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卓著 军政兼优

2017-03-22 22:27杨晨宋志娇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冀南毛泽东部队

杨晨+宋志娇

杜义德将军是从大别山区走出来的老革命前辈,他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立下了赫赫功勋,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文武双全,刘伯承元帅曾称赞“杜义德是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文武双全。”这位军政兼优、文武双全的开国将军,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许多多气壮山河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日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李德生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巡展”在河南郑州和大别山地区的信阳、新县举办,杜义德将军之子杜伟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回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凭吊。其间,杜伟向本刊记者讲述了杜义德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

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

与许多革命者一样,杜义德参加革命前也是贫苦工农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家境贫寒,杜义德只读了8个月的私塾,才八九岁的年纪就给地主放牛,15岁那年因到武汉当学徒工,受尽了老板的欺凌,他想不通为什么世界会有那么多不公平,不合理。在这个黑暗的旧世界里,人民的苦难似乎没有尽头。作为一个有着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当时的他多么渴望光明能早日到来,解救被压迫的穷苦百姓。杜伟对记者说,他也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年是什么力量让那些受尽苦难的工农抛家舍业、不畏牺牲,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征程?又在革命道路上历经无数血与火的考验而从不动摇?他认为,只有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是支撑他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唯一答案。

杜伟说,父亲的革命信仰的建立,起始于在湖北木兰山做工的那段岁月。那时,父亲白天干活儿,晚上就到李先念同志那里听他讲《共产党宣言》,这让父亲眼前一亮:自己一直梦寐以求改变穷人受奴役受压迫悲惨命运的真理,在这里找到了。从那以后,父亲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他选择了革命的道路。1929年,父亲和家乡的100多个赤卫军一起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

红军长征初期,杜义德先在红四方面军第89师和91师任政治委员,后来到方面军总部任徐向前总指挥的作战参谋。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党中央决定两大红军主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开辟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杜义德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直属纵队司令员、四局局长。他带部队三过草地,历尽磨难。在战斗中与红军总司令朱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杜义德既会打仗又会做政治工作是出了名的。参加红军后,杜义德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考验。不仅使他积累起更多的作战经验,也使他的革命信仰更加坚定。杜伟说,父亲军政素养的不断提高,也得益于毛主席的几次教诲。

能够当面聆听毛主席的指示,这让杜义德十分兴奋,毛主席讲的字字句句,他都始终记在心里。杜义德坚信,毛主席的思想就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就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针。在以后的日子里,杜义德十分注重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研究,在带兵打仗和部队建设中活学活用。

王近山为“美人”

拿枪对准杜义德

采访中,杜伟还提起他父亲与猛将王近山的一段故事。1935年,时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的王近山,缴获一批阿拉伯纯种马,四肢细长,蹄上有小毛,动作灵敏轻快。王近山称之为“美人”。然而,就是这样的“美人”,让王近山拔出手枪顶住了杜义德的脑门。

当时,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王近山和他的部队及他的“美人”,直插江边,准备过桥。负责渡江过桥秩序的杜义德,看到竹扎的浮桥在江水的冲击下,早就摇摇晃晃了,过人都已十分勉强,哪能经得起马儿的折腾?杜义德厉声喝道:“人从桥上过,马从水里蹚!”原本,战马蹚水本属经常。可是,王近山娇贵自己的“美人”:“他娘的,不行,得从桥上过!”

“当!当!”杜义德抬手两枪。最前面的两位“美人”,当着王近山的面,翻入江中,“壮烈牺牲”。王近山看着嘉陵江江面上的鲜红血水,顿时心疼地破口大骂:“你个二杆子,敢打我的马,老子毙了你!”

杜义德也不是吃素的,还口道:“你几匹马算个啥?你瞎眼了,没有看见天上敌机飞,地上敌人追啊!战士过不了江,你脑袋开花吧,敢毙我?二杆子!”“看老子敢不敢!”说着,王近山拔出手枪,顶到了杜义德的脑门儿上。

这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骑着高头大马疾馳而来。一问原委,徐向前劈头盖脑对着王近山一顿臭骂,直骂得王近山脸红脖子粗,乖乖地认了错,才打马过江而去。过江后,杜义德笑着问:“原来你就是‘王疯子,早知道,我就不跟你较劲了!呃,你说,你真敢枪毙我?”

