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养猪业十大热点事件回顾

2017-03-22 06:09王亚辉
中国猪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走私畜禽越南

本刊记者 王亚辉

2016年养猪业十大热点事件回顾

本刊记者 王亚辉

1 环保税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18年施行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走过6年立法之路、历经2次审议,《环保税法》最终出台。《环保税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第一部单行税法,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的是,小规模农业生产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免税,但规模化养殖场仍属于纳税主体。对于养殖企业来说,以前不交费,是违规;以后不按规定缴纳环保税,则是违法犯罪,后果很严重。

本刊微评

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各种养殖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14年至今,无论是《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十条”、“土十条”的出台,还是环保法的修订、《环保税法》的正式公布,都意味着国家开始对过去并不严格、规范的养殖污染治理说“不”,通过立法、征税最严格、最科学地保护环境,减少、防控养殖污染,也意味着养猪人头顶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可以说,今后,不环保,无发展。

2 2016年猪价创历史新高

2016年,国内生猪价格总体保持高位运行。自2016年1月份起,猪价一路上涨,在涨至春节过后的18.63元/kg后,2月中旬开始出现小幅下滑,降至17.91元/kg,随后又开始慢慢上涨,涨至全年最高价格,即5月31日的21.24元/kg,之后又开始一路下跌,跌至全年的最低价格,即10月15日的15.58元/kg。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来临,需求再度上涨,价格回升直至年底12月31日的17.45元/kg。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平均生猪价格为18.59元/kg,比2015年上升22.04%。

本刊微评

2016年猪价创历史新高,行业大周期起了主导作用。过去两年,养猪行业持续低迷,养殖处于巨亏状态,再加上环保重压、各地禁养限养,大量小、散养殖场(户)退市,又遇上2016年年初的极寒和年中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造成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处于历史低位,产能恢复缓慢,猪价得以高位运行。但2017年猪价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从近期数据来看,生猪供给有所增加,猪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3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发布

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指导各地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6年10月24日,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发文,公布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要求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的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并规定了摸清底数、核定边界、征求意见、报批公布的工作流程。

本刊微评

近年来,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各地政府禁养、限养畜禽,拆迁、关停养殖场不断。但如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地也无从遵照执行,有些地方因为不科学地划定禁养区,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出现了民众冲突和社会纠纷。《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出台,为今后全国各地优化养殖布局、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提供了依据。

4 兽用抗生素残留是否导致儿童肥胖

2016年2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人员王和兴课题组在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杂志《环境国际》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引起轩然大波。该课题组在2013年上海586名儿童的尿液中检测出了21种抗生素,并称儿童肥胖可能与兽用抗生素有关,且有可能来自食物和环境。课题组还认为,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来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医用抗生素使用实质上是短期高剂量暴露,而来自食品或环境中的抗生素暴露是长期低剂量暴露,抗生素的暴露模式可能是影响其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2016年2月2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抗生素导致肥胖的问题还需要专家论证。据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徐士新研究员介绍,目前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证明儿童肥胖的产生是因动物产品中抗生素残留所致。并强调,抗生素残留量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过规定的安全限量,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刊微评

兽用抗生素残留导致儿童肥胖缺乏科学依据,仅是个别媒体误读和炒作,但社会公众对动物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危害性的关注度在日渐提升却是毋庸置疑的。由此,也在警示我们养殖行业,今后要进一步强化兽药监管,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和抗菌药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滥用抗菌药物的违法行为,加大兽用抗生素的风险评估。

5 越南生猪走私到中国,一天可达上万头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016年11月20日消息,记者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调查发现大量的越南生猪通过各种“走私通道”进入中国,流入内地一些屠宰场。记者经过数月跟踪调查,揭开了这条越南生猪走私的非法利益链。

中国和越南边境素有“互市”的传统,但因越南为口蹄疫疫区,从越南进口生猪是不允许的。自2003年开始,农业部就禁止从越南进口生猪。除了农业部的进口禁令之外,国家质检总局在2003—2016年期间发布的《禁止从动物疫病流行国家地区输入的动物及其产品一览表》也明令禁止从口蹄疫流行国家——越南输入包括生猪在内的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然而这些都未能挡住越南生猪在广西崇左大肆走私的猖獗势头。

