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视角

2017-03-22 12:06刘静黄靖怡
关键词:外贸服务平台福建

刘静,黄靖怡

福建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基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视角

刘静,黄靖怡

在分析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福建外贸制造业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升级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营造法律制度平台发展的环境、加强外贸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外贸服务信用体系、重构制造业外贸发展方式等对策建议。

福建外贸制造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SWOT

福建省作为海西主体,是一个开放型制造业大省。机电产品、电子产品、鞋靴、纺织服装、石材、农渔业加工产品等的出口与福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对相当一部分企业有重大影响。随着国际市场贸易壁垒日益显现和国内其他省份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制造业发展空间受到明显的资源约束,外贸形势严峻。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外贸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外贸服务平台的发展为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分析当前外贸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研究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发展,以提升传统制造业新优势、培育现代先进外贸制造业刻不容缓。

一、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规模和增速现状

便利的外贸区位优势,优惠的外贸政策,使福建外贸20多年的开放型发展得以持续,福建省制造业已经形成富有特色的竞争优势。然而后金融危机时代导致福建外贸出口与制造业总产值呈现较大起伏。从规模上看,虽然制造业总产值一直保持上升,但制造业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外贸出口规模缩小,2015年福建省外贸制造业总计出口额为1 035.6亿美元,同比下降1%。从增速来看,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国内各要素价格上涨等内外因素影响,福建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出口增速从2013年逐年下降,出口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负增长,外贸形势严峻。其次从福建外贸在全国的出口总额占比来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福建出口规模下降,但下降幅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出口形势总体好于全国,福建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07年4.10%上升到2016年4.95%。究其原因,与期间福建出台的外贸新政有直接关系。2015年涵盖厦门、平潭、福州3个片区的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从制度、管理、金融、科技等方面创新改革,为两岸经贸合作拓展更大的政策空间。此外,福建全国首创“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关键审批权限的现场作业等口岸运行新机制,不断优化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创新口岸运行机制,增强自贸区揽货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对外招商,积极引进外资,发挥对台优势,对于福建外贸的提速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福建省外贸制造业主导行业分析

福建省外贸制造业主导行业是出口规模最大的若干个行业的总和,通过对主导行业的分析,可以得知福建外贸制造业的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主体行业。福建出口主导的8个行业依次是: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金属制品。根据福建省外贸制造业8个主导行业2007—2015年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分析福建外贸制造业商品结构特点。

从出口额来看,各行业间分布差距较大。福建出口主导的8个行业分别占2015年制造业总出口的15.8%、11.5%、8.1%、7.0%、6.2%、5.8%、3.3%和 3.0%,这些行业的出口总和达总出口总额的60.7%。在此结构中,既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技术密集型行业,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结构。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和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在整个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超过1/3,福建外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程度较高,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从2007—2015年的出口额比较可得出,各行业的出口额有向上变化趋势,大部分行业的排序浮动较小,较为明显的是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技术密集型行业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远不及其他行业。可见,福建省技术优势培育效果不明显,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尚显不足。尤其是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由2007年出口商品结构中的12%下降到2015年的8.1%。劳动密集型行业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和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比重劣势上升。这些行业主要依靠要素成本低来获得竞争优势,容易受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而影响福建整体外贸出口。因此,优化福建外贸商品结构势在必行。

(三)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对制造业增长的作用

2015年,福建省外贸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的平均比重高达93%,即外贸商品中绝大部分成交额由工业制成品交易贡献。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制成品外贸市场的扩大。当然,制造业的外向发展同样作用于制造业增长本身,是制造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源。制造业出口与制造业增长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制造业出口对制造业增长的作用,可通过出口额的增长与总产值增长的比较来分析。定义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A;制造业出口依存度B=制造业出口额/制造业总产值*100%;制造业出口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率C=(制造业当年出口-制造业上年出口)/(当年制造业总产值-上年制造业总产值)*100%;出口增长拉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百分比D=出口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率。