王近山也笑了:“你真当我是‘疯子?我疯那是对敌人,还能把枪里的子弹对着自己人打呀?不是刚才被你气疯了吗?”俩人相视而笑。

没有想到,这对不打不相识的“二杆子”,以后竟成了搭档,而且搭档的时间还挺长。

做学生、当副校长

抗战前夕,毛主席找杜义德谈话:“杜义德,你才二十几岁,来日方长,要好好学习。是不是去住一段学校?”参加革命以后,杜义德几乎是一个劲地打仗,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身上九处负伤,但他还是喜欢打仗。尤其是这次西路军的惨败,他心里总是堵得慌。于是就说:“主席,我还是想带兵打仗。”

毛主席说:“仗是有你打的。学习不是撤职,是为了更好地打仗。现在正在酝酿国共联合抗日,今后的对手是日本鬼子,会有你用武之地的。”杜义德一听,只好说:“主席,听你的,让打仗就打仗,让学习就学习。”毛泽东说:“那好,我看你就去抗大住一段吧。”几天后,由毛泽东介绍,杜义德进入抗大学习。

当时,红军抗大刚从保安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是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十分重视抗大的建设,亲自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他还多次到抗大作报告和讲课。

有一次,毛泽东在讲课中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个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改造自己的主观能力。”课后,杜义德问毛泽东:“主席,我们来抗大学习就是来改造自己的,对吗?毛泽东笑着说:“你这样看是可以的。你有许多经验,经过学习、整理,上升到理论,你就更聪明了!这不是改造吗?当然,是越改造越聪明,越改造越能干了。”

杜义德说:“看来,学习、改造也没有头。”毛泽东说:“说得对!我们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杜义德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学习军事,进步很快。毕业后留在抗大,先任五大队一队队长,后又到抗大一分校任支队长。

1938年10月,抗大一分校由延安迁到太行山区。不久,杜义德到八路军129师,任随营学校副校长。1939年9月,日寇侵华气焰日益嚣张。本想在战场上与日军大干一场的他,却被刘伯承、邓小平另委重任。杜义德回忆说:“有一天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找我去谈话,谈话开门见山。刘伯承说:随营学校现缺个副校长,组织上决定要你去。”

对于杜义德来说,上前线打仗他驾轻就熟,而办学校却是头一回。学员中大多是文盲、半文盲,他首先要给学员们扫盲,教授语文和算术。语文从认字开始,逐步达到阅读报纸、写日记;算术要求学会加减乘除法。对成绩好的学员奖给香皂、纸、毛巾等用品。由于部队新兵多,军事课甚至要从练立正、稍息开始。

平时以连队为单位教学,遇到敌情分散教学,而更多的时间则是利用行军中的休息、宿营后和集合出发前的空隙进行讲课或组织讨论。

在军事学习上,学员来自前线,把他们各自战斗中的生动实例,拿到学校来,加以总结提高;学员们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学校将校长刘伯承写的《抗日游击队四个基本任务》《抗日自卫队三个基本任务》《论游击战争与运动战》等军事著作当作教材,结合实际教授。

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

杜义德曾说,抗战期间最艰苦的阶段要算在冀南与日本鬼子血战的那几年,在那个残酷艰苦岁月里,还是革命的信仰支撑着我们的斗志,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1942年起,杜义德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以后又兼任政治委员和地委书记。这年头三个月,杜义德的部队7次遭日寇優势兵力的合围攻击,损失很大。

4月29日1时多,情报人员报告,发现日伪军异常集结。天亮以后又发现敌人大批出动。10时左右,军区机关和区党委、行署机关及各部队被压缩到十二里庄一带,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原来这就是鬼子蓄谋已久的“4·29铁壁大合围”。日军共调集1万余人及大批伪军,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统一指挥,企图彻底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

各部队紧急突围。然而各个方向都布满了敌人的大量机械化部队。就在最危险的关头,狂风大作,尘沙飞扬,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使天昏地暗,能见度不出十步。八路军将士觉得仿佛一条黄龙从天而降。敌人无法出击,只能在碉堡里胡乱地向外开枪,机枪子弹像旋风一样,在杜义德的耳边擦耳而过。

突过了第一道封锁线,危险并没有解除。在马头镇部队再次遇到敌人合击,一颗炮弹落在杜义德坐骑边,杜义德反应很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战马被炮弹击中,一块弹片扎进杜义德的左大腿内侧,他咬牙拔出弹片,鲜血立即染红了军裤,旁边的战士赶紧用绷带给他包扎。

