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策略探析

2017-03-29 00:00
关键词:贫困生学习动机教育

黄 蔚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湛江 524048)

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策略探析

黄 蔚

(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湛江 52404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需求的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在高校扩招的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更多的学生进入到大学校园,为广大贫困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高校贫困生的数量日益增加。由于高校实施收费制度,使贫困生家庭的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贫困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关注贫困生这一群体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学习动机的特征与存在问题和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探究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策略,对于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力提出思考建议,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资助育人的成效。

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

引言

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开始实行不断扩大招生人数教育改革政策,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改革之后,高等教育的成本由原本国家全部承担变为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在这一进程中,广大学子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贫困生问题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高校收费制度,贫困生的家庭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各地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虽然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惠泽之下,大部分贫困生能够完成学业,但因为家庭、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情况不是非常乐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占少数。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问题和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当前对于高校贫困生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涌现出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当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学习问题。基于此,以下以贫困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关注贫困生这一群体的学习情况,分析其学习动机的特征与存在问题和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探究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策略,对于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力提出思考建议,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资助育人的成效。

一、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学习状况

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生源地差异、家庭收入差异、年级差异等,当前的高校贫困生在学习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远大理想,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为家人争光,能够正视生活上暂时的困难,懂得利用课余时间找家教或者其他兼职来赚取生活费,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相对较强,成绩优良,获得各类奖学金的机率较大,这部分学生能够在贫困生群体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生因为忙于兼职打工疏于学习,成绩落后,还有个别贫困生因为贫困而自暴自弃,无心向学,不思进取。总体来说,贫困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成绩优异的占少数。

二、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特征与存在问题

笔者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同时负责勤工助学工作,对学校的贫困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少贫困生对于读大学的心态是喜忧参半,“喜”是因为考上大学能给家里争光,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肯定,“忧”在本来经济就不富裕的家庭因为自己的学费问题变得更加窘迫。因此他们会选择申请贫困生认定或者国家助学贷款,通过获得国家助学金等面向贫困生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生都能申请到助学贷款和各类奖学金,他们往往还会选择校内外兼职来支撑生活,有的学生会同时做好几份兼职,这些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承受着其他学生难以理解的精神压力。

(一)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特征

首先,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分为未来发展型、社会报答型、人生价值型、地位形象型和学业成就型动机,所以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1]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增长知识、锻炼才能的内在学习动机,但无论从学习动机的内容还是学习动机的类型等方面看,都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不止一个,包含了多种类型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贫困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

其次,贫困生的学习动机由社会报答型逐渐转向未来发展型。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张建玲对扩招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报答型动机是当时大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动机。[2]报答型动机背后的心理主要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不辜负家人对自己的期望等等。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不再是“天之骄子”,2017年大学毕业生数量预计将高达795万,学生日益感受到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氛围,贫困生的学习动机也逐渐从社会报答型转向未来发展型,个人取向更强,希望通过学业成功谋求未来的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胜任日后的工作,摆脱贫穷。

(二)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学业压力、贫富差距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多重影响,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心理扭曲、思想包袱沉重、价值观偏离等问题。

1.心理扭曲

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和学业压力的影响,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态,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性格敏感多疑,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者则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躁狂症、强迫症等等。同时,由于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和城镇,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贫困生在求学过程中缺少支持和鼓励,对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估计不足,经常持否定态度,缺少自信和勇气。每当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经济窘迫、感情受挫、学习吃力、受到同学排斥和冷落等经历时,超出其心理承受范围,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成为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2.思想包袱沉重

和一般学生相比,高校贫困生承担着更大的学业压力,担负着较沉重的思想包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无法依靠自己的家庭条件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等费用,有了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才让他们得以继续完成学业。此外,他们寄托了家人的殷切希望,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希望能够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成人的父母。因此,贫困生对进入大学之后抱有较高期待和目标,一旦现实让这种期待落空,比如一旦成绩不如别人,容易陷入自责自卑的情绪,不仅不能成为有效的动力,反而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削弱其上进、刻苦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同时,经济的拮据让贫困生不得不依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的方式支持自己完成学业,虽然有着强烈的报答动机,但为了维系生活不得不牺牲学习时间去兼职挣钱,致使贫困生陷入学习与兼职的矛盾与困惑之中。

3.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高校贫困生是社会贫富差距在高校的体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不同思想文化互相交融,高校贫困生的想法也在悄然改变,功利意识日趋明显。成长在经济窘迫的家庭环境中使得他们对于金钱比较敏感,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选择专业时,会优先考虑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是否具有实用性;在加入社团组织时,出发点是为以后找工作增加筹码;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职业兴趣和专业是否对口,而是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这些现象说明贫困生更注重现实需求和个人利益,在一些社会观念的刺激之下,部分贫困生认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不切实际的幼稚想法,在他们的学习动机中,物质利益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指标,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

