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恩师黄培云先生

2017-04-15 07:33赵慕岳口述邹俭鹏整理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粉末冶金黄先生粉末

赵慕岳口述 邹俭鹏整理



深切怀念恩师黄培云先生

赵慕岳口述 邹俭鹏整理

(中南大学 粉末冶金研究院)

黄培云先生是我校建校元老、原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我国粉末冶金学科创始人、粉末冶金学会创建者之一。今年是黄培云先生100周年诞辰,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撰写此文以纪念我的恩师黄培云先生。黄先生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粉末冶金事业,为我国新材料研究、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 师恩似海

1960年,中南矿冶学院已建校八年,但一直没有正式招收研究生,学校决定从58届到61届毕业生中抽调34人出来办研究生班,特冶系共抽出9人,其中粉末冶金专业保送3人,我是其中之一。当时研究生培养是采用集体负责制。黄培云先生对研究生非常关心。1963年10月,我的研究生论文已经完成。由于黄先生工作十分繁忙,因此一直等到12月底黄培云先生回校才进行我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答辩过程中,他对我的论文工作做了充分肯定,但他突然提出一个问题“硬质合金挤压成形研究中,影响因素很多,那么主要矛盾是什么?”当时全国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黄先生就是这样通过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贯穿于研究过程中。

1970年12月,当时准备招收工农兵学员,提出要修改《粉末冶金原理》。于是,粉末冶金教研室组织了黄培云、曾德麟、赵慕岳、张瑞福、邱光汉、李溪滨等人,重新编写《粉末冶金原理》这本书。12月份,我们一行六人赴常德纺织机械厂做调研,当时黄先生已经50多岁了。我们一起坐公共汽车到常德德山,下车后要步行10余公里才能到常德纺织机械厂。步行过程虽然很劳累,但黄先生毫无怨言。在考察常德纺织机械厂过程中,厂方邀请他作一个报告。因为文革中有人说他到处散布资产阶级思想,毒害革命群众,因此,他有些犹豫,我们认为应该去,理由是工人阶级邀请他作报告,不做怎么行,应该好好作。他经过反复考虑,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得到厂方的高度评价。工厂为了感谢他,特意派了一个货车送我们,并在货车上放了一把椅子给黄先生坐,使我们很顺利地返回到德山。

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负责写粉末成形部分。在当年的科学实践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成形大尺寸的压块时,如果按常规的2 t/cm2压力压形,压坯便出现分层和开裂。1960年,当时要生产一种直径为100 mm的大型产品,如果按常规2 t/cm2计算,便需要150t的压力。我们觉得150 t压力太大,就降低至120 t压力,结果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层、开裂。经过反复试验,直到将压力调整为65 t,终于压制成功。我因此怀疑过去所谓的单位压力2 t/cm2的设计是错误的。于是我把这个想法跟黄先生商量,并提出是否可以在教材中予以修正。黄先生说,平均压力的概念用了几十年,要提出修改,需要认真考虑。我在统计了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比如:边长为1 cm的压块,受外摩擦力作用的面为6个面;而边长为2 cm的压块,则受外摩擦力影响的面减少1/2,以此类推,压块尺寸增大,所需要的压制压力显著减小。黄先生听了我的解释后,欣然同意将这个发现写入《粉末冶金原理》教材中。在1977年庆祝黄培云先生60寿辰的学术报告中,他特意要我作了一个“关于粉末成形中的外摩擦作用”的学术报告。黄先生就是这样通过创造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青年人的学术胆识和学术水平。

(二) 科研灯塔

1962年,我们接受了一个军工项目的研究任务,要求研制一种密度达到17.5 g/cm3、抗拉强度达75 kg/mm2的新材料。当时新材料研究室组织了一个高比重合金研究小组。经过计算,该合金必须以W为基体,W含量为93%,Cu、Ni的含量为7%。当时实验室条件简陋,烧结炉只有碳矽棒炉,其最高使用温度为1 320 ℃,经过两年反复实践,所制备的合金密度仅为13~15 g/cm3、抗拉强度仅为30 kg/mm2左右。1964年,我开始负责该材料研究。当时黄培云先生虽然是中南矿冶学院的副院长,但是新材料研究室每两个月要向他汇报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我将上述情况向他进行了如实汇报,黄先生认真地说:“老赵,这个项目已经做了两年多,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都作了系统研究,还是不行,机械混合配料的方法看来有问题,你能否从配料上想想办法?”根据这一思路,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新工艺,称之为二次热解还原制备混合料的新工艺,先将W粉加入到硝酸镍的盐溶液中,经过焙解,得到W-NiO的复合粉末,经H2还原,得到W-Ni复合粉末。然后将W-Ni复合粉末加入到CuCl2溶液中,再烘干,经H2还原,便得到W-Ni-Cu三元复合粉末。将这种粉末压坯在1 320 ℃保温2 h,成功制备了密度大于17.5 g/cm3的合金。但此时又遇到另一个问题,烧结块的最高强度只能达到50~60 kg/mm2。当时,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科研人员想不出新办法,我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黄先生,他说:“老赵,你们各个条件都做了系统研究,考虑过冷却速度的影响吗?”于是,我们反复进行油淬、水淬、冰水淬、盐水淬,最终找到一个很好的冷却工艺,所得烧结块的最大抗拉强度达到80~90 kg/mm2,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研制成功的钨基高比重合金在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艘核潜艇上得到成功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系统研究了多种成分和性能的高比重合金。由于在军工领域的一些重大型号上得到成功应用,我们组先后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我们团队培养出三名研究员,其中1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黄先生的精心培养与悉心指导分不开。

(三) 学会创立

20世纪60年代,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率先组建了粉末冶金分会,黄培云先生是副理事长。1979年,黄先生创立了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并担任理事长,吕海波为秘书长。学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黄先生都到场参加。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成立,同时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黄先生又积极组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担任理事长。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各个粉末冶金学会协会积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促进了我国粉末冶金行业界、学术界的交流与联系,推动了我国粉末冶金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 学术造诣

黄培云先生非常重视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的研究。首先,在压制理论方面,他带领第一批研究生,开展了粉末等静压制定量规律、粉末振动压制规律、粉末振动热压规律的相关研究。他经常举行小型学术会议,向我们讲授他的研究成果,包括他率先提出的压制过程应该考虑粉末体应变推迟、应力松弛、粉末体充分弛豫等观点,在此基础上他推导了双对数粉末压制公式,该公示对不同类型的金属或陶瓷粉末都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其次,烧结理论是粉末冶金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学术观点众说纷纭。黄先生根据粉末体在烧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高度概括地提出了一种综合作用烧结理论,所推导出来的公式被大量实验证明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黄培云院士在进行粉末冶金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虽然研究条件简陋,但仍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粉末冶金学科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黄培云院士诞生100周年之际,很多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黄培云院士坚毅刚正的气节永远是我辈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我们深切怀念黄培云院士,就应该继承他的遗志,深入学习他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旷达温润的生活作风,肩负起建设祖国和振兴中华的重担,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中国材料科学、粉末冶金科学发展的大平台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无愧于当今这个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时代。

(编辑 汤金芝)

猜你喜欢
粉末冶金黄先生粉末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同到期未入住,空置费谁承担?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
朋友能继承孤寡老人遗产吗?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存钱路上现金“变”假币广东惠州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
粉末冶金法制备Ti-15V-10Al 合金的组织及性能
粉末冶金技术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