为了节省有限的弹药,眼看着日寇越来越近,杜义德一声令下率先端起刺刀,跃到鬼子面前,大吼一声,刺向鬼子的胸口。他从倒地的鬼子身上撕下一块布,用牙咬着缠紧身上的伤口,又扑向下一个敌人……部队硬生生地冲出一道缺口,成功转移。1942年全年,冀南部队共进行大小战斗2500余次,平均每天7次;1943年2月里,28天共进行战斗270余次,平均每天9次。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可见一斑。杜义德说,冀南地处平原,没有大山没有森林也没有湖泊,缺少游击战可以利用的险要地形。“青纱帐”未起或已落的季节,部队开展行动就更加困难。“在最困难的时候,”杜义德说,“甚至只要能够保存自己就是一种巨大的胜利。”

七个武工队扬威冀南,

再也不怕日寇的“扫荡”

1943年,冀南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先是大旱8个月,接着又是蝗虫灾害,8月下旬至9月初连降大雨,造成历史上罕见的水灾。日寇灭绝人性,在这种情况下将多处运河河堤掘开,受害达30余县,使冀南地区一片汪洋,霍乱瘟疫流行,近百万人流离失所。

“局势对我方十分不利,但我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杜义德说,“一方面机关精简整编、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更加灵活地与敌人斗争。”军分区组织了七个武工队,共63人。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活动马上就起到了神奇的作用。

夜晚,靠近敌人碉堡后,他们把宣传品和标语用弓射进去。还把已经投诚的伪军编成组喊话,利用认识的老乡或同学做工作。一喊话,碉堡里就有伪军探头探脑,有时看到认识的人吃惊地问:“八路军没杀你?”投诚的伪军说:“跑出来的人都回家了,这是宽大政策,你也快下来吧。”还有的动员亲属来喊:“你跟鬼子打中国人,咱就不是兄弟!”

对于顽固不化的汉奸,则坚决予以镇压。他们摧毁了全区绝大部分敌伪大乡组织,铲除了隆平县(今属隆尧县)全县的特务网,击毙特务汉奸29人,连巨鹿县城的大特务、伪警备大队长王文珍也被处决了,有力地打击了汉奸的嚣张气焰。

同时,武工队还在伪军中建立了“耳目”。日军一旦准备“扫荡”,八路军就能及时得到消息。八路军经过敌人据点的时候,就有伪军中的“耳目”放行。2军分区副政委李定灼在日军的突袭中受伤被捕,立即有“耳目”通报说李定灼被暂时关押在据点里。杜义德听说后组织武工队营救,伪军中的“耳目”做通了看守的工作,合力救出李定灼后投奔八路军。

瓦解伪军的同时,日军也被瓦解。杜义德说,这一时期,日军向我投诚2人,逃亡24人,自杀9人。八路军控制了越来越多的村庄,日寇逐渐龟缩至大的据点中。1945年5月初,杜义德率部连克南宫、新河两县城,6月配合冀中军区发起子牙河战役,攻克艾章庄、东汪等敌人顽固据点,至8月底,解放了冀南大片的土地和人民。

上党歼敌 赢得解放战争首胜

重庆谈判归来,毛泽东多次谈到:“上党这一仗打得好!打得越大越胜利,谈判越有力量,我回来的希望越大。”

1945年8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本侵略军进行最后一战。为了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自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蒋介石玩弄反革命两手,一面谈判,一面派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先后派出13个师的兵力进攻晋东南解放区,妄图用一把刀子插入上党,分割太行、太岳两区,然后把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逼到山区歼灭之。

当时,杜义德任冀南军区司令员。为了配合重庆谈判,保卫上党,冀南军区主力组成冀南纵队(陈再道从延安赶回任纵队司令员),与兄弟纵队一起奔赴上党作战。上党战役,歼灭侵入解放区的国民党军 3.5万人,活捉了第19军军长史泽波。冀南军区其它部队还解放了夏津、高唐、任县、南和、邢台、邯郸等地。前线的作战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

六纵开展王克勤运动

1945年11月杜义德将军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政治委员,王近山任纵队司令,二人率部参加了定陶、巨野、豫北、鲁西南、进军大别山、襄樊、淮海等重要战役。杜将军在巨野战役中及时发现和总结出“解放战士”王克勤的模范事迹,对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从国民党军队解放过来的王克勤,在加入人民军队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名有着高度阶级觉悟的革命战士。他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以“思想互助、技术互助、生活互助”为内容的王克勤带兵方法。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多,大量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补入部队。如何使老骨干、新战士、解放战士三支力量拧成一股绳,迅速形成战斗力,是当时全军都在研究的课题,也是身为机枪班班长的王克勤带兵首先遇到的问题。

王克勤对班里同志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这句话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他在班里成立了思想、技术、生活互助组,组长大伙儿推选,自由结合编组。

