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适宜栽培方法的试验研究

2017-03-29 12:14桃联安郎荣斌董立华孙有芳杨李和
中国糖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蔗区种量全膜

桃联安,边 芯,郎荣斌,董立华,孙有芳,杨李和

(1.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瑞丽6786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瑞丽678600)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适宜栽培方法的试验研究

桃联安1,边 芯1,郎荣斌1,董立华2,孙有芳2,杨李和2

(1.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瑞丽678600;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瑞丽678600)

对颇具推广潜力的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云蔗05-51布置不同栽培时间、不同下种量、不同施肥量、不同盖膜方式的栽培试验,为云蔗05-51高产示范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云蔗05-51在1—2月栽培时产量最高;②适当加大下种量(9000~10000芽/667m2)可获得高产;③在N肥使用量为60kg/667m2时,增施农家肥(牛粪1000kg/667m2),理论产量可高达14.21t/667m2;④采用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的产量分别提高52.6%(4.16t/667m2)、64.1%(4.71t/667m2)。

甘蔗新品种;栽培方法;云蔗05-51;试验

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糖厂提高出糖率、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云南省德宏州年甘蔗种植面积93万亩(6.2万hm2,1亩=667m2),产糖59.8万吨,是云南省仅次于临沧市的第二大产糖蔗区。近几年来,随着早熟、高糖甘蔗品种的种性逐渐退化,其宿根性和产量下降,中晚熟品种粤糖86-368、盈育97-15、德蔗03-83等面积的不断扩大,企业出糖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2015榨季德宏州出糖率为12.43%,比历史最好的2008/2009榨季的13.31%降低了0.88个百分点,出糖率的下降引起了云南德宏英茂糖业公司的高度重视,引进和推广早熟高糖甘蔗品种成为德宏蔗区的当务之急[1-2]。

云蔗05-51(亲系:崖城90-56×ROC23),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云南云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高糖、高产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甘蔗新品种认定。2011—2012年国家区试中平均蔗产量101.7t/hm2(6.78t/亩),全期蔗糖分15.00%。2015年11月云南德宏英茂糖业公司化验平均蔗糖分13.93%,最高14.06%[3],其蔗糖分和蔗茎产量表现得到糖厂和蔗农的认可,作为一类价原料进行试验示范推广,2016年在云南德宏英蔗区生产示范面积超过1000亩(66.67hm2)。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种性和特性,只有在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和方法下,才能发挥其种性优势,获得高产、高糖和高效的生产结果。为此,本研究在云南德宏蔗区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针对不同栽培时间、不同下种量、不同施肥量、不同盖膜方式对云蔗05-51进行试验和筛选,为云蔗05-51的示范和推广制定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提供指导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云蔗05-51由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陇川县弄门基地提供,选取无病虫害、无病健康的种苗,按常规种植管理布置试验。

1.2 方法

1.2.1 不同栽培时间的试验 设4个处理,选择冬春季节的12月及次年1月、2月、3月布置相应的栽培试验,即:处理a、b、c、d分别代表种植时间12月20日、1月20日、2月20日、3月20日,新台糖ROC22作对照,2行区,行长1.5m,行距1m,3重复,下种量20芽/行。在苗期调查出苗率、分蘖率,成熟期测定蔗产量、锤度,分析不同栽种时间的产量、糖分差异,筛选早熟高糖品种云蔗05-51的最佳种植时间。

1.2.2 不同下种量的试验 在冬春栽种季节,对云蔗05-51设置10000芽/亩(a处理)、9000芽/亩(b处理)、8000芽/亩(c处理)、7000芽/亩(d处理)4个种植密度,设3重复,5行区,行长5m,行距1m。在苗期调查出苗率和分蘖率,成熟期调查株高、茎径、行有效茎数,测定蔗产量、锤度,分析不同下种量对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筛选最佳种植密度。

1.2.3 施肥水平的试验 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二因素分别为腐熟牛粪和氮肥,前者三水平为0kg/亩(0 kg/5m)、1000kg/亩(10kg/5m)、2000kg/亩(20kg/5m),后者三水平为0kg/亩(0kg/5m)、30kg/亩(0.25kg/5m)、80kg/亩(0.5kg/5m),9个处理见表3。设3重复,1行区,行长5m。试验于2—3月份种植,苗期调查出苗率、分蘖率,成熟期测产,分析不同肥料和施肥水平对云蔗05-51蔗茎和蔗糖产量的影响,获得最优施肥类型和水平。