从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A可以看出,2007—2015年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是正值,增长速度由19%下降到8%。从制造业依存度B来看,制造业出口在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2015年仍然保持在17%,表明福建制造业仍然具有外向发展特点。从出口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率C来看,除2009年外都表现为正值,表明出口对制造业总产值有积极作用。但是,通过对照出口增长对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D值可以看出,危机之后该值一直下降,从2007年的5.22%下降至2015年的0.06%,表明外贸出口增长在福建省制造业增长中的地位下降,制造业行业面对海外市场低迷,利润下降,出口大幅消减,转而在国内市场寻找客户和商机。因此,外贸增长对制造业总产值增长贡献逐年减小。这其中冲击较大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如医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出口额在福建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明显,这种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福建制造业发展与结构升级是不利的。

(四)福建外贸制造业利用平台发展现状

早在2014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进电子商务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企业规模。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主要试验任务之一,政府相继出台针对出口跨境电商的监管、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已建成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平潭跨境电商园区、晋江跨境电商洪山园等跨境电商园区,吸收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入驻,包括一达通、有棵树、赛维、eBay、亚马逊等,出口鞋服、纺织、机械配件、陶瓷等多种商品[1]。以福建一达通平台为例,自2015年1月入驻福建以来,吸引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仅泉州南安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出口通及一达通平台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共有500家左右,跨境电商已成为南安外贸出口的新引擎。一达通平台通过将通关、退税、融资、外汇、物流等繁杂的进出口过程进行分解和标准化处理,达到集约化提供外贸出口服务的目的。外贸制造企业可以节省报关员、涉外会计等多个岗位的薪资成本,专注商品的产销核心业务。同时,平台引入顺丰、EMS等多家国际快速企业入驻,并与美国邮立达、递四方等海外仓运营公司合作,帮助企业更好地降低运输成本。此外,借助一达通平台,基于企业交易数据留存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实现数据反哺效应,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商机和信贷融资,享受大数据红利。福建省大力引进的福建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2016年出口值达131.7亿元,拉动出口1.4个百分点,成为福建省出口最大的企业。

综上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福建省制造业外向型发展面临着严峻问题与挑战,传统优势行业服装、鞋靴等出现滞涨和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新的出口优势培育效果有限,外贸制造业对制造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福建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出口的新引擎,合理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现阶段福建外贸发展的关键。

二、SWOT分析福建外贸制造业利用平台转型升级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领域,影响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与个人行为方式。在互联网重塑的国际贸易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能为福建大额贸易向在线电商发展助力,通过建立网上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外贸业务环节外包,促进外贸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选[2]。笔者,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福建外贸制造业发展综合外贸服务平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对构建综合服务平台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提出发展对策。

(一)优势因素

1.福建外贸信息服务环境优势

福建信息服务行业发展多年,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的方式,联合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培育专业门类齐全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例如,专为外贸纺织服装企业、鞋业、鞋业销售管理服务的信息平台和为中小外贸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还有易达外贸业务管理平台、易达印刷业务管理公共平台等平台。通过外贸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为企业与政府、供应商与国外客户之间构建了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通过平台的信息服务,企业可以发布产品、进行企业展示,也可以实时了解减免退税政策、国外客户信息、展会信息等,实现精确管理,降低外贸风险,优化成本提高效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实质是构建一个信息化、标准化、透明化的服务集成网络,打造企业出口物流、报关、信保、融资、收汇、退税等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从线下传统成品出口环节外贸代理服务向线上产品全部环节“打包外包”的全程供应链服务转变。相较传统外贸信息服务平台,其服务内容更全面,更标准,是传统外贸信息服务的深入、延展,已经形成的优越信息服务环境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链接外贸制造企业、国外客户、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外贸服务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2.福建外贸产业集群优势