思想互助的主要办法是开展以诉苦活动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班里战士有了思想疙瘩,王克勤总是耐心说服,从不耍态度、发脾气。新战士白志学不习惯部队生活,别人出操他睡觉。王克勤主动和他谈心,找人替他写家信。白志学胆小、怕打仗,王克勤单独给他“开小灶”,鼓励他说:“艺高人胆大,搞好了训练,自然就不会怯阵。”

技术互助的目的是尽快提高军事素质。因为战斗频繁,新同志一参军就得打仗。王克勤说:“没有不能打仗的兵,就看排长和班长怎样带。”他提出勇敢与技术结合,战斗与训练结合的口号,带领战士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

生活互助一开始也称体力互助。部队天天行军打仗,甭说是新兵,就是老兵,体力有时也吃不消。王克勤常说的一句话是:“咱穷兄弟在一起干革命,求解放,应该比亲兄弟还要亲。”部队过河时,他把受伤的战士一个个背过去;部队夜行军,他把自己的绑腿解下来拧成一条绳,让全班战士牵着绳子走;部队宿营后,他忙着烧水给战士们烫脚、挑泡……

1946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社论高度评价王克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希望全解放区的军民,都能按照当前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的典型,来普遍有力地推行这一运动”。

父辈们抗美援朝的

表现令主席称赞

解放战争之前毛泽东教导杜义德:“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总结经验,不但自己能用,别人也能学习。”

全面内战爆发以前,有一次,毛泽东曾对杜义德说:“你们仗打得不错,应该注意总结经验,搞一点材料”。杜义德回答说:“主席,我们那一点事,大家都知道,还有什么好写呢?”

毛泽东说:“知道是一回事,写出材料来宣传又是一回事。仗打得好,为什么打得好,要做有心人,善于总结经验,不但自己能用,别人也能学习。”

杜义德记住了毛泽东的话。他注意认真总结推广部队各方面的经验,指导部队的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对杜义德说:“上甘岭战役打得好!这是关系全局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1951年3月,以12军、15军、60军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为赴朝作战第二梯队。陈赓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近山为副司令员,杜义德为副政治委员。在接见志愿军部分领导人时,毛主席说:“朝鲜的战火已经烧起来了,我们有责任,无论如何要把朝鲜保住,不让美国人占去。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国占去了,朝鲜的革命受到根本的失败。这样一来,我们没有尽到国际主义的义务,美国也就更猖獗。你们的任务就是要保住朝鲜。”

大家都向毛泽东表了态,杜义德也说:“主席放心,我们能够保住朝鲜。”

毛泽东说:“今天要的就是这句话。有这句话,我才放心!”

王近山等率3兵团入朝半个月后,杜义德接到指示结束军事学院学习立即赴朝与王近山一同指挥作战,他日日关心着抗美援朝前线形势。三兵团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以大兵团作战,歼敌8万余人。但由于对敌大兵团快速进退战术缺乏对策、指挥等原因,3兵团第60军之180师在担任“殿后”掩护主力北移和转运伤员任务时陷入敌后,受到了重大损失。当时,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正因病在国内,指挥员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压力很大。毛泽东十分关切180师的情况。中央军委指示杜义德立即停止学业赴朝上任。他赴朝后立即调查研究,与王近山等领导一起总结教训,稳定部队,走出阴影,动员指战员坚决打好翻身仗。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3兵团指战员重新打出了威风。当时,3兵团所属第15军、第12军部队在空前残酷的防御作战中,顽强地顶住了“联合国军”6万兵力、170余辆坦克和3000多架次飞机配合下的600余次疯狂进攻,作战43天,歼敌2.5万人,阵地岿然不动。3兵团指战员显示了革命英雄主义本色,涌现出了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一大批著名的战斗英雄。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毛泽东对此十分欣慰。

杜义德回国向毛泽东汇报抗美援朝作战情况时,对毛泽东说:“主席,第5次战役中180师损失重大,至今我们仍十分痛心。”毛泽东摆摆手说:“180师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主要责任不在你们。你们的上甘岭战役打得好!这是关系全局的胜利!”谈话结束后,毛泽东留杜义德等吃饭。毛泽东向杜义德敬了一杯加饭酒,说:“我要感谢你们,感谢志愿军,感谢志愿军的英雄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杜义德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将军于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產党,直至2009年9月逝世,是一个有着7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的一生忠实于党的事业,正是这种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铸就了杜义德为党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勋业。今天,我们更应该从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将这种伟大信仰和品质代代相传,如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冀南毛泽东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1949,毛泽东点将
老部队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记得住“乡愁”——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特色剖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冀南军区的六次精简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