1.2.4 不同地膜覆盖方式的试验 于2—3月份种植,下芽量为8000芽/亩,设置a不覆盖地膜、b地膜全膜覆盖、c地膜半膜覆盖3种地膜覆盖处理,每处理3重复,5行区,行长5m,行距1m。在甘蔗苗期调查出苗率和分蘖率,成熟期调查行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和锤度,计算蔗产量,筛选高效种植模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时间的试验

从表1可看出,云蔗05-51出苗量和出苗率最大的是b处理(1月20日种植),出苗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d<a,ROC22的出苗情况与之相似,即出苗量和出苗率最大的也是b处理(1月20日种植),出苗量最小的是a处理(12月20日种植);云蔗05-51株高、茎径最大的是c处理(2月20日种植);有效茎最多的是b处理(1月20日种植);产量最大的是b处理(1月20日种植),其次是c处理(2月20日种植);锤度最高的是b处理(1月20日种植)。而ROC22的株高、有效茎、产量最大的都是c处理(2月20日种植)。

所以,云蔗05-51最佳栽培时间是1月20日,其产量最高,比ROC22的最佳栽培时间提前1个月,可能与云蔗05-51早生快发的特性有关。

表1 云蔗05-51 不同植期的表现

2.2 不同下种量的试验

从表2可看出,云蔗05-51出苗量和出苗率最大的是d处理 (下种量7000芽/亩),最小的是a处理(10000芽/亩),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c<b<a;有效茎最多的是b处理(9000芽/亩),产量最大的则是a处理(10000芽/亩),其次是b处理(9000芽/亩);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d<c;不同下种量的锤度变化不明显。所以,适当加大云蔗05-51的下种量有利于增加蔗产量。

表2 云蔗05-51 不同下种量的试验结果

表3 云蔗05-51 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

2.3 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

从表3可看出,蔗产量最高的是h处理(N:0.5kg/5m、粪:10kg/5m),为14.21t/亩,锤度最高的是d处理(N:0.25kg/5m、粪:0kg/5m),为20.0%。在不同N肥施用水平下,随着N肥的施用量增加株高、茎径有增加趋势,当N肥用量为0kg/5m、0.25kg/5m、0.5kg/5m时,平均蔗产量分别为9.09t/亩、7.62t/亩、10.99t/亩;在不同牛粪施用水平下,株高、茎径差异不明显,当牛粪施用量为0kg/5m、10kg/5m、20kg/5m时,平均蔗产量分别为8.27t/亩、11.22t/亩、8.22t/亩;所以,蔗产量是N肥与牛粪共同互作的结果。

2.4 不同地膜覆盖方式的试验

从表4可看出,全膜覆盖的出苗量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高34.3%、249.9%,全膜覆盖的有效茎数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高32.9%、46.7%,全膜覆盖的茎径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高8.01%、6.79%;全膜覆盖的蔗产量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分别高出52.6%(4.16t/亩)、64.1%(4.71t/亩)。所以,全膜覆盖栽培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表4 云蔗05-51 不同盖膜方式的试验结果

3 讨论

在冬春种蔗时期,一方面因蔗区的纬度和海拔不同,其温度、光照及降雨量不同;另一方面因品种不同,其生根、萌芽快慢不同,甘蔗品种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获得最高产量和糖分[4]。据孙丽娅等[5]研究,在日本蔗区新植蔗的种植期越早产量越高,本试验表明云蔗05-51在德宏蔗区最佳栽种时间是1月份,其次是2月份,这可能与德宏蔗区1月份冬季气温逐渐回升、土壤水分适中相关。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不同,如果种植密度过高,有些品种不仅不增产,反而减产[6-7]。本试验中,云蔗05-51在较低的下种量(7000芽/亩、8000芽/亩)时出苗量和出苗率较大,但成茎率不高,最终在较大的下种量(10000芽/亩、9000芽/亩)时获得最高产量,这可能与云蔗05-51分蘖强,分蘖苗成茎率高有关。

刘晓静等[8]通过对4个甘蔗新品种的研究发现,不同施肥量对甘蔗的产量和糖分有显著作用,低中肥区优于高肥区。本试验的N肥、牛粪二因素三水平试验中,云蔗05-51在较低和较高的N肥区具有较高产量,而牛粪则在中等施肥量具有较高产量,二因素互作结果,N肥在使用量为0.5kg/5m(80kg/亩)、牛粪在使用量为10kg/5m(1000kg/亩)时,获得最高产量14.21t/亩。

