在我们手里,而不是操在敌人手里。这里我们渡过了金沙江。

我们曾决定向四川挺进,先向北,后折向西。起初不知敌人兵力究有多少,可是行抵四川边界时,才知道敌人兵力超过我们几倍。我们于是渡过赤水河上游占领扎西。敌人知道了我们要渡江,因此集中兵力于川黔边界上。如果我们从这里一直向西,则必遇到最强的抵抗,因为敌人已在那里有了防御准备。因此我们向东折回。当红军走近桐梓县城时,敌人才发现我们不向西进,而向东行,可是这时我们已走得很远了。这是一次很好的机动战术。

我们在离桐梓30公里之地,占领了黔省有最大战略意义的娄山关。王家烈的两师向关口来进攻。我们特别加强两翼的守备,守住了关口。当王家烈军队走得更近时,我们便将他们包围起来。王之基本部队全被解决,其余少数人则望风而逃。当晚我们又占领了遵义。

第二天,吴奇伟统兵从另一面又来向遵义进攻。可是我军自从战胜王家烈以后,立刻就有了准备。我们的侧翼军已埋伏好了,只等敌人来进攻。上午8点钟战斗开始,正午12时,吴军已被包围。兵士大多数被缴械,其余小部分乘汽车退往贵阳。

如此,我们在桐梓与遵义之间完全消灭了敌军的4师。此外,这次胜利减轻了红二、六军团的困难。因为这时敌人便不得不放松对红二、六军团的进攻,而将兵力调回来攻打我们。

在这个阶段内有一个优点,就是灵活地运用了机动战术,敌人难以捉摸我们的前进方向。比如敌人在西边伺候我们,而我们却在东边出现;敌人在东,我们却又在西。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干呢?因为在白区作战,与在自己的根据地作战完全不同。敌人在白区可以从各方面分几路自由进退以包抄我们,如有一路受了损失,当天就可以派兵增援。因此,我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同时击溃四五路敌人,就不能同敌人作持久战。要是敌人从各方面向我们进攻,而我们的兵力不够应战,不能举行反攻,这时就不能不采用机动战术,以突出敌人的包围。我们在黔北之所以不得不四进四退,原因即由于此。

猜你喜欢
英勇兵力共产国际
美军兵力设计及作战概念跟踪
英勇的旧寨塔保卫战
跳伞
浅析关汉卿《单刀会》中关羽形象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形象浅论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小鸟的攻击 ——达里尔(美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