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简报

2017-04-05 23:22
法语学习 2017年2期
关键词:法语讲座法国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简报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Séminaire francophone)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举办的区域国别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由中心主任丁一凡教授主持。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就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发表学术报告,是国内唯一以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为主题、以法语为工作语言的学术论坛。以下为2016年3月至10月的论坛简报。

第十一讲: 卢森堡作家交流会

3月15日下午,卢森堡作家朗贝尔·施莱希特(Lambert Schlechter)先生、尼科·埃尔曼热尔(Nico Helminger)先生、诺拉·瓦热娜尔(Nora Wagener)女士与北外师生举行了交流会。

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的卢森堡文学潮,以卢森堡语、法语、德语、英语四种语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卢森堡大规模印刷出版,尤以卢、法、德三语为盛。独特的多语言现象赋予卢森堡文学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发展沿革的生命力。

三位作家分别用不同的语言朗诵了自己的代表作或近作。随后,与现场师生展开了讨论和交流。同学们提出了关于写作语言选择、女性文学、诗歌翻译、多语言学习的诸多问题,三位作家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依托自身经历阐述了不同的文学创作理念。

第十二讲: 法国资深记者理查·阿尔茨解析欧洲难民危机

3月21日下午,法国资深记者理查·阿尔茨先生(Richard Arzt)应邀做了题为“欧洲难民危机”(La crise des réfugiés en Europe)的主题报告。理查·阿尔茨先生为法国著名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政治,长期为法国RTL电台工作,曾多次驻华,现为《巴黎人报》(LeParisien)、《巴黎竞赛画报》(Paris-Match)等媒体机构驻京记者。

阿尔茨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欧洲的移民情况以及欧洲各国对难民危机的态度和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述。他首先对欧洲的移民历史作了简要回顾。通过详尽的数据和事例向听众说明了近年来移民数量的剧增以及移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随后,阿尔茨先生对欧洲各国面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分歧进行了评述。他指出,难民危机所引发的欧洲价值原则(庇护权)的崩塌令人担忧。最后,阿尔茨先生指出,为了解决难民危机,欧洲各国应更加团结一致。

第十三讲: 法语:语言、制度与价值观

3月22日下午,国际法语电视五台(TV5 Monde)教学节目《感谢老师!》(Merci professeur !)著名主持人赛伯乐教授(Bernard Cerquiglini)应邀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法语:语言、制度与价值观”(Le français : une langue, une institution, des valeurs)的讲座。在该栏目中,其简明清晰、幽默生动的语言使法语的语法、拼写学习趣味横生,赛伯乐教授也因此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法语老师。讲座由在首届中国毕佛听写比赛中(Dictée Pivot)获得第二名的我系研究生一年级同学单志斌主持。

赛伯乐教授首先从法语语言本身讲起,回顾了法语诞生和发展的历史。随后剖析了法语这门语言的制度属性。法语不仅是发音和意义的简单对应,还有其社会和历史属性。此外,法语与政治的联系始终十分密切。在法国历史上,对法语的保护并未因为政体的更迭而改变,法语也通过义务教育扎根于法国身份认同的核心。法语国家与地区国际组织的创立更加证明了法语的制度属性,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共同语言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法语的凝聚力是一种历史使命。最后,赛伯乐教授指出,法语中凝聚了众多价值观。语言和价值观不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汇聚的。

第十四讲: 中国形象在法国的变迁

4月18日下午,现任法国《观点》(LePoint)周刊驻华记者、法国新闻界最高奖项“阿尔伯特·伦敦”奖获得者蒲浩琳女士(Caroline Puel)应邀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形象在法国的变迁”(Le changement de l’image de la Chine en France)的讲座。

