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几点思考

2017-04-08 14:40
山西建筑 2017年35期
关键词:监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

徐 忠 伟

(山西省阳泉市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几点思考

徐 忠 伟

(山西省阳泉市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随着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模式的提出,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通过对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意义、两者接轨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就如何完善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水平的提升。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接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工程监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国外工程监理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确保我国工程建立水平的稳步提升必须与项目管理进行接轨。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不仅给监理公司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还有助于我国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监理事业发展。

1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企业,似乎是在履行着“准执法”的监管职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为数众多的建设监理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很多都是原来的各地的工程质量监督站以及各地技术质量监督局行使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这种相当于执法者的法与规交给了执行者去进行履行的做法,与现行司法实践之中的“委托”类似。但是监理企业自身作为“被委托”方,其本身根本难以绕过去的一个执法门槛就是监理公司也是企业,并不具备有执法权。从这里来看,执行者没有执法权的执法就是属于违规的。因此,这就需要监理企业去摆脱这种情况,而将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进行接轨,这种情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全面实施下,监理制度是工程管理体制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效接轨,对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工程质量、投资效益提供了保障,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建筑市场的秩序[1]。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模式在建设工程之中的运用,促进了与国际项目管理公司接轨的进程,推动了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

2 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面临的问题

1)工程监理工作有效,现阶段工程监理大部分只负责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对投资成本控制方面的监理少之甚少,以控制施工过程的变更来实现投资控制的目的。

2)工程监理队伍稳定性不足,我国工程监理起步较晚,多数为事业、企业编制,在人财力有限、收费标准低的情况下,加之监理人员素质、专业水平不足等,无法充分体现工程监督管理的作用。监理单位根本无实力留住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甚至还有个别监理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在有监理工程时临时招聘监理人员,工程结束就解聘,仅仅只有少数固定员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如何能留住高水平的人才。

3)缺乏专业的人才,现阶段工程监理仅仅针对的工程施工阶段,基本工作即为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缺乏对工程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等,从而使得工程监理人员难以向全面的项目管理人员转变,此外,由于监理企业本身的特点导致其待遇、福利的不足,与项目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没有项目管理人员主动转变为工程监理人员。

3 完善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措施

如今监理范围已经涉及到了工民建、市政公用、公路、桥梁、水利、通讯网络等领域之中,几乎是涵盖了建设工程的改革领域。同时,也在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逐步地向投资决策阶段、工程实施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竣工投产阶段以及工程运营阶段和项目评价等建设全过程覆盖。其余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重合。同时,通过实践可以知道,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接轨,有利于项目监理内部工作界面的减少,促进资源共享的实现,继而使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接轨也十分接近国际工程咨询业的一般作法,与实现了国际通用作法之间的接轨,与我国近期颁布的关于“管监合一”的相关法规相符,与我国政府扶持、培育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政策倾向相符。

因此,充分考虑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采用以下几点方式进行完善。

3.1 积极培育市场需求与外部环境

市场需求是监理得以发展的基本所在,而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过渡的关键就在于项目管理服务与健康发展的持续要求。对此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职能并予以完善,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大项目管理的宣传,极大复制项目管理行业的力度,为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接轨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监理行业应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培育方面的力度,增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创优质服务实绩等激发业主的服务需求。

3.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资料库

包括但不局限于工程属性、基本实体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比如可行性研究方案、立项审批及批复、投资规划及方案设计、规划设计条件等环境。根据时间阶段等制定进度计划,要求参与项目的所有方积极配合执行,同时根据实际进度就后续建设计划进行调整。

3.3 积极落实市场主体的接轨

现阶段,承担项目管理相关业务的工程咨询公司是项目管理市场的竞争主体,与目前所从事工程监理工作企业十分相似,但是因为很多市场竞争主体并没有良好的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的意识,使得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没有能够落到实处。工程监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是要确保工程施工成本、质量以及进度的有效控制,确保各作业方之间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此确保满足工程作业的要求,符合工程建设的目标。但是,现阶段我国监理的服务范围仍然停留在施工阶段之中[2]。从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来讲,要让整个行业与国际进行接轨,就必须要积极落实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市场主体的接轨。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必然会成为现实,特别是我国工程监理模式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从市场运行规律角度而言,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的市场主体接轨也具备了市场主体基础。

3.4 积极落实人力资源建设的接轨

无论是工程监理还是项目监理,都应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确保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唯有不断强化项目管理的人才资源队伍,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完成,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提升。在开展项目管理的过程之中,做到人、财、物管理的有机结合,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初期,需要强化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在工程项目管理具体实施阶段,应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的协调、沟通。项目管理后期,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关注,重视激励。建立人力资源的目的在于整合工程项目的利益,团队业绩、工程利益的提高[3]。工程项目管理之中,选择合理的人力资源对工程项目运行效率的提升有推动作用,而项目管理、工程监理都为社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两者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极为相似,因此两者之间人员流动的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可见,做好工程监理、项目管理间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现阶段不得不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潜力的挖掘都十分关键。

4 结语

如今,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加剧,进一步完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此基础上推进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接轨,建立起科学完整的接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攀升。

[1] 徐洪伟.浅析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9):1-4.

[2] 鹿中山,杨树萍.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比较研究[J].建设监理,2012(5):53-56.

[3] 黄健文.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比较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5):205-209.

Somethoughtsonprojectsupervisionandprojectmanagement

XuZhongwei

(ShanxiYangquanEngineeringConstructionSupervisionCenter,Yangquan045000,China)

With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of this article, how to implement effective securit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eaning of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 in line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both on how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 also discuss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 level of ascension.

project supervision, project management, standards

2017-10-02

徐忠伟(1969-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7)35-0236-02

TU712.1

A

猜你喜欢
监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