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需强大的产业基础作支撑,福建产业结构已具有外贸生产制造和生产服务的集聚特征。外贸生产制造集聚如福州的船舶、电子信息产品、家具及装饰品等3个商品出口基地;泉州的石材、纺织服装及制品、陶瓷树脂工艺品、箱包(含伞)等4个商品出口基地;厦门的机械装备、节能灯具和体育用品出口基地;莆田的鞋产品出口基地;宁德电机出口基地;南平、三明林产品出口基地等,这些基地形成了出口集聚效应[3]。外贸生产服务集聚如厦门的交通运输和仓储行业,福州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生产服务企业的集聚为外贸基地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融资担保、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推动一批符合国际标准、服务网络健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的。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商品的集散功能,充分发挥自身货源和物流优势,嫁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以培育自身在国际贸易规模和成本等方面的新优势,努力由国内贸易中心向国际电子贸易枢纽拓展与升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旨在集聚外贸服务企业为外贸制造企业出口提供一站式外贸通关服务。依托福建省各类出口型基地及外向型园区等对外开放型载体,加上已形成的银行、货代、保险、政府相关机构等各类第三方外贸服务提供企业的服务集聚,为福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为外贸制造企业提供各类产品、市场信息、人员共享渠道,促进同行业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检测、开拓市场等方面形成合力,扩大客户服务群,帮助商户和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降低集聚企业运营成本,形成外贸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无缝连接,实现协同发展。

3.福建外贸民营经济优势

福建活跃的民营经济为外界熟知,民营经济在福建GDP增长、外贸、就业中担当重要角色。据统计,2015年民营企业对福建全省外贸出口的贡献达到56.4%。福建泉州的晋江市创造出闻名全国的“晋江模式”,优势产品包括鞋类及其配件、服装类、陶瓷类、户外产品、电子产品、机械类和纸类等10多个种类。但是,对福建民营企业来说,对外贸易手续繁琐,长期以来的自营进出口模式,极大地耗费了企业的生产精力。近两年,金融危机导致境外买家交易条件苛刻,中小企业贸易量大幅下降。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众多中小外贸制造企业需求,把中小规模企业集约到平台上形成单一窗口模式,批发给外贸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保险服务,运输机构提供运输服务,政府机构提供一站式报关检验通关服务等,通过规模效应增强福建民营企业的话语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福建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外贸服务外包,集中资源实施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培育核心技术和品牌,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

(二)劣势因素

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一种新型模式,针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法规和规章尚未完善,各政府相关部门还未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例如,外贸综合服务发展中涉及的电子商务法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我国至今为止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法规,电子商务领域的信息安全保护规定也不够完善。外贸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经常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客户信息和产品信息等。如果无法为商业信息提供有力保护,必然增加企业使用外贸综合服务业务的顾虑,部分企业为了保护客户信息、库存情况、商业机密不得不放弃使用平台。此外,随着平台企业不断增加,为外贸出口提供了便利,但却加大了政府机构对平台企业的监管的难度。利用外贸平台实施骗汇及出口退税骗税呈现易发和多发趋势,严重扰乱了外贸秩序,损害国家利益。

2.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外贸出口涉及繁杂的进出口品类、繁琐的进出口流程、复杂的跨境物流,外贸服务涉及环节也很多。对外贸制造业出口影响最大的政府部门主要是海关、商检、财税、外管部门,这些部门也发布了一些促进外贸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工商管理政策、海关监管政策、检验免疫监管政策、出口税收政策、电商支付管理政策等,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对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这种“外贸新业态”,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在国家总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福建地方尚未出台可行的实施细则。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政,使得某些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税收征管方面,外贸制造企业存在出口退税难的问题。一方面,出口退税涉及生产、流通、海关、税务、外汇多个环节,各职能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充分、要件传递不通畅,使得出口退税政策实施艰难;另一方面,大量外贸企业规模小、信息化水平低、运行机制不健全、行业自律性不高等,直接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

