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7-03-23 12:48
教育家 2017年47期
关键词:青岛课题海洋

20世纪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人李约瑟曾问: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只能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他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2005年,钱学森也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他们的发问振聋发聩。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创新、发明,才有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之所重,深植于民。”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如何让创新的思想与能力深植于我们的国民之中,这是教育需要不断思索与践行的课题。

创新需要继承。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认为新一代发展离不开前一代的影响,“不能单独评价某一位诗人,要拿他与前辈诗人们进行对比”。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新之人必须尊重传统才能有所成就,创新要从传统中获取精神养护。为此,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坚持“文化滋养灵魂”的理念,成立传统文化教研室,制定《青岛三十九中传统文化教育方案》,加强硬件软件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设计修建传统文化四合院、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开设“用儒家文化点亮心灯”系列讲座,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青岛三十九中传统文化教材》(初、高中版);30多位班主任向学校申报《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课题。传统文化课程先后被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报道,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佳学校。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学生的学习也有类似的经历,起初迷惘,继而执着,最终顿悟。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在朦胧、探索、明朗中前行,在潜移默化中滋养,进而萌发创新的新芽。

创新需要实践。青岛是海滨城市,三十九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2008年开始,学校充分挖掘海洋教育资源,以海洋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海洋实践教育。学校建立海洋教育研究室,架构包括《青岛三十九中海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课程方案》在内的海洋教育体系,开发“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三位一体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海洋特色课程。实施“每周一次专家讲座,每月一次实践考察,每学期一项课题研究,每年一次海上科考”的“四个一”工程,实现了学生“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人人出成果”的目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创新需要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哈里特·朱克曼对94名诺贝尔奖得主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导师。他们觉得从导师身上学到最有价值的就是思维方式,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要从引领上获取思维DNA。在课本、试卷上能完成科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但是要培养科学精神,就必须改变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为了让科学课程回归实验中,发挥它激发兴趣、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功能,学校先后招聘海洋专业博士生担任专职教师,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驻青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约,聘请包括管华诗、郑守仪等院士在内的4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兼职专家团队。学生与博士一起做实验,被博士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科研中独特的氛围所感染,也体会到了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辛苦,更体会到了科研的快乐,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
青岛课题海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青岛明月申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