蒲浩琳女士以个人经历作为讲座的开场。她于1984年作为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实习生来到中国,发现中国的实际状况与西方媒体报道以及各类书籍展现出的中国大为不同。如今,她从事外交及新闻工作已30余年,并潜心写作,致力于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索,主讲人分析了从13世纪到20世纪中法之间的交流。当时,因缺乏关于中国真实有效的信息,西方国家难以建立对中国的准确印象,或者是建立了错误的印象。在第二部分,蒲浩琳女士分析了西方媒体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法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1990年至今,受经济发展、外交政策、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的影响,法国对中国的看法变化较大,不同时期消极看法和积极看法交替占上风。今天的法国人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但对中国的了解有限。法国人重视中国在经济上的重要地位,但法国人也因人权、环境和官员腐败问题而对中国存在消极印象。第三部分,蒲浩琳女士对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总结,从法方和中方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了原因。总体来说,法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比较消极,但是随着中国和法国新一代年轻人逐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通过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这种传统的成见必然被打破。

第十五讲: 多元的比利时政治与文化

5月17日下午,比利时王国驻华使馆瓦隆-布鲁塞尔大区驻中国首席代表那烨飞先生(Philippe Nayer)应邀为我系师生做了关于比利时政治与文化多元性的讲座。

那烨飞先生从历史与地理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造成比利时多元政治与文化的原因。比利时于1830年摆脱荷兰统治独立,成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无论是在地理还是文化上比利时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比邻,南与法国交界,东南与卢森堡毗连,从而造就了比利时复杂的语言状况。比利时共有三种官方语言(法语、荷语和德语)及三个对应的语言区,三个大区(弗拉芒大区、瓦隆大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大区)。随后,那烨飞先生按时间线索详细讲述了比利时独立后的政治发展历程。他特别指出,语区的划分标准不是地理因素,而是文化因素。联邦、大区、语言区负责不同领域事务,权力平等。最后,那烨飞先生对联邦政府、语言区以及大区的权限做了简要概述。

第十六讲: 区域金融防火墙的运行机制

6月3日上午,就职于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的程功博士为我系师生做了题为“区域金融防火墙的运行机制”(Les mécanismes financiers régionaux dans le filet de sauvetage financier mondial)的法语讲座。程功先生是巴黎政治学院经济学博士、巴黎政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双硕士,在法兰西银行工作数年后,于2014年1月进入欧洲稳定机制工作,是颇有建树的经济学者、政策战略研究者。

程功先生首先介绍了在国家层面上存在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即清偿危机(Liquidity crisis),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及主权债务危机(Sovereign debt crisis)。面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每一次危机的蔓延,都需要国家、地区及国际层面上不同类型的金融救助机制相互合作,协同应对。

程功博士详细介绍了国家、地区、国际等不同层次的金融“防火墙”。他还介绍了区域金融“防火墙”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成员国的表决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及为成员国提供援助的形式等问题。

第十七讲: 如何协调经济与生态:新世界里的经济模式与管理姿态

10月13日下午,“INSPIRE研究所”创始人及现任所长、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专家艾曼纽·德拉诺瓦(Emmanuel Delannoy)先生应邀为北外师生做了题为“如何协调经济与生态:新世界里的经济模式与管理姿态”的讲座。

讲座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德拉诺瓦先生介绍了我们目前面临的五种挑战,其中包括推动重建生物多样性,关于“废弃物”概念的转变,以及进入“后化石能源时代”之后我们应该采取的相应行动等。同时,他也由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意义,延伸至新的、动态的系统分析,这一新系统更加确切地反应出生物界—人类界—经济次领域三者之间的动态交流。

第二部分,德拉诺瓦先生提到了在如今这一“过渡期”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例如,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稀缺资源倒置、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及自然资源形成之间的时间错位及环境整体系统性等问题。

第三部分,德拉诺瓦先生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不同于线性经济,循环经济着重于功能性经济,解决了线性经济中产品回收过程中的巨大能源消耗问题。

第四部分,作为总结,德拉诺瓦先生提出了“永续经济”的概念。永续经济是一种创新的生态经济理论和模式,是永续农业的原理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管理上的应用,是仿生学、循环经济及功能性经济的综合体。

主讲人根据讲座内容整理的论文也在本期发表,请见第49页。

猜你喜欢
法语讲座法国
法国(三)
法国(一)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