(三)机遇因素

1.跨境电商发展迅猛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中央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旨在通过“互联网+”来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外贸”形势下跨境电商模式成为外贸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生产、交易、流通和融资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达到提升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这是产业链的互联网化。在外贸严峻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寻找新型渠道,跨境电商成为中国外贸新的增长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2016年全国一般贸易出口百强企业中,前10位排名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占据一半席位,其中深圳一达通排名第二位,浙江一达通排名第四位,福建一达通排名第八位,山东一达通排名第九位。基于政策、增速角度判断,当前出口跨境电商正处于行业增长的黄金期。在此形势下,作为其中之一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致力打造围绕全产业链的闭环生态圈,从仓储、物流、金融、数据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形成交易的闭环,这也是外贸B2B发展的必然。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注重客户体验,从而提升竞争力及市场占有度。

2.政策因素

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新业态在全国迅速扩展,被市场广泛接受及验证。在全国严峻的外贸形势下,2016年一达通的交易额达到225亿元,同比涨幅达到87.5%。外贸服务平台的发展正是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外贸综合服务行业从2013年开始首次获得了国家的政策支持。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公告》,中小企业通过销售的方式,委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办理出口的货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可按自营出口的规定申报退(免)税[4]。2016 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的内容,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使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获得持续发展动力。从福建地区外贸发展政策来看,自贸区建立以来,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列为主要的试验任务之一,交易规模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自贸区搭建了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对接大量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企业。对台贸易方面,开展申报信息互换,设立全国唯一的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与台湾“关贸网”的双向数据互通和实时传输,简化通关手续,为两岸经贸合作往来铺平道路[5]。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发布,对整个行业而言有助于外贸平台服务企业的健康发展。外贸服务平台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将为外贸制造业的集约化、标准化转型升级提供渠道。

(四)挑战因素

1.国内市场的竞争

就福建而言,目前国内市场的威胁来自国内沿海区域间的贸易竞争,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天津等地区。从2015年各地区外贸出口额来看,这些地区中除了天津出口额低于福建外,其余都高于福建。其中,排名第一的广东省2015年出口额5 988亿美元,是福建出口额的5.77倍,差距较大。今年,国家内陆省份辽宁、河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等新设自贸区,并辅以优惠政策。这些省份外贸发展虽落后福建,但是低廉的要素价格加上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的完善将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驻,在人力、资本、技术资源的争夺上对福建构成强大威胁。

另外,从外贸平台的发展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贸平台行业发展较早,各项政策配套措施出台早,相较福建有先行优势,在全国平台行业发展中领先,再加上长三角、珠三角外贸出口的规模优势,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下达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其中就包括建设服务平台,并将义乌小商品城列为重点培育对内和对外贸易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而现在最大的外贸服务平台——一达通公司早期主要服务于深圳大量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的新业态,在浙江发展迅猛。浙江省积极鼓励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发展,先后两批共认定21家省级重点培育平台企业。2016年1至8月,浙江省13家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出口462.8亿元,增长1.4倍,拉动全省出口额增长2.5%。跨境电商对杭州外贸出口增量贡献率达到84.2%。福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发展尚属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业务是一个摸索的过程,需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福建外贸的现状特点,通过多方机构的共同协作谋求发展。

2.世界市场的竞争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对福建外贸制造业的发展构成诸多威胁。首先,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强大的发展实力国家,拥有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制造业,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挫,制造业萎靡。为了恢复经济,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优惠政策,重振基础制造业,重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以美国为例,许多跨国公司为了规避美国高额税负选择在其他国家设立机构转移利润,其中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等。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相继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国许多跨国公司将原本在海外进行的投资项目转移回国,其中电子、机械、汽车等多个行业都出现回流现象。这将导致对我国制造品的进口需求下降,对中国包括福建在内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近几年中国各种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而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人工成本远低于我国,导致很多跨国公司把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动摇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国际著名运动鞋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将代工厂迁往东南亚国家,降低对福建制鞋厂的采购需求,正是体现了这种比较优势的转移。这种形势对福建通过引进外资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福建外贸制造业利用平台转型发展的对策

