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之我见

2017-03-23 11:3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南京中医药大学仁者爱人

张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仁者寿之我见

张 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6

“仁者寿”一说起源于《论语》雍也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是孔子大力倡导的人与人之间交往也是个人修身的最高原则,在《论语》全文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仁者寿的原因一是修身,修身者淡泊名利,处事不惊,心平气和,故长寿;一是爱人,懂得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于从别人角度分析问题,待人仁慈友善的人自然会有福报,所以也会长寿。

仁者寿;修身;爱人

怎样才能长寿呢?古代有追求仙术的皇帝嬴政、雍正为长生不老而服用丹药,近现代有人研习气功、法古人辟谷等长寿之法,希望得道。可见,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无论是落后的古代还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长寿始终是百唱不衰的话题。《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而这与仁者寿又有什么联系呢?那就看怎么定义仁了。

《申鉴·俗嫌》指出“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咎征不至,而体嘉集之,寿之术也。”[2]从中,可以把仁大致分为对内仁和对外仁,而对内仁即修身,对外仁即爱人。

修身即管理自己,帮助自己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首先要勤于锻炼,修炼身形。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抵御外来的疾病。如果自身免疫力低下,卫气不固,当虚邪贼风侵袭时便会生病。此外,良好的身体状态也有助于增加自己的自信,给人留下精神的印象。

其次要懂得节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不可过饱不可过饥,饱则增加脾胃负担,容易产生多余能量囤积,进而产生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症之类的“富贵病”。过饥则胃酸分泌过多,会腐蚀损伤胃壁,不养成规律的饮食往往会导致胃病。古人强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四时养生之道,春夏白天长夜晚短,人也应该增加劳动的时间,升发阳气,秋冬季节同样要增加睡眠时间来蓄藏精气。现代人节奏快,工作繁多,常常超负荷工作,不是过逸就是过劳,因此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健康隐患。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心理健康。不要被太强烈的贪欲所诱惑,做事胸怀坦荡,不忧不惧。汉代董仲舒说:“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心。”这教导我们,要想长寿,首先不要有太多的贪念,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漩涡,许多人把无数时间献给它,放弃了正常社交的休闲娱乐,放弃了陪伴家人的幸福时光,到老才后悔莫及。有许多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的贪官从来不满足于家里的豪车几辆、别墅几套、海外投资多少,没有止境地攫取民脂民膏塞进自己的腰包,他们快乐吗?不!他们日夜担忧、恐惧、惊慌,一见到警察内心就不自觉得惊惧,半夜听见敲门声觉得是自己死到临头了。往往有这些心理状况的贪官的寿命都比清官要短,所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是极其重要的,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医学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大凡心态平和,气定神闲,坦然无愧的病人,即使病势稍重,也不难诊治。相反,那些终日惊惧不安,紧张惶恐,心事重重的病人,即使病势较轻,也往往难以诊治。

古人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自身的道德水平、身心健康都不错时,则要懂得爱人。何谓爱人?即雨露均分,以仁德之心待人,用真诚的态度做事,善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字经》里用浅显易懂的话教会我们怎么待人处事,孔融让梨因有爱人之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告诉我们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帮助他人却要求回报,老实被视为好欺负,老人碰瓷讹钱的事比比皆是。缘何?因为我们只会爱自己,已经忘记怎么爱人。唐代高僧石头和尚说:“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何名十味?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切忌言清行浊、利已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3]。”我相信,待人时只要谨遵这“十味药”,朋友便会主动愿意与你交往,交友广泛的人心情愉悦,何尝不会长寿呢?

发自内心对人的好常常会因为某些行为的莽撞而被误解,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行动上体现出“高情商”。在适合的时间与适合的人交往做恰当的事。有些人常常以“耿直”自诩并且常常直言不讳,以耿直为傲。他们就是典型的愚诚,自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好,结果只是感动了自己,他们的身边人却因此受到无形的伤害,渐渐疏远他们。相反的,做一个个性“圆”一点的人,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恰当的决策,往往这种人会得到大家的欢迎,相应的也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平常就不容易为琐事而烦恼,保持愉悦的心情,人体的植物神经激素以最益于身体的方式分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更好地传导冲动,人就不容易生病。

孔子曰:“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孔子列举了三种导致人死亡的方式,从反面阐述了“仁者寿”的养身观。经过从现代医学、心理学、中医等角度分析后,仁者寿在养生学中的积极意义得到肯定。

[1]贺娟.苏颖.内经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刘朝圣.中医养生中的儒家思想:能中和者必长寿[J].中国中医药报,2011.

[3]张国玺.孔老夫子的养生经.二_人生三寿之仁者寿.药物与人,2007(02).

张敏(1995-),女,江苏省江阴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学。

猜你喜欢
南京中医药大学仁者爱人
城市轨道交通自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
仁者爱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柳树天牛为害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共话中药资源发展大计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中国中药资源大会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
顾一煌教授基于再灌注理念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经验
仁者
我的爱人
『仁者爱之理』
点点读《论语》
爱人就是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