三、影响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一)家庭情况因素

和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生身上有着自立自强、勤恳努力和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但家庭的情况使他们容易产生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他们不愿意把贫困的一面展现在人前,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不愿意因为经济上的困难而求助他人,包括学习困难。遇到挫折时贫困生更多选择的是自我调节,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自身,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学习则可能是一种负担。其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和城镇地区,这些地区教育水平相对于城市较为落后,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贫困生的思想比较保守,知识面狭窄,需要更长时间适应高校全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削弱学习动机。

(二)父母文化水平与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子女的日后的成长成才。许多贫困生的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从事的往往是农民、工人等依靠体力劳动挣钱的职业。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对于子女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有深刻影响: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遭受过没文化带来的痛苦,意识到读书才有出路,对子女的学习寄予厚望,并愿意倾尽全力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弥补自己的缺陷和遗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之下的学生更加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在学业上有很强的报答动机和成就动机;另一方面,文化水平和职业的限制加大了和子女之间沟通的难度,或是因为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子女,或是沟通不畅,这些都影响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三)生源地和性别因素

生源地和性别的差异也影响着贫困生的学习动机。从生源地看,农村女生的人生价值动机比城市女生弱,农村男生的人生价值动机则比城市男生强;从性别看,女生身上具有刻苦、坚韧的品质,她们热爱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尊心、上进心,把学习成绩看作是自己能力的一种体现,普遍比男生拥有更高的人生价值动机和学习成就动机。结合两者来看,农村男生和城市女生的人生价值动机和学业成就动机更强,农村女生和城市男生的人生价值动机和学业成就动机偏弱。主要原因在于城乡教育的差别以及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

四、增强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探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关心与关爱,培养贫困生的学习动机,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和帮助,可以促使他们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使其成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

(一)完善资助体系,减轻经济负担

促进教育公平,需要让贫困学生都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读书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社会阶层的升迁流动的有效途径,但高昂的学费依然让许多贫困家庭发愁,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是造成贫困生形成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不光靠个人和家庭的努力,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支持:政府有义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成本投入,学校和社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个人五位一体的资助帮扶体系。

具体来说,政府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大部分成本,尽量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享受教育公平带来的收益。其次,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引起对贫困生群体的关注,鼓励社会团体、机构和企业加入到救助贫困生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人献出爱心,利用广泛的社会支持来增强帮扶力度,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第三,学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自助自救的能力;同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革奖学金制度,加大奖学金投放力度,扩大贫困生群体获得奖学金的覆盖面,并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现状。

(二)注重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

贫困生群体中不乏学习能力突出的典型,他们的学习动机明确,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为日后走出校园走上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习知识,摆脱贫困,促进贫困生的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有力措施,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拓宽就业渠道。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应重视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程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但因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课程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的课程课时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就业形势、就业准备的学习,因而需要高校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模式。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贫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设置合理的目标导向,让贫困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其次,高校应为贫困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有偿的勤工助学活动或者参观企业、公司和去学校见习等等。

(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爱学生成长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高校育人工作的热点问题,贫困生因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增加了构建和谐校园的不稳定因素。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仅对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还要实施精神资助,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困惑,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贫困生在心理上也摆脱贫困,健康成长。

一方面,在新形势下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堂教学和网络等各阵地的建设管理,全面推进这项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高校应探索多渠道的资助机制,以人为关怀为指导,以心理疏导为手段,对贫困生制定具有时代感的成才帮扶机制。

五、结语

动机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高校有必要重视贫困生的成长环境,对他们既要实施经济资助,又要兼顾精神资助,提升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本文从高校贫困生的学习情况出发,分析了其学习动机的特征与存在问题和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探究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策略,对于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力提出思考建议。

对于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贫困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日益增多,处在贫富差距悬殊的大环境之下,深刻影响了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需要结合形势变化对贫困生在学习动机上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做出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 辛建中.高校贫困生学习状况分析与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6(07):15-16.

[2] 杨弘宇,于杰.高等学校对贫困生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06):55-58,64.

[3] 颜廷宏.高校贫困生“学困”的产生原因及转化策略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147,256.

[4] 彭凌.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初探[D].西南大学,2011:1-37.

On the strategie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cultivation to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HUANG Wei

(CollegeofEducationalScience,Lingnan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48,China)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social demands,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During the process of college enlarging enrollment,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changed from the previous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More and more students come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which offered valuabl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o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As a result,the number of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is growing,and their economic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because of tuition fe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y situation of this group of students,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ying problems of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cultivation to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It puts forward some think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abi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 power of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aiding education.

college impoverished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cultivation

10.3969/j.issn.1009-8976.2017.02.031

2017-01-24

黄蔚(1991—),女(汉),广东湛江,硕士,辅导员 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9-8976(2017)02-0120-04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习动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