据了解,越南生猪的价格比中国生猪每千克便宜4元左右,越南生猪走私到中国,一般要经过越南收购商、中国中介商和中国内地猪贩子几道手,最后偷运到中国内地的屠宰场。在走私过程中,他们只需要交一份“保车费”,便可通过专门的走私通道绕过检疫及边防检查,使走私的生猪在我国境内畅通无阻。

本刊微评

生猪走私贻害国人,不仅带来巨大的疫情风险,对国内猪价也有多多少少的影响。但在广西、云南与越南接壤处,生猪走私却又为何屡禁不止?恐怕根源还在于这条非法的利益链条并未斩断,走私的“地下通道”尚未封堵。当地的一些收购商、中介商和猪贩子为牟取非法利益铤而走险,而我国边境的一些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或者不作为,甚至一些公职人员涉案其中,为不法分子通关走私提供方便,这更加剧了中越边境生猪走私的猖獗势头。

6 2016年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多项发展规划出台

2016年,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多项规划集中出台,如《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多项发展规划都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本刊微评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生猪产业来说,“十三五”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出台的多项规划都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旨在推动生猪产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7 2016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

2016年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目标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在2008年国家实施玉米临储政策后,我国玉米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到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35.5%;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增长27.6%。玉米库存急剧增加,截至2016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库存就占到近90%。这种“堰塞湖”式的库存量将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

本刊微评

当前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库存压力较大,玉米市场价格扭曲。巩固玉米的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尤其是“镰刀弯”地区中的非优势区,是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8 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量超160万吨,创历史新高

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累计进出口猪肉166.9万吨,比2015年(下同)增加96.6%;价值227.3亿元人民币,增长1.1倍。其中,进口猪肉162万吨,增加1.1倍,价值210.5亿元,增长1.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13元/kg,上涨11.8%;出口猪肉4.9万吨,减少32.1%,价值16.7亿元,下降16%,出口平均价格为34.5元/kg,上涨23.7%。

本刊微评

2016年猪肉进口量超过160万吨,创历史新高。进口量激增的背后,一是国内猪肉供给存在的巨大缺口,二是国内外猪肉价格倒挂,刺激进口量增加。“洋猪肉”对国内生猪产业链虽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对猪肉市场的冲击力不容小觑,至少可以在一定阶段内或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预期。

9 畜牧业领域斩获9项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其中,畜牧兽医领域斩获9项大奖,与猪业相关的有5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主持的“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等主持的“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华中农业大学袁宗辉教授等主持的“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才学鹏研究员、东北农业大学单安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张勤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等主持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刊微评

2015年,畜牧兽医领域获国家“三大奖”的项目有6项,而201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9项,其中有5项与猪业相关。这表明,畜牧业的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在逐渐增强。这些获奖成果,从功能性氨基酸的利用规律和调控机理、功能性饲料的开发、新品种培育、重大疾病防控、兽药残留检测等不同领域突破,引领了本领域的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10 多家养猪上市企业筹办银行,发力金融业务

2016年6月,新希望集团与小米科技、成都红旗连锁以及其他5家四川企业发起成立四川希望银行,新希望集团持股30%。

2016年11月28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人民币2亿元的自有资金与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设立广东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广东客商银行股份2.5亿股,持股比例为12.5%。

2016年11月30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与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名投资方拟投资设立中证焦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0万元,其中牧原股份以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20000 万元(出资额以实际签署的协议为准),取得相对控股地位。Z

本刊微评

养猪与办银行,两个看似完全不搭边的行当,在新希望、温氏、牧原这样的大型农牧企业得到了有机的融合。养猪业融资难,是个“老大难”问题。上述企业涉足金融业务,将推动企业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发力普惠金融业务,重点为小微养殖企业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构建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猜你喜欢
走私畜禽越南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越南百里“银滩”
智辨走私贩
广东破获“1·26”特大走私毒品案 缴毒约717公斤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