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初探

2017-04-05 18:13徐建方黄洁潘复生鲍忠洲
上海蔬菜 2017年3期
关键词:芡实叶斑病病斑

徐建方黄 洁潘复生鲍忠洲

(1.江苏省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2.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0)

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初探

徐建方1黄 洁1潘复生1鲍忠洲2

(1.江苏省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苏州 215006;2.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000)

近年来,随着芡实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茨实病害发生普遍且呈不断加重趋势。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初步总结出这两种病害的预测预报方法,为适时开展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芡实;叶斑病;叶瘤病;发生;预测预报

芡实为特色水生蔬菜,既是滋身养颜佳品,又是时令佳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苏州地区芡实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发生普遍且呈日益加重趋势。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初步总结出这两种病害的预测预报方法,为适时开展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芡实叶瘤病和叶斑病的发生规律

1.1 芡实叶瘤病

芡实叶瘤病由担子菌亚门实球黑粉菌属的真菌侵染所致,为芡实常发性病害。病菌以厚垣孢子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温度在18℃以上时,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雨水、田水传播,从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随后在病部产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该病菌喜闷热潮湿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植株生长前中期开始发病,发病早的年份在定植后即发病,发病迟的年份在即将封行时发病。苏州地区一般从入梅时节(6月下旬始)至果实采收前期(9月中旬)发病,个别年份在6月中旬始发病,较晚的年份在6月底7月初始见病。芡实叶瘤病发病时间越早,发生程度越重。发病初期,受害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然后渐渐隆起膨大形成不规则黄色瘤,后期开裂或腐烂下沉,使芡花不能出水开放。大发生年份,芡实每片叶最多有病瘤7个,最大病瘤直径可达30cm左右、高5~8cm,单瘤重1000~1500g;轻发生年份,病瘤少而小,病瘤直径仅为1~2cm。

1.2 芡实叶斑病

芡实叶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角卷霉、卷喙旋孢霉或睡莲拟叉梗霉侵染所致,为芡实常见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从芡实叶片表皮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发病中心产生分生孢子借水流、气流和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全田发病。该病菌喜闷热潮湿环境,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从植株生长中后期(7月中旬)到果实采收后期发病。发病初期,芡叶外缘有许多暗绿色圆形病斑,后转为深褐色,有时具轮纹,直径3~4mm,严重时病斑连片,使整片叶腐烂,影响芡实产量。芡实叶斑病易暴发,流行速度快,条件适宜,几天即可蔓延至全田。

2 影响芡实叶瘤病和叶斑病发生的环境因子

叶斑病和叶瘤病是芡实的主要病害,常常混合发生,两种病害的发生期、危害部位、发病条件和流行规律基本相似,因此生产中可以一同调查这两种病害并进行预测和防控。

2.1 气候条件

芡实为浅水栽种作物,叶片紧贴水面,因此温度、风、雨水与病害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田间调查并结合苏州地区2010~2016年气象资料分析,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病时间与6~7月的气温有关,6月气温高于常年,叶瘤病发生早,7月气温高于常年,则叶斑病发生早;7~8月气温高于35℃的天数多,即水温高于30℃的天数多,这两种病害发展快,7~8月大风、暴雨天气多,病害加速流行;9月份气温偏高的年份,两种病害发生加重。2009年苏州地区7~9月高温天数多,大风暴雨频繁,叶斑病和叶瘤病大发生。

2.2 品种

据调查,不同芡实品种对叶斑病和叶瘤病的抗性差异明显。苏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优良品种姑苏芡2号、姑苏芡4号及黄籽紫花苏芡,生产中表现为高产优质,且叶斑病和叶瘤病发生程度轻于传统品种宝应刺芡,其中尤以姑苏芡2号抗病性最好。