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近年来云南蔗区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据刀静梅等[9]报道,全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耕作层温度和水分,甘蔗出苗率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分别提高39.7%、70.5%,产量分别提高110.9%、263.5%。唐吉昌等[10]报道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产量分别提高3.09t/亩、4.33t/亩,糖分分别提高0.90、1.6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中,云蔗05-51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无膜覆盖的产量分别提高52.6%(4.16t/亩)、64.1%(4.71t/亩)。可见,全膜覆盖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

在上述针对云蔗05-51的不同栽培时间、不同下种量、不同施肥量、不同盖膜方式4种试验中,云蔗05-51的锤度除在不同栽培时间试验、不同施肥量试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外,其它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云蔗05-51的倒伏较严重有关,有待作进一步试验和分析。另外,甘蔗产量还是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还与肥料价格、种子成本有关,高产不一定高效[11-12],这也有待作进一步分析。

[1]杨光琴,张永港.德宏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糖料,2014,36(2):74-76.

[2]李翠英.德宏蔗区甘蔗品种现状分析[J].中国糖料,2013,35(2):52-53.

[3]桃联安,经艳芬,周清明,等.甘蔗新品种(系)云蔗05-51和云蔗05-49耐砍晒试验结果[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12(1):8-12.

[4]段慧芬,经艳芬,杨李和,等.不同水分条件下06系列甘蔗新品系生根、出苗表现[J].中国糖料,2011,33(2):24-29.

[5]孙丽娅,上野正实,永田雅辉.不同栽培法和收割期对甘蔗单产及含糖量影响的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5):992-996.

[6]林良文,谭青山,叶燕萍,等..不同下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新台糖 22号群体结构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3.

[7]陆建勋,邓展云,刘晓静,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70-1172.

[8]刘晓静,邓展云,刘海斌,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2,34(7):25-26.

[9]刀静梅,刘少春,张跃彬,等.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性状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5,37(1):22-23.

[10]唐吉昌,董有波,王冬蓝,等.临沧市蔗区甘蔗全膜覆盖对比试验[J].甘蔗糖业,2015(1):11-14.

[11]谭芳,王伦旺,经艳芬,等.施肥和种植密度对桂糖31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4):564-570.

[12]段维兴,刘许辉,杨海霞,等.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桂糖29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2,43(8):1145-1148.

Study on Suitable Cultivation Methods for New Sugarcane Variety Yunzhe05-51

TAO Lian-an1,BIAN Xin1,LANG Rong-bing1,DONG Li-hua1,SUN You-fang1,YANG Li-he2
(1.Ruili Dianzhe Agricultural Technical Developing Company,Ruili 678600,China; 2.Ruili Sugarcane Breeding Station of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uili 678600,China)

The new sugarcane variety Yunzhe05-51 with early-maturing and high sugar content that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was tested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time,different quantity of seeds,different fertilization and different film mulching util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① January and February were suitable planting date for high cane yield;② The high cane yield was gained while the quantity of seeds was added to 10000~9000 seeds/667m2;③ The theoretical cane yield was to be 14.21 t/667m2when N fertilizer 80 kg/mu and farmyard manure 1000 kg/667m2were applied;④ The cane yields of whole film mulching increased by 52.6%(4.16 t/ 667m2)and 64.1%(4.71 t/667m2)in comparison with half film mulching and no film,respectively.

sugarcane variety;cultivation methods;Yunzhe05-51

S566.1

A

1007-2624(2017)01-0007-03

10.13570/j.cnki.scc.2017.01.003

2016-08-19

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4C26215303235);云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农业)(2014RA059)资助。

桃联安(1969-),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甘蔗遗传育种,Email:taolianan@163.com

猜你喜欢
蔗区种量全膜
基于时空尺度的广东农垦蔗区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油菜机械离心式集排器排种量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广西糖料蔗种植区干旱遥感时空分析
境外蔗区(缅甸佤邦勐波县)土壤理化状况分析与评价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春油菜青杂5号不同覆盖模式温度、水分效应研究
箭舌豌豆不同品种及用种量对土壤培肥效果初探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青海省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