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宪法之感,不应仅仅是敬畏

2017-03-22 11:07刘洁然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法治社会宪法法治

摘要:对大众而言,“宪法”一词总是显得那么冷冰冰,让我们徒生敬畏之请,其实不然。事实上,宪法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像空气一样每天陪伴着我们,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对应,我们要做的,便是主动地接触宪法、感知宪法、体验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共建法治社会。

关键词:宪法 法治 接触宪法 感知宪法 体验宪法 法治社会

一、以从小到大的经历来谈宪法对本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你还记得小时候入少先队员时的情景吗?看见校园里的那面五星红旗,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它满身荣光,你的小骄傲都飞起了,好像连小心肝都在颤动。要是你觉得时间久了,记忆淡了,那就想想里约奥运会,女排夺冠时你是不是觉得荡气回肠,只想像朱婷一样回一个王之蔑视,顺带说:这很中国。

对,如果你说,你记起了那种感觉,那我想告诉你,那就是我对宪法最初、最浅,又必须保持的感觉,不仅仅是仰慕,甚至已经上升为膜拜。

当然,对宪法敬畏之心必不可少,但真的应仅仅简单的保持敬畏之心吗?

显而易见,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以油画作比喻,那我们对宪法的感情,就应该是以敬畏为底色,不断包裹上其他更深刻的认知,倒也是,油画不也是涂抹了一层又一层,才会真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真的成为大家之作吗?

小的时候,我呱呱坠地,我根本不知道宪法是什么,我只知道那是高大上的代名词,但是我学会了那首叱咤歌坛几十年的歌曲,对,就是那首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那时我想:对,警察叔叔,那和闪着金光的宪法是相关的吧。从此以后,每次过马路,就成为了我一天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刻。因为我不仅要关注红绿灯,还要看马路边有没有一分钱,不,一毛钱,那时候,国家已经不流通一分钱了,我也就当然丧失了歌曲原景重现的机会。

后来,我发现金曲很多,我不仅从要捡钱交给警察叔叔,学会了拾金不昧。我还知道了要爱《北京天安门》,真的,我那时候深信自己领悟到这首歌的真谛,就是爱国爱党。对吧,拾金不昧、爱党爱国,这些不全都是符合宪法精神吗?

我接着长大,并且迷上了一个节目—今日说法。我记得那些案件扑朔迷离,家族恩怨,比比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做《双面逃犯》的案件,更令我吃惊的是,这位让警方历经11年,才最终落网的逃犯竟是名美貌的年轻女子。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我不禁对法治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从此,只要在街上看见长得美的姐姐,我就开启侦探模式,脑补无数福尔摩斯的破案画面。

再后来,我念了大学。大三时,随着大部队,我也成了考研党。记得有学者说过,当你有第二次选择时,就是你最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而我在这个重要时刻却做了一个令大家倍感诧异的决定,改学法律。

初学法律,初识宪法,我觉得我的世界变得复杂,甚至深奥。但慢慢地,当我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我开始逐渐理解一些条文的时候,我又觉得宪法让这个世界变得简单,它是来源生活,融入了生活的。

二、宪法一直在你我身边,我们要主动地接触宪法、感知宪法、体验宪法

看吧,在我这普通不能在普通的21年里,无论是捡到钱上交警察叔叔,还是看着法制节目了解中国法治社会,甚至改学了法律专业,回望一下,都是那样小,那样平常的事,可这些不全是宪法对我的滋养吗?我曾以为宪法像蒙娜丽莎那样神秘,可是,一切一切的累计后,我发现宪法从来就在我们身边,像空气一样每天陪伴着我们,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问,宪法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会回答每时每刻。

所以,每当我看到你,认为宪法高不可攀,只是画报上的口号;觉得法治是检察官、法官才能触碰到的事业,那样的遥不可及;被新闻联播高大上的辞藻晃得不知所云时。

我真的想问你,就像开始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对宪法真的应该只抱有敬畏之心吗?

当然不是,宪法是用来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广大人民群众应该主动接触宪法、感知宪法、体验宪法,让宪法精神流淌在文化的血液里,要知道,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同时也都会影响法治发展。

三、树立宪法为根本大法的意识,共建法治社会

从2014 年开始,每年的12月4日不仅是全国法治宣传日,不也成为了国家宪法日吗?

一个国家,一部宪法,它是权力与权利的尺度,是法律体系和法治原则的统帅。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是要让宪法思维不仅内化于所有公职人员心中,也要在全体人民群众心中。因为,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宪法四章,138条条文,始终推动复兴之路不断延伸,也让法治成为全民的共同信念和价值准则。

听过那首外婆的澎湖湾吧,宪法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应该是慈爱又德高望重的祖母,她永远对你笑着。要记住,她爱你,要信任她,信赖她,遵守她的谆谆教诲。她不但是武侠故事里那个在你有危险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也是偶像剧里那个即使你从不回头看他一眼,依旧默默守护你的男二号。

作为法学院的学生,“难缠”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固有标签。外界好像也并不欣赏我们无论对待任何事都要放在桌面上辩三分的作为,更不喜欢我们老是动不动就讲权利、谈公平。但是我想说,我们真的不是《无间道》看多了,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全国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用,这是我的权利,我要求公平,来捍卫自己,捍卫正义。那就意味着,宪法以至于法律终究不在只是纸上的条文,而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心的信仰,成为我们头顶上蔚蓝的天。

众多的法律工作者,穷尽一生的努力,在布满靳棘的法治探索道路上跋涉,为的不就是那个关于法治中国的梦想吗?而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这条法治路上至关重要的路牌,我们自然要坚信它的力量,重视它的主心骨地位。它绝不是那样冷冰冰的一张脸,它应当是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坚定的守护神,是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当我们人人都和这位朋友有所神交的时候,那个更好的中国一定也会慢慢到来。如果遵守法律,尊重规则,成为全民的共同理念,如果当今的法治社会真能如法学先驱们所愿,那就是你我所共同期待的法治中国。

(作者简介:刘洁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

猜你喜欢
法治社会宪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法制节目的发展策略探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当为”与“不为”
网络营销视角下的法治电子政务文化服务研究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