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经”,养身亦养心

2017-04-07 11:18小丘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3期

大家好,我是小丘。一个传统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很高兴能在《小丘说古》这个栏目里与大家见面,一同分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那一丝一扣的美妙。我们总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到养分。它的精髓也早已浸透在我们的血液里。一旦我们找到了合适的土壤,这些浸透骨髓里的种子就会立刻萌芽,然后开花结果。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养生,上至达官显赫,下到平民百姓,无一不注重养生。在古代,很多皇帝及修道之人都能享有百年之长寿,这跟他们平日里修身养性是分不开的。今天,小丘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典籍篇

古籍中的养生经

在我国的医学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死扶伤、为民除病,深得后人的敬仰和称道。当然,这其中有一些人更是将自己毕生所学修成了医学巨著。下面,让我们一起到这些神奇的古籍中长一长见识吧。

《神农本草经》:医药师的中药教科书

我们都知道,《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这部著作是由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的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由于在中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而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极为详细的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作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证实。

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药学的一大关键,《神农本草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少另一方的药性,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药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种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

【书摘】

松脂: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搔风气,五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

《名医》曰:生太山,六月采。

《范子计然》云:松脂出陇西,松胶者善。

注:疥搔,意思是疥疮。

《黄帝内经》:不吃药也可以长寿的秘诀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了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不是一时之作,也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许多医学著作的总结。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是,它还讲了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只盲目地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不要只盲目地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地说,就是把前后两端的问题解决了,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书摘】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養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注:发陈是推陈出新的意思。被发:披散开头发。

《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本草纲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作者李时珍从小就喜欢读书,当他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时,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他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实物进行比较核对。因此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

《本草纲目》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万多个,附图1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也做出了贡献。达尔文曾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摘】

颂曰∶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

其根是旃檀,节是沈香,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熏陆。故本草以五香共条,义亦出此。今南中藿香乃是草类,与嵇含所说正相符合。范晔《合香方》云∶零藿虚燥。古人乃以合熏香,即此扶南之说,似涉欺罔也。

注:旃檀又名檀香,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珍稀树种。熏陆,即薰陆香。

养生篇

跟着古人学养生

我们知道,历史上,除了编纂《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之外,还有很多古代名医不但救死扶伤本领高,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秘方。

跟扁鹊学按摩养生

扁鹊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段黑暗的年代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而扁鹊却活到了97岁, 这都得益于他的揉腹养生法。

推荐:揉腹法

腹部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所居之处,古人称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扁鹊认为,常揉腹部有助于除旧纳新,通肠涤胃,可调和五脏气血。揉腹时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在每日三餐后1小时进行。揉腹之前,先深呼吸9次,放松全身,排除杂念。然后,将右手掌贴于肚脐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背之上,稍稍用力按压。以肚脐为中心,逆时针进行揉按,按摩的范围由小到大,连续按摩36圈;然后,再将左手掌贴于肚脐部,右手掌叠放于左手背之上,顺时针按揉36圈。

跟华佗学运动养生

东汉末年的华佗,不仅是后人景仰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养生家。据《后汉书》记载,他年过百岁,依然满面红光,当时的人都说他矍铄的样子像是仙人一般。华佗长寿的秘诀则是“五禽戏法”。

推荐:五禽戏法

华佗最重要的,也是最出名的养生法是“五禽戏法”。“五禽戏法”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能得到舒展的医疗体操。相传华佗在许昌时,天天指导许多瘦弱的人在旷地上作“五禽戏法”。 “五禽戏法”动作是模仿虎扑动前肢、鹿伸转头颈、熊伏倒站起、猿脚尖纵跳、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成的。因此,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一套动作下来,使人气血流畅,祛病长寿。

跟孙思邈学起居养生

孙思邈被后世尊为药王。然而,他少年时却是个体弱多病的人。为了改变体弱多病的状况,孙思邈很早就下决心攻读医学。只要听说某人在医药知识或养生保健方面有经验,他便不远万里前往拜师求教。因保养得法,他在101岁时才离开人世,成了当时的大寿星。

推荐: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一套按摩养生法,归纳起来有十三条:发常梳、目常运 、齿常叩 、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 、腰常摆、腹常揉 及摄谷道。

跟陆游学饮食养生

陆游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注重养生保健的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活到了86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这与他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

推荐:坚持户外运动加食粥

陆游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可以看出,陆游从登山这项运动中是获益非浅的。不仅如此,陆游的饮食还以素食为主,不主张“以肉养人”,在其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食物是菱角、山药和粥。陆游退居故乡后,就每年采食菱角。生吃鲜菱角能“解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晒干后碾成粉食用,能“补中延年”。而且,陆游一生喜欢吃粥,因为吃粥容易消化、吸收,对胃肠的保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跟葛洪学护齿良方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用“齿如瓠犀”形容美女的牙齿,即牙齿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称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那么,在古代,有什么牙齿保健的好方法呢?

推荐:叩齿健齿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叩齿健齿法,即上下齿轻轻相互叩击,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证实有效,其机理是通过叩齿给予齿龈以适度的刺激,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预防牙周疾患,以达到固齿的目的。这一点在乾隆皇帝身上就得到了验证。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就提到了“齿常叩”,乾隆在步入暮年时牙齿依然健康,并可以吃许多老年人都咬不动的食物。古人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亦能如此,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保护牙齿呢?