(一)营造平台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

合理利用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营造平台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首先,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应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特色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细则及配套政策,并设立专门的政府职能机构进行监管。考虑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特殊性,可借鉴欧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电子签名法、网络安全法、保护网络隐私法等电子商务法律,保障平台发展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完善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设立更合理的监管标准并创新监管办法,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其次,平台的发展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协作,信息共享。通过制定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等基础信息标准和接口规范,利用单一窗口监管系统和平台企业的大数据中心,形成货物物流追踪监控体系,定期核验贸易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管理的能力,既能提高通关管理服务水平,又能及时防范外贸出口退税骗税问题。再次,加快国内电子签名、电子发票等技术研发,推动建立全球通行标准体系,支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代理企业的通关、结汇、退税活动,促进通关管理的规范化的在线操作[6]。最后,促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的发展,通过解读政策法规,统计分析行业数据,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通过举办论坛、交流会、调研培训等方式为外贸平台企业发展提供行政服务支持和管理发展咨询,协助平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也为外贸制造企业利用平台发展提供支持。

(二)加强外贸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合理利用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外贸制造企业务必加快信息化建设。企业按照平台信息提供的要求,配合海关、税务、检验检验部门的监管,建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规划管理,快速实现与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无缝业务对接,实现供应链创新管理,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信息化目标,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模式和步骤。同时,合理引用第三方管理咨询,利用国内IT行业开发的国际顶端软件和应用技术降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人才,引入软件公司的培训指导,培养一批既熟悉外贸业务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人才,保障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足发展,用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新型业态,推企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外贸服务信用体系

合理利用平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联合政府、平台企业、外贸制造企业共同打造外贸服务信用体系。由于外贸业务的复杂性牵涉主体众多,政府部门、外贸制造企业、外贸服务企业、国外贸易商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外贸业务的顺利开展。对此,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可提高入驻门槛,严格审查入驻企业的情况,为外贸市场主体提供真实、可靠、专业的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用成本。同时,平台可以对外贸商家的交易行为进行密切跟踪,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发布和违法交易行为。此外,平台可以联合政府为外贸供应链上各主体企业提供信用认证,并不定期对认证企业进行抽查测评,规范外贸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国外贸易商的经营行为。这既能帮助供应商更好地了解买家的真实信息,也能使买家找到合适的制造商,提高买家和卖家的兼容性,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合作效率。

(四)重构制造业外贸发展方式

外贸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创新提升。提升重点放在机电与纺织这两大行业,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力度,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产业的运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资本劳动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智能制造企业诞生、发展与壮大,提高出口制造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效益。二是品牌提升。我国的传统外贸大多通过OEM的方式生产制造,如果没有品牌背书,在渠道上并不占优势,跨境电商是中国优质制造实现品牌化的一条捷径。可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品牌策划和推广、公关宣传、市场推介,利用平台市场资源和渠道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办公室内联合亚马逊“全球开店”,共同开展杭州品牌制造“TOP100”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宣讲、培训、人才扶持政策等,由此打造一批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各级部门应切实解决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的资金、信息等难题,鼓励外贸制造企业并购国外品牌或推动创立自有品牌。

四、结语

福建利用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外贸制造业,对内存在优势和劣势,对外面临机遇和挑战。但这些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以相互转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努力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通过营造法律制度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外贸服务信用体系和重构外贸发展方式,为新时期福建外贸制造业又快又好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再造福建经济新辉煌。

[1]郑美青.新形势下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与开放的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17(8).

[2]项伟峰.我国外向型中小企业基于外贸服务平台的商务模式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3(9).

[3]刘丽钦,王荧.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4]张宇.浙江A集团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5]史杰.顺势而为大胆创新:福建自贸区挂牌2年来[J].两岸关系,2017(6).

[6]周丽群.“互联网+大外贸”发展新模式分析:对海尔探索外贸综合服务新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际贸易,2016(4).

F752.8

A

1673-1999(2017)12-0041-06

刘静(1982—),女,硕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自贸区;黄靖怡(1984—),女,硕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会展经济。

2017-09-26

2017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新外贸’形势下独立学院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FBJG20170068);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 “大数据背景下福建省外贸制造企业利用第三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发展研究”(JAS170866)。

(编辑:唐龙)

猜你喜欢
外贸服务平台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那个梦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