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快乐课堂

2017-03-22 23:09刘海峰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模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笔者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快乐课堂”为中心理念,在课堂中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高效课堂 智慧课堂 快乐课堂 模式 理念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主旋律。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快乐地学习呢?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指导地位的弱化但绝不是缺失

细想想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导演和评委,在学生的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的确有些不足;在汇报展示环节我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及时评价,但对于重要知识点系统归纳有些不到位。

发现问题当然就是解决问题,在查学案时我更细心,及时摸清学情,那个学生重点语句找的不准确?质疑问题价值的大小。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更细心倾听各小组的声音,朗读是否熟练有感情,发现朗读不尽人意时,我及时查清原因进行指导。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我走进张美林一组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发现刘永奇同学的朗读非常生硬,简直就是扯着脖子一个字一个字吆喝出来,我问一旁的王旭飞同学:“你们不是分工很明确吗?不是你这名朗读高手在教他吗?王旭飞同学一脸的无辜:“我已经教他朗读了好几遍了,他都是这个样子。”我意识到有必要作进一步调查,因为这是一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品读词句的同时也能领略德国美丽的异国风情,明白“美好的事物共同分享,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的道理。文中有好多关键词如:天性、真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我觉得都很容易饱含深情的朗读的,于是我给他范读,让他一句句跟我读,可结果还是那样平白而生硬。我只好停下来问他:“课文中对于鲜花描写那么多那么美,你喜欢吗?他看了我一眼摇摇头说:“不喜欢”。“花儿颜色鲜艳,气味芬芳,你怎么不喜欢呢?“我家没有花。”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很多,我又问他:“你爱美吗?”“不知道”他的回答很漠然,我拍拍他的肩问:“那你知道老师爱你,喜欢你吗?”他漠然的表情中又多了几分羞涩“我……我不知道。”这句回答让平时一直自认为爱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我更加心寒,看来平时对学生的关爱还是不够呀?其实我平时对于这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在关注的,由于他是学困生,在他的日记或者平时的发言中尽量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我再次拍拍他的肩膀轻声的说:“永奇,你很聪明可爱,又很懂事,在学习上再努力一些,这样老师会更喜欢你,你把字写好时,作业完成时,老师会表扬你的!”此时的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再次引导:“花儿美其实更美的是养花人的心灵,那些养花人都有一颗与他人分享美的心。所以德国的街道上所有的窗户都花团锦簇,香气扑鼻,这样的街道你说美不美?”“美”“你现在爱花了吗?”“恩,爱!”“好,现在跟老师读。”接下来的情景让我很感动也很高兴,因为他朗读时的表情,语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朗读水平提高了许多。从这个小故事中我明白了,在学生学习时我这位“平等中的首席”一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分享学生的见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的提升和进步。

二、改进前置性学习固有的模式

我们以学案形式的前置性学习有模式但不是为模式,学案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起基本目标和基本思路的作用。我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務时告诉学生:学案的内容不是全部的自主学习,真正的自主学习在自己的教材中和教材外,真正的学习天地更广阔,更高远。

为了让前置性学习更有效,更充分,最近在评价机制上也有所改变,坚持面对面,一对一的批阅和评价,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前置性学习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小组后面展示环节的评价。

三、课堂继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和心理念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打得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注重培养孩子的写作习惯,早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们渗透,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把写好汉字上升到热爱祖国的高度和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2.多阅读,读经典。在校内每周一上午三四节课时固定的阅读课,平时不留或少留书面作业,给足孩子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阅读,每天的语文课抽出时间,让班里的小播音员给大家读经典名著。我们首选的是杨红樱的《幸福的鸭子》现在已经读完。这项活动掀起了争读杨红樱作品的热潮。正如冰心老人对小读者们说的一句话“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3.多动笔,多积累。我一直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勾画、批注、摘录、感悟。让孩子们懂得持之以恒定会让自己的阅读之路鲜花遍地,书香弥漫。

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的,同时自己也是这样做的读经典让我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名师著作让我看到了他们的高度;反思自己,行动自己让我缩短和他们的差距。现在的我深深地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成就了孩子,成长了自己。

(作者简介:刘海峰,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何桥乡何桥小学,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以来曾多次荣获清苑区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区政府嘉奖、自制教具奖等奖励,独立发表的学术论文多次获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快乐课堂智慧课堂模式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