2.3 田间管理

连作重茬田会加重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灌排不畅、水体不清、水位过深(高于80cm)或过浅(低于30cm),均不利于芡实生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土层深、污泥层厚、有机质含量偏低的田块,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发病早且重;栽植密度不当、偏施氮肥,会明显加重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

3 预测预报方法

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为暴发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当病原菌积累到一定基数时,遇大风、暴雨,芡叶破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并快速传播,几天内即可全田发病。因此,开展早期预测,严格控制病情发展,对叶斑病和叶瘤病的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调查内容与方法

3.1.1 系统调查

将发病田作为定点观察田,有条件的可设立病害观察圃,人为创造有利于病害发生的外部条件,以提高调查的针对性。采用棋盘式定五点,每点选定10张叶片进行系统调查,调查时间为芡实定植后10d(苏州地区一般6月上旬定植)至9月下旬。发病前采用全田巡查方法,3d调查1次,每次调查3~5块田;发病后每隔5d调查1次,主要调查病叶率、病情指数等指标。

3.1.2 大田普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田5~10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张叶片。发病后至9月下旬,每隔5~10d调查1次,计算叶发病率。

3.2 预测预报方法

3.2.1 病情发展趋势预报

根据定点观察田病情系统消长调查情况,在病害初发期(病叶率在3%~5%),综合分析当前病情的发生基数、田间生长情况、中长期天气预报以及适宜病害发生发展条件等因素,对下阶段病情发生发展动态作出科学预判,发出病害发生趋势预报。

3.2.2 药剂防治对象田及适期预报

定点观察田发病后5~7d或田间病叶率达5%左右时为防治适期。

3.3 测报参考资料

(1)芡实叶斑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0级-全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上有1~5个直径2~3cm的病斑,2级-叶片上有6~10个直径2~3cm的病斑或1~5个直径3~10cm的病斑,3级-叶片上有11~20个直径2~3cm的病斑或6~10个直径11~15cm的病斑,4级-叶片上有21个以上直径2~3cm的病斑或11个以上直径15cm以上的病斑,病斑转黑,叶片腐烂。(2)芡实叶瘤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病瘤,1级-叶片上有1~2个直径1~4cm的病瘤,2级-叶片上有3~5个直径5~10cm的病瘤,3级-叶片上有5~10个直径11~15cm的病瘤,4级-叶片上有11个以上直径16cm以上的病瘤。(3)病害大田巡查发生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病叶率≤10%,2级-病叶率10.1%~20.0%,3级-病叶率20.1%~30.0%,4级-病叶率30.1%~50.0%,5级-病叶率>50%。

3.4 病害发生条件的考量

(1)最适发病环境条件:6月中旬入梅以后日平均气温28~35℃,即田间水温为23~30℃的天数。(2)7~8月雨日多、天气闷热、大风暴雨多,7~9月的温雨系数在3.0以上。(3)发病潜育期:5~10d。(4)最易感病生育期:定植活棵封行前至采收期。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多年调查分析,总结出了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参照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进行了芡实叶斑病、叶瘤病的预测预报,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提高了病害的防效,增加了产量,改善了产品品质,增加了芡农的经济效益。

[1] 鲍忠洲.苏州水生蔬菜实用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潘复生.苏芡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5(5):54~55.

[3] 鲍忠洲,谢贻格,潘蓉蓉,等.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病因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10(14):106~107.

[4] 巢海忠,沈生元,潘复生,等.苏州芡实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4(4):58~60.

[5] 马火敏,薛建芳,谢贻格,等.苏州地区芡实叶斑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10(6):42~43.

[6] 魏林,梁志怀,成燕清.湖南芡实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J].蔬菜,2013(4):40~43.

[7] 张宝林.广东芡实病虫螺鼠害初步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1997(1):32~33.

[8] 王迪轩.芡实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药市场信息,2013,25(15):42.

猜你喜欢
芡实叶斑病病斑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秋风送来芡实香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秋补食疗话芡实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2种杨树烂皮病害早春症状1)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