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04-06 22:37熊国平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师校园

熊国平

武术由于具备极为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场地没有过多的要求等优势,被广大群众所热爱,是全民健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武术的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学习过程枯燥,所以大多数练习武术者在训练时缺乏科学的武术训练系统,导致人们对武术的定位是:虽然喜爱,但很难参加。

2011年《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由国家体育部门武术管理机构、中国武术组织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中心一同颁布。武术段位制是一种管理运动的机制,施行武术段位制能够推动传统武术不断革新与持续发展,使武术更为规范、科学,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一个重要丰碑。合理且科学地研究武术段位制,能够推动武术的不断革新,适应民众在学武过程中对段位制的需要。2013年,我国武术段位制国家级别的考核在贵州省举办,这是段位制第一次开展国家级的考核,能明显推动武艺沟通,宣扬我国传统的武术文明。

现阶段,武术受到了众多国民的追捧,然而缺乏完备的机制成为制约武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施行武术段位制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指引武术运动更好地发展。

长期以来,武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状况并不乐观。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运动,在进入中小学生体育课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没有设置武术课,也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

促进武术发展的关键措施就在于让段位制步入中小学校园。探索段位制和中小学武术教学之间的融合,对传承传统武术、推动中小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在中小学开展段位制的意义

在中小学开展段位制有以下四个意义:第一,促进武术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促进校园武术教学发展;第三,建立完备的校园武术评估机制,提高教育者的业务水平;第四,推动终身武术认知的形成,培养学生练武的积极意识。

目前,从武术段位制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可知,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开始全面施行武术段位制,如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业绩。在这段时间内,涌现出许多宝贵的武术段位制教本,为普及传统武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传统武术的迅猛发展。如1997年,我国武术段位制编写中心所著的《武术段位制技术教程-初段位技术教程》就为武术段位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中心编订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趣味武术》给武术教育者以及武术教育中心提供了教科书。

二、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的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武术组织提出,将武术段位制步入学校视为推广并普及武术段位制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武术教学将面对段位制武术教学阶段。同年,《武术段位制十年规划》中指出,试点两年,推广五年,各个政府部门与校园机构都要为其深入推广做好积极的准备。

校园武术是校园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它的发展始终是推广并普及武术的关键点。武术从步入校园教学之后,始终在摸索中匍匐前进。近几年,校园武术虽然展开了多次革新,然而多数革新没有获得很好的成果。直到今天,校园武术的发展仍然不够理想,重点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园武术课程的设定状况不容乐观。课外武术教育情况明显不佳,超出一半的校园并未开设课外武术教育。

其次,武术教本建设不理想。新中国建立以来,武术教本很少彰显文化意义,教本内容很难脱离套路制约,且现阶段尚未设定专业化的中小学武术教本。

第三,武术课程教学内涵过于陈旧,缺乏品味。中小学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少年拳、五步拳、青年拳以及初级长拳,始终没有全面构建校园武术技能体系。

第四,中小學武术师资严重不足。许多体育教师无法担任武术教学的工作,近四分之三的教师在大学阶段没有专门修习过武术专业。

第五,武术课程规划与执行状况差。据调查,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学校无法根据规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第六,武术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现阶段,中小学武术重点沿用过去的教学手段与“双教本”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武术学习的热情。此外,在时间少、内容丰富的状态下,教师要顺利达成武术教学目标比较困难。

由此可知,校园武术教学虽然始终在摸索中发展、前进,然而在武术教学项目、教本、课程设定、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层面的问题仍然较多,难以满足现阶段中小学生对武术学习的需求。因此,迅速推进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整体革新,已经成为校园武术教学无法规避的工作重点。

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必然要依靠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只有在学校和体育教师的相互配合下,才能让武术段位制步入校园生活,使学生在领悟武术独有的魅力后,真正激发出武术学习的欲望,实现传承我国传统武术文明的目标。

三、武术段位制在中小学发展的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其面临着如何教、怎样教以及什么人教三大难题。

1.实施武术段位制进校园计划

在中小学校引入武术段位制,能让校园武术的教学内容更加规范和丰富,并保障其教学时间。笔者建议,小学体育学科应增设武术课程,每个星期至少开设两节武术课程,中学体育每个星期至少要开设一节武术课程。此外,具备优势的学校可以在原先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再设定段位制武术专门课程。

2.增加学生段位制武术活动

多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学校可在大课间时段内,增设段位制武术训练。一整套段位制武术训练配合音乐,或是教师的口头指令,就能成为学生大课间的活动项目。

合理安排半小时的大课间武术活动,不但能解决体育学科教学时间不足,以及其他学科与体育课程争抢时间的矛盾,还能使学生每天训练段位制武术,继而深化学生对其套路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武术基础训练。

3.加强中小学段位制武术师资建设

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储备力量,很多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学生最终都会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现阶段,体育专业学生往往不具备基本的武术功底,其教学重点仍然在各种球类运动以及田径运动中,很少开设有关武术的课程。

为了真正在学校内推广段位制,提高将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修养不可或缺。高等院校应革新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增加武术课程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中的比例,从实践上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水平与武术执教能力。

此外,高等院校应适当引入中小学段位制武术课程的教学,便于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掌握中小学段位制武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为以后步入武术教育行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强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段位制武术培养强度,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中小学段位制武术教师不足的问题。

4.建立在职体育教师武术段位制培训机制

首先,对各个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展开段位制武术教育。在每年的暑假期间,中小学校可以分批对一线体育教师展开培训,且设定严格的评估奖惩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对参与培训的体育教师展开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教师取消段位制武术教师的资格。

其次,针对一线体育教师课程任务重、缺乏参与统一的武术段位制培训的时间等现状,中小学校可实施“走出去”方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机构的规定,各个政府部门对武术段位制的展开应给予财务支撑,设定武术段位制普及与深入推广的专项资金。各类武术组织能够按照其本身的状况,充分运用政府部门下发的资金,聘用专业的武术段位制人员组成培训团队,深入到各个中小学,对一线体育教师展开武术段位制教育,继而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技能。

5.构建武术段位制特色学校

完全融入师生教学生活是段位制武术迈入校园的基础条件。在信息沟通高度发达的时代,增加武术段位制的宣传必不可少,段位制武术教学者必须形成适应自身的宣传方式,凸显自身的典型特征。如段位制武术训练者到中小学参与表演,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段位制武术训练者的精神面貌;运用课间时间,给学生播放有关武术的纪录片,让校园内充斥着段位制武术的文化氛围,从而构建段位制武术的特色学校,逐步形成由点及面、由面及体的段位制文化底蕴。

(作者单位:南昌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猜你喜欢
武术体育教师校园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