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课改难题 切实转变教学行为

2017-03-29 18:25施俊进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

施俊进

[摘 要] 着力解决课改难题就是要做到“不教之教”,即解放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处于乐于学习和紧张的智力状态. 其核心指向是能力和智慧,不是教知识,而是“转识成慧”,获取能带走的能力.

[关键词] 课改难题;同课异构;再构学材;相机引导

自2001年至今,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课堂教學改革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重点之一,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是要落实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 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016年9月29日,笔者有幸参加江阴市教学管理培训班初中数学课改活动,听了题为“有理数的乘方(2)——科学记数法”(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同课异构课,感触颇深,三位老师不同的设计理念,相同的“着力解决课改难题”的追求,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将活动过程、反思心得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交流、共享.

三节同课异构课简介

三位老师都是异校借班上课,对学生不够熟悉,但课堂氛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投入. 教学过程中,虽然三位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具体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但都用自己的实际教学行为证明自己在“着力解决一些课改难题”.

(一)第一节,L老师执教

1. 读一读(要求学生代表朗读)

(1)“先见闪电,后闻雷声”,那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00000000 m/s,而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人体中大约有25000000000000个红细胞.

师:数字太大太难读了吧,也难写. 怎么办?想到了什么?表示这些大数与哪些知识有关?

2. 试一试

10=10( );100=10( );1000=10( );

______=______=104;

______=______=105;

______=______=106.

师:观察以上等式的左、右两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 做一做

1000=______;1000000=______;

200=______;30000=______;

560000=______.

师:如何利用10的幂来简单地表示以上大数?

师追问:你怎么得到200=2×102的?在560000=56×104中,你是如何确定10的指数是4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表示560000?

师:对于560000,我们有多种表示方法,我们对前面的数约定为1到10之间. (提出课题——科学记数法)

4. 科学记数法

师投影并板书,要求学生边阅读定义边思考定义中的注意点,学生回答后师板书,并要求学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上大数,特别强调“10000=1×104”中的1不能省略.

5. 例题

(1)书本P53例3.

方式:学生代表阅读例题,要求所有学生同时“分析本题求什么,答案是多少”.

师:会表示326 h吗?要不要表示该数?为什么?(强调读题、审题)

(2)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各数. (具体题目略)

追问:10的指数n与哪个数据有关?有怎样的关系?(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特别地,小组交流时,全部站立,先有答案的整个小组先落座,直到最后一个小组落座为止)

6. 自主练习和师生共同小结

基本都是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二)第二节,Z老师执教

1. 练一练

10=10( );100=10( );1000=10( );

______=______=104;

______=______=105;

______=______=106.

师:对于以上式子,你有何想法?哪种方式表示更加简洁?

2. 读数据,说想法

300000000;640000;40000000;567000000000.

师:感觉数太大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表示并简便地把这些大数记录下来?刚才的练习是否给了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300000000=3×108的?对各数还有其他表示法吗?

3. 科学记数法(师投影并板书)

师追问:以上表示法规范吗?如何修正?(要求学生对照定义用科学记数法规范表示以上大数,并且强调其中的注意点)

师:你是如何确定10的指数n的?比如567000000000=5.67×1011.

生1:5后面有两位小数,再加9个0,共11个.

师:按照你的说法,那么356.01应该表示为3.5601×104吗?

生2:我是看小数点的移动位数.

师:如果没有小数点呢?

生3:我是看原数的整数位数,10的指数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师:很好. (板书)

4. 例题和练习

基本都是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5. 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收获,再教师总结. (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就是化繁为简,即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复杂的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价值所在)

(三)第三节,F老师执教

1. 复习(投影)

(1)(-5)3=______;-53=______.

(师:怎么算?怎么读?什么叫乘方?)

(2)104=______;105=______;108=______.

(师:10n表示1后面有几个0?)

(3)2×103=__________;3.8×108=___________;6.96×1010=___________;3.386×107=___________.

(師:你是如何快速得到结果的?)

过渡:生活中有许多大数,你了解生活中的哪些大数?

2. 感知生活中的大数

投影生活、天文、地理、科技等各方面的大数,学生对越来越大的数兴趣盎然.

3. 科学记数法

师:这些大数怎么表示才易读、易记、易比较?(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生1:可以类似“光年”或“亿”等来表示大数.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1:如370000可以表示为37万.

师:那如果37后面跟了100个0呢?

生2:370000可以表示为37×104.

师:你是如何确定10的指数的?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3:370000还可以表示为3.7×105.

师:370000还可以表示为370×103等其他形式. 那到底如何表示?怎样规范?

生4:我认为370000表示为3.7×105最好,也就是规定前面那个数小于10但大于或等于1.

师:很聪明!我把这种表示大数的方法称为“初一(14)班记数法”!这种表示法又叫科学记数法. (边说边投影)

师:你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以上出现的大数吗?(学生代表发言)

师追问:你是如何确定10的指数的?

(生5回答了一个稍复杂的方法)

师: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吗?

生6:总位数减1就是10的指数. (师生共同验证以上各数,都符合)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都说没有)按照此说法,那么360.01应该表示为3.6001×104吗?(生齐答:不对)那应该怎样修正?

生7:应该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才是10的指数.

4. 自主练习

基本都是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5. 自我测评与师生共同小结

三节课的特点分析

1. 着力解决一些课改难题

三位老师围绕“着力解决什么课改难题”展开教学,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显然,三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 不管从教学语言还是教学行为上看,三节课都把学生的学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先行”,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记忆、自主发问、自主反思、自主解题”中求得真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关注了“学材”的再建构

三位老师都遵循“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教科书为参照,以教学对象(学生)为依据”的原则,并以“学生最大发展”为旨归,根据学习任务,为了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对各种显性学材和隐性学材进行主动加工重构. 在对“学材”进行适当增删、调整、强化或弱化处理等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和思维方法,力求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易于学生接受.

3. “以生为本”,落地生根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在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中,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提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节课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式、方法,而是在“双基”的学习中生动地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力.

(1)敬畏生命,提倡民主教学. 三节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面对学生的错误或不足,教师更多的是耐心、和蔼、等待、理解、尊重;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激励性评价,是鼓励、欣赏和信任,并用欣赏的眼光、肯定的微笑,传递无声的言语“你真行”. 以教师的思想点燃学生的思想,以教师的民主示范造就学生的民主情怀.

(2)接轨生活,实施开放教学. 三节课都注重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原有认知和新知内容的联系,设置有趣味性、知识性、层次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节课非常关注课堂生成,让学生充分经历实践(思维或操作)、体验(发现、归纳、论证、概括)、内化(掌握是什么,为什么)、表达(说出来、用起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度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先学、积极展示,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 教师针对学习进程,通过诱问、追问、再问、反问、设问等方式进行相机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修正和内化,保证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达到知识、技能、方法、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生成.

(3)崇尚生动,注重活动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要让学生“活”,先让学生“动”. 三节课都是关注互助学习、互动对话的生动课堂. 课堂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给予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体验和表达等”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主”的课堂. 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先个人独立,再小组合作,最后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个人在独立学习(在思考、表达、画图、计算、演练等),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都是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人展示,他人倾听、思考). 追求了“学法三结合” (即“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有机、灵活、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的深度.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同课异构”在初中地理学科中运用的作用分析
《从看电视说起》同课异构教案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理念在美术课堂中的认识
浅谈同课异构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同课异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