诊疗篇

学生族养生手册

人们总以为养生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才做的事兒,跟学生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由于课业繁重,休息时间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变差。下面,小丘就学生族常见病如何自检并诊疗,跟各位说道说道。

●青春期战“痘”

病症分析:现代年轻人经常受到痘痘的困扰,尤其是青春期的同学,总是满脸的“青春气息”,真是惹人恼。过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导致脾胃积热生湿,外邪侵犯,因此皮肤才会生痤疮。

▲“药”到病除

1.桑叶能够疏风散寒,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色斑有较好的疗效。用霜桑叶煮水,煮至浓时,放入冰箱里,每天洗脸时,在水里放一勺,不仅防冻还可以美容。

2.用煮好的冬瓜瓤水洗脸,也有美容作用。

3.用枸杞煮水,倒在浴缸里,药浴或是坐浴都可以。

●“夜猫子”的晚睡强迫症

病症分析:为了课业,很多同学晚上加班加点地学习。课业繁重时,甚至连续多日熬夜。

▲“药”到病除:

1.古人认为,最佳入睡时间为亥时(21点~23点),最晚不宜过夜半的子时,(23点~次日凌晨1点)。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

2.另外,古人认为,身体恰呈半月状,“卧如弓”睡眠质量最高。侧卧以向右为佳,有人甚至称这是“吉祥睡”。这种睡法心脏位置会向右,肝脏则位于右胁部,胃肠的开口全在右侧,因此有助于减轻心脏压力。

●久坐腰/颈苦不堪言

病症分析:学生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久坐引发的腰/颈椎损伤。坐姿与健康息息相关,坐姿不当,便会惹病上身。

▲“药”到病除

学习族:阅读时,稍稍拿起书,书距桌面呈一拳仰角,眼与书面保持一尺的距离。写字时,身体坐直,书本放平,眼距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电脑族:坐下后,大小腿成直角,大腿与躯干成直角,上臂与前臂成直角,眼睛与电脑屏幕保持平行视角。这个坐姿不但可以防止鼠标手,还能防止脊柱过度疲劳。

休闲族:软沙发没有支撑力,会使整个髋部陷进去,长时间会导致肌肉关节过度疲劳,腰胯酸痛。因此以椅子代替沙发是最好的选择。

●春困难挡好心塞

病症分析:冬季,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内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加上维生素摄入少,所以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导致很多同学困倦不已。

▲“药”到病除:

1.“鸣云鼓”:就是震动耳朵。以双手手掌遮盖双耳,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交替敲打后脑勺。时间亥时为宜,即夜晚的9~11点。每晚一次,每次15~20分钟。

2.“漱玉津”,就是咕嘟唾液。唾液为养人之物,与人的寿命有关。晨漱玉津,更有提升中气、养精蓄神、保护牙齿、防止蛀齿、杀灭细菌。方法为紧闭口唇,反复用舌在口腔内吐漱,然后慢慢咽下。每日一次,每次5~7口。

●过量进食引肥胖

病症分析:很多同学在饮食上不注意,过量进食或进食热卡超过消耗所需的能量,导致其完全转化为脂肪,储藏于全身脂库中而导致肥胖。那么,该如何健康减肥而不反弹呢?

▲“药”到病除:

1.先将茵陈、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去渣,再取药汁与粳米、砂糖同煮成粥。早晚餐温热服食,或作点心服食。

2.夏天的时候,将生姜红枣薏米煎水,再配合适量运动。冬天,萝卜可以通畅、顺气、健脾胃,再加上红枣、薏米帮助身体排出脂肪。

●久读近视惹人愁

病症分析:近视是学生族常见的一种病。很多同学在学习时由于姿势或习惯不当,便导致近视。

▲“药”到病除:

1. 每日晨起,在空气新鲜处闭目,眼球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各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平静端立,用眼依次注视左、右、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反復5次;用洁净的两手中指由鼻梁两侧内角鼻凹处开始,从上到下环形按摩眼眶,然后眨动20次。

2. 把艳黄色的菊花花瓣摘下来冲洗干净,用甘草汤和硝焯一下,待粟饭快熟时,投之同煮,谓之金饭,既有米香,又有花香,大饱口福之外,还能达到明目的疗效。

3. 枸杞因其具有“明目安神,有助长寿”的功效,位居保护视力好药材的前列。而山药也兼具明目的功效,可以用枸杞泡水或煮粥,长期食用则能达到明目的效果。

●饮食不洁肠胃伤

病症分析:精神过度紧张,食无定时、或暴饮暴食,肠胃就会“报警”。

▲“药”到病除:

经常按摩三眼穴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2.可用圆钝的器物尖端点按穴位,同时结合自己的呼吸频率有节奏地按压。

●感冒不断身体虚

病症分析:感冒是常见病,但一定要分清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就是打喷嚏、流鼻涕,即使咳嗽,痰也是清的。风热症状则有喉咙痛、口干、咳嗽等症状,有痰也是少痰或黏痰。

▲“药”到病除:

1.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痰多稀白、鼻塞或流清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应选用麻黄汤、桂枝汤。也可用生姜、葱白煎汤口服。

注意事项: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痛、咽喉肿痛、口渴、汗出、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如桑菊饮、银翘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