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探析

2017-03-22 23:38武羽洁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

武羽洁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高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使高中历史学科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长期困绕众多高中历史教师的一个难题。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其基本理念就在于: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本文就高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进行探讨。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宗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是单一的教学者,只能担当起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务必要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建构"主体思想"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观念,使高中历史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主体思想”思想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适时激励、树立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高中阶段往往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主要阶段,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骄傲予以小心翼翼地维护。毫不夸张地说,有时教师的无意之言,或许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或许就会让他们放弃某种爱好,或许就会让他们的性格得以改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即便是学生由于粗心大意而出现偏差之处,教师也切记不可大加斥责,而应该要予以耐心引导,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来对错误进行改正,保持住蓬勃向上的良好心态,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有兴趣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以生活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能够更好地以生活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基于高中历史教材来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例如:成都市某中学举行了高中历史情景剧表演比赛,由同学们自由组队,自主选取课本上的内容来改编为情景剧,共有《文成公主入藏》《西安事变》《负荆请罪》《白毛女》《铭记一九三七》《钗头凤》《难忘一九一九》等12个小話剧参加比赛。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台上同学准备充分,演出投入,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打造了一个个精品节目。台下同学积极参与,为班级呐喊助威,气氛活跃。通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激励、教育了学生,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开展课题式的微课预习

微课的核心教学资源是微视频,教学配套资源则包括微练习、微反馈、微课件、微点评、微反思等。利用微课来培养学生高中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为:先让学生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再结合微课视频中提出的选题范围和相关要求及案例演示来分组开展课题式的微课预习,并将整个过程都予以录制。

(一)课题式题目的选定

学生在观看相关微课视频之后,可结合微课视频中提出的选题范围,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课题式题目,教师起到“筛选把关”的作用,既要顾及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多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又要将难度很大、没有实际价值、过于简单、重复性较多的题目“Pass”掉,例如,笔者就曾经让学生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为蓝本,围绕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来开展对话。

(二)实施方案的设计

学生在选定题目之后,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设计,以此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作品制作的时间安排、作品制作的步骤、作品制作的内容。务必要高度重视实施方案的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既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创造项目,还能够保证实施进度,一旦制定完毕实施方案之后,要严格予以执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的设计应该具有“动态性”,要基于实际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来予以“动态”修改、更正。

(三)动手制作

经过了题目的选定、实施方案的设计,并且发现问题、自主探究之后,学生就具备了开展课题式题目的基本条件,可开始进入到动手制作环节。学生可以自定内容、自定录制方法、自定对话内容来完成。

(四)分享交流

学生在视频作品制作之后,与教师、小组成员相互沟通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并且还要交流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制作困难。除此之外,还可邀请社会创客、学生家长、校外来宾、学校领导等交流经验和体会。

(五)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由教师、学生来共同完成,既要强调评价预习过程,又要强调评价作品,真正形成“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孟小琳.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刘小平.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01).

[3]秦莉.分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4]李铮.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J].新西部(理论版),2015,(04).

[5]兰明喜.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法及其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0).

[6]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作者单位:邯郸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