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向交互服务新平台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

2017-04-13 10:37李国辉吴婕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

李国辉, 王 雨, 吴婕萍

(四川师范大学 工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构建双向交互服务新平台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

李国辉, 王 雨, 吴婕萍

(四川师范大学 工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针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示范中心和社会组织如何交互服务、促进双方协同发展这一问题,四川师范大学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长期开展示范中心建设、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目标,探索了示范中心和社会组织双向交互服务协同发展的新途径,解决了服务途径单向和单一的问题,构建了双向交互服务的新平台,解决了实验资源、实验教学等人才培养方面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 社会服务

1 研究背景

为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先后启动了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四川师范大学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简称示范中心)经过多年建设,成果显著,尤其在社会服务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于2015年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

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等部门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务地方社会、发挥示范辐射的重要作用,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社会服务和中心建设相互促进方面提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创新对外交流与合作模式,利用社会组织人才和技术优势,建设校内外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育人条件。

国外如美国高校实验室从事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为科研服务,形式为与企业合作,平台为科研实验室[3-4]。德国高校同样重视科研服务,卡尔斯鲁尔大学电能系统和高压技术等实验室无区别对待教学与科研,并将其与工业实践、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在社会上形成了较高的技术权威[5]。

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非常重视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也以科研服务为主,服务形式为与行业企业、协会、政府等社会组织实现产学研结合,主要平台为科研实验室。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等[6-9],或服务本土,或服务行业,把企业实际问题转化为研究项目,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赢。

教育培训是从事社会服务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平台为教学实验室,形式主要是为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吉林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10-12],开展了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教师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中学生夏令营等项目,丰富了社会服务的途径和形式。

当前示范中心在社会服务方面还普遍存在着:

(1) 以示范中心主导或社会组织主导形成的途径单向问题。以示范中心科研服务或社会组织提供设备形成的途径单一问题,缺乏双向交互服务,导致无法共赢。

(2) 偏重科研技术服务。良好的社会服务资源缺乏平台而无法引入实验资源、实验教学等环节,导致示范中心建设和教学存在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以致师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工程经验,而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也有限。

2 新途径探索与研究

2.1 科研技术服务

(1) 示范中心向社会组织提供科研服务、技术咨询等(走出去)。依托各级重点实验室或者专业实验室,或加入理论教师科研队伍,或实验教师依靠较为强劲的实践能力带动理论教师,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科研服务和技术咨询。

(2) 社会组织向示范中心提供现场经验、技术需求等(引进来)。与社会组织合作时,积极把最新现场经验、工程案例、技术需求及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科研成果引进来,纳入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设置为学生毕业设计、科研竞赛项目,以加强实验教学与现场实践的联系。

2.2 教育培训服务

(1) 示范中心面向社会组织开展校内以及校外现场的培训工作(走出去)。以国家级安全培训机构“四川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开展煤矿、危化品等行业的安全培训,以及其他高校、培训机构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科普交流基地,以固定的周期和公益形式面向社会群众开展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安全社区等知识的普及工作。示范中心教师多次被邀请到社会组织为工程师、工人开设“知识更新讲座”,在提高工程师、工人知识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教师的现场经验。

(2) 社会组织为示范中心师生提供培训工作(引进来)。示范中心聘请了多名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校对师生开展专题讲座,以现场生产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从社会组织选取技术与管理骨干,与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开展实验、设计等指导工作。选派新入职教师到社会组织,在合作专家指导下,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进修或访学。

2.3 资源提供服务

(1) 设备提供:自制自创设备(走出去)。示范中心重视自制实验设备研究,由于安全工程学科发展较晚,相关实验设备短缺或技术滞后,在从事现场培训或科研服务过程中,如现场缺少相关设备或设备落后时,会鼓励教师发挥潜能,面向现场实行自制自创,填补设备空白。

(2) 设备提供:校企共建实验室(引进来)。利用以往走出去开展社会活动时与社会组织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示范中心大力支持校企共建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与生产现场完全一致,不仅锻炼了校内师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为社会组织提供了展示平台,培育了潜在的消费群体。把社会组织的实验室、生产车间“引进来”(利用起来),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带领学生去现场完成实验、实训、实习等,既提高了社会组织的美誉度和设备利用率,也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信息化资源提供:教学经验提供(走出去、引进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了教育模式的改革,也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案和课件、教学视频等在示范中心网站上公布,为校内外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广泛收集社会组织的专家报告、开发案例等在示范中心网站上公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2.4 创新创业服务

