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独特效能

2017-03-23 12:48
教育家 2017年4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适应转型的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独特效能,彰显其魅力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实践中如果只空洞地说教,令生乏味,效果肯定不好。倘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主动。如在学习“助人为乐”时,我设置一个活动情境:找一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到老师这儿来,很容易就做到了;让这名同学把眼睛蒙上再走过来,可没那么容易了。我问这位同学:“刚才走过来的时候,你心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有一只手伸过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紧接着请他的同桌带着他走了一遍,体验大不相同。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学生深刻体会到助人者和被助者的内心都是快乐的。

设计活动,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如学习《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时,让学生设计一个调查表,学生经过课后调查、搜集、汇总,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学生亲自调查的结果,由学生自己做数据分析,探究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本身不等于能力,知识多也不一定创新能力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知识运用的情境,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有关继承权方面的知识后,我出示了一个有关财产继承纠纷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正反双方进行课堂辩论。课堂上双方剑拔弩张,唇枪舌剑,不仅让学生结合课文完成了对案例的剖析,获得了深层次认识,还让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法制教育,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了创新思维,提升了创新能力。

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了知识,教育了自我。再如讲授“共和国的巨变”一课时,如果脱离学生实际,单靠教师一味地灌输,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调查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了解他们生活的变化,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资料,尤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奥运会、世博会、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学生对祖国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点,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思想教育才具有实效。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研究,彰显了教学的无穷魅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行为研究,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品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研究,伴随我们度过美丽的教育人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需要教师加强理论研究,更需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并将之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