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7-03-22 23:15吴云泽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索教学方式

吴云泽

摘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是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如果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因此,为了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要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索,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文介绍了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现状,探讨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方式 研究 探索

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上的延伸,更高知识层次的发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方式的创新,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能力,不断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善于归纳、总结、探索,教师从中要做好指导与引导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因此,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热情的长久与积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根据学生身处的环境、关注的事物等,营造生活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引起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营造数学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营造的生活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模拟现实生活的方法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模擬教学的活动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且学会积极、主动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增加互动训练思维能力

互动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情况。在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可以调节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优化,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互动中强化教学质量,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实现师生之间通过各种语言、情感、肢体行为,并且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在学习方式上能够自主创新,师生之间在追求教学效果、社会理想与人生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共识,形成相互吸引、互补的心理教学效应。

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设计主问题、创设生活情境等,抓住课本重点与难点,给予一定的启发,引导学生摸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培养观察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以致用;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把学生引入课前预习,先熟悉即将学习的内容,记录自己不能掌握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从提问互动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

(三)鼓励创新拓宽知识视野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认为只有通过多练才能巩固数学知识,但往往这种教学方式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点之前,让学生对新知识形成一种探索欲望,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掌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引导中给新知识定位。采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在创新性思维中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在课后练习上,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拓宽知识面,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点的练习,同时要掌握实际运用能力,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中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

(一)循环上升掌握新知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就能提高效率,省出时间,有了时间就能更好的对学生因材施教。传统教学模式对循序渐进和打好基础的理解都是很机械的,就在实际操作中把整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讲,这样在教学的同一处重复过多就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也就会下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在积极上升的基础上,用循环来完善和逐步提高认识,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二)从问题出发注重知识理解

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应该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知识,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智能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概念应该与知识相结合,不能单纯的在概念上下功夫,要尽快进入实质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理解。要淡化纯文字叙述,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符号化,对于那些有明确公式、法则的,不必要求学生的表述与教材上的文字一字不差,只要能明白公示、法则的真正意义,能正确运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注重对知识实质的理解,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智能,也可以真正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提示主题实施分层推进

数学课堂教学要直接揭示主题,突出主要矛盾,这样可以保证进度,实现积极推进,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时,可直接由实例引入正负数,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其实就是正负相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从正负数的概念开始,运算法则可以从与学生的运算中总结出来。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让学生克服不观察、不动脑、照葫芦画瓢的不良做题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整体出现,分层推进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整体了解知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智能和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遵泽.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4,(08).

[2]陈爱荣.试论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当代教研论丛,2015,(02).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赞化学校)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探索教学方式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