(1) 依托社会组织支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引进来)。示范中心提供平台和师资办好创新创业竞赛,或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双创项目。以赛促科研、以赛促教学,提高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支持师生创新创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走出去)。经过各级竞赛脱颖而出的项目,示范中心大力支持师生成立创业公司。起步阶段由示范中心提供办公场所、设备,发展阶段由学校科技园、社会组织提供场所和部分资金,带领学生实现创业实践。

3 新平台探索与研究

3.1 校企合作共建技术中心

与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合作,共建矿冶工程设计咨询研究所、煤炭安全开采技术中心、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应用中心等平台,师生与社会组织人员组成技术开发小组,通过科研技术服务等途径,使我院专任教师全部成为拥有现场丰富经验的双师(教师和工程师)型教师(至少累计1年以上的现场经验)。同时聘任合作单位的总工等一批行业内领先的工程专家为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依托我院双师型教师以及专家委员、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将现场工程经验、工程案例、技术需求、科研成果引入以下环节,促进工程经验等尽快转换为实践教学:

(1) 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流体力学实验课程”开设煤矿管路综合特性等项目,“安全学原理实验课程”开设劳动人员安全评估、劳动强度与注意忽略机制等项目;“安全系统工程设计”设置斜坡跑车事故等题目,“矿山安全工程课程设计”设置矿井灌浆治水、防灭火等题目。

(2) 毕业设计。以下设计均获得了校级或以上优秀毕业设计:四川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地下室烟气流动规律模拟研究、斜井提升保护演示系统软件设计、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相似模拟试验台研制、不同纵向通风方式对隧道火灾烟气运动规律研究等。

(3) 科创项目。以下项目均获得了校级或以上奖励:简易家具有害气体检测仪、常闭式阻车器控制系统与机构设计、四川某企业工人不安全行为调查研究、工科类实验室不安全行为研讨、成都市绿道工程安全问题研究、300 kt四川煤矿生产现状调查等。

(4) 专题讲座。邀请合作单位的专家主讲了“煤矿矿井注浆防水、防火”“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交流研讨会”等学术讲座。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解决了校内因利用率、场地等限制而无法建立实验室的问题,同时使得广大师生能直面一线生产环境,直接与企业共享现场经验,非常有利于师生的培养。如与社会组织共建“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立项)、“成都市公安消防局实习基地”等8个校外实习基地。

3.3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科普基地以及自制设备实验室

相比以往招标采购专门生产教学仪器厂家的教学设备,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合作共建实验室等平台引入了先进的工程装备,解决了实验室建设的资金问题,布置的实验项目与生产现场完全一致并适当超前,实验效果良好,解决了实验资源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如与四川省南江煤电集团公司共建“矿山供电安全实验室”,与和利时集团公司共建“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实验室”;自制设备实验室方面,如在矿山提升运输安全实验室、模拟矿山实验室建设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共同开发了“斜巷安全保护系统”“综采三机配套系统”等实验装备。

3.4 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

可让学生直接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工程知识,提前进入工作环境,极大地锻炼了师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如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共建“四川省安全社区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协同创新基地”,每个社区的建设指导小组均由示范中心全职教师1名+1名研究生+3~4名本科生构成,覆盖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每一名硕士生和本科生。指导学生利用示范中心设备和资源,成立了设计和制造3D打印机的“羽客科技”等大学生创业公司。

4 实践成效

4.1 示范中心的发展成效

示范中心入选中央财政与地方高校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建筑面积4 000余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 626台(套),总值2 200多万元,设备利用率达97%,完好率95%以上。

(1) 实验教学方面。聘请企业20余名专家、技术人员进入兼职实验队伍,将现场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引入实验项目,使得综合设计型项目占30.6%,应用型、创新型占19.4%。2013年以来26项毕业设计获得校级奖励;实验课程开出率98%以上、项目开出率96%以上。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生对实验课程兴趣浓厚,尤其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 “斜井提升一坡三挡”“综采三机配套装备”等一批实验项目,得到师生高度评价。

(2) 科研成果。近5年完成科研课题102项,总经费约2 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19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 “煤矿安全高效模式”“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等成果在西南地区煤炭系统得以应用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教育培训。近5年校内外培训人时数11 578学时/年,年社会培训人时数约为校内实验教学量的1/10。承担煤矿矿长、危险化学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各类培训班的实验教学2万余人次。面向校内外的科普活动,年访问4 000余人,对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资源提供。近5年研制了“斜巷跑车防护安全系统”“MWBY-1智能型瓦斯爆炸演示装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岩层控制与安全实验系统”等实验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在四川省地市州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普及应用。与社会组织共建校企实验室2个、实习基地8个,其中1个基地获批为 “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5) 创新创业。近5年来,研制的“简易家具有害气体监测仪”“安全实用性煤气检测控制器” 获四川省挑战杯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奖16项;参加学校科创项目47项,11个项目评定为优秀;每年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60余项,获得省级奖励13项,同时部分项目获得创业基金扶持。

4.2 社会组织的发展成效

与当地企业、政府、研究所等社会组织深化双向服务,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如利用示范中心的人员力量和设备资源与企业合作研究的“硬岩炮掘法快速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河流下极浅埋井筒超前预注浆治水关键技术研究”等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并在川内煤矿企业完成推广应用,同时完成技术更新培训工作,受益学员约110人。与当地企业合作,就煤矿机运设备安全运行诊断技术、煤矿机电技术培训项目达成合作,完成了机运设备改造,并举办了矿山机运、矿山电气培训班(共4个班),受益学员约240人。

4.3 在其他方面的示范、推广与应用

(1) 校内示范、推广与应用。面向全校学生选修的“消防知识概论”、必修的“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能力在线学习”和“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能力在线考试系统(试题)”等一大批通识课程,年授课对象4 000余人,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校外示范、推广与应用。《煤矿机电设备与安全管理》在新华书店及购书网站上销售良好,被四川、北京等7个省、直辖市高校选作教材。“MWBY-1智能型瓦斯爆炸演示装备”已应用于省内部分高校和各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先后接待山西能源学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教育界,四川安全技术中心、川煤集团等企业界同行参观考察、学习交流。

(3) 专家领导指导与评价。先后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评估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业安全基础管理指导司、四川省委教工委、教育厅考核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经信委等领导和专家参观指导,成果受到肯定和关注。

5 结语

建设成果及推广表明,双向交互服务对示范中心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下一步发挥社会服务还需继续探索双向服务的良好交互形式,达到教学服务相长,建立社会服务质量保障和效果评价体系,以及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实验室资质认证。

References)

[1]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5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及推荐国家级项目的通知[EB/OL]. (2015-06-29). http://www.scedu.net/p/0/?StId=st_app_news_i_x4001_44787.

[2]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2016-12-01]. http://www.scedu.net/p/9/?StId=st_app_news_i_x635846466698318573.

[3] 衡艳林.省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社会服务职能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3): 147-148, 151.

[4] 陈时见,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12): 7-11.

[5] 涂俊,吴晓晨,孙立森.实验室管理与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访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22(5):110-112.

[6] 肖利,张頔,刘茂军,等.地方高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0): 153-155, 171.

[7] 欧阳玉祝, 蒋剑波, 王广成. 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73-175, 205.

[8] 徐淑玲,蒋必彪,龚方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多功能考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28(12):119-120,131.

[9] 张学敏.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以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教育探究,2012,7(1):63-66.

[10] 孟庆繁,孟威,刘艳,等.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提升实践育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3(9):46-47.

[11] 刘萍,武文颖.文科实验室开放共享模式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19(4):188-191.

[12] 杨丽,岳明凯,曲家惠.加强实验中心开放与共享,促进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27-228.

Building new platforms for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ocial service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oth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Li Guohui, Wang Yu, Wu Jiepi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

Aiming at this problem of how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ocial service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Safety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or a core targe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d on long-term practice on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way of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ervices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 single and unidirectional way of social services, and builds the new platform about 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service, which can also solve the separation problem betwee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experimental resource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cial service

10.16791/j.cnki.sjg.2017.02.052

2016-09-29

四川省2015年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川教函[2015]685号);四川师范大学“25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项目(校字[2011]48号);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研究”(校教字[2015]20号)

李国辉(1979—),男,甘肃会宁,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院实验操作中心主任,省级安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专职副主任,主要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oncelee@sina.com

G642.0

B

1002-4956(2017)2-0201-04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