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养老方式综述
——探究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

2017-04-15 12:58陈怿华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机构

陈怿华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财政系 江苏 苏州 215000)



中国现行养老方式综述
——探究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

陈怿华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财政系 江苏 苏州 215000)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计划生育以及观念的改变,我国的新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的一大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养老。综合我国现状,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他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需要综合利用,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

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

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科技的进步使得医疗水平不断地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增加,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2000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亚洲排名第十,到2007年,老龄化程度排名上升为第八。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让很多家庭不再有多生的想法,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老年人口又不断增加,使得老年人口的相对数量不断上升。

(二) 老龄化城乡差异明显。随着户籍制度的变化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的流向城市,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农村大多剩下老年人留守,农村的平均人口年龄高于城市,老龄化显著。

(三) 未富先老问题显著。中国的经济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总的水平仍然不属于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虽然正在实现广覆盖,但是只是保基本。中国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老龄化社会,医疗保健和养老制度不完善,无法应对高于世界水平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养老问题承担着巨大的挑战。

中国的老龄化是在特殊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到来的,经济和保障的相对滞后要求我们创新思路,最优化养老模式,对当前中国来说,研究老龄化形势下的最优养老模式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分析

养老服务方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社会养老又可以细分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指对老人的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的照顾以及精神的慰藉都是在家庭的范围内来满足的。中国大多数家庭对老人仍然选择家庭养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统习惯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同儿孙后辈们生活在一起的,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往往有老人与儿孙同住一屋檐下的特点,这一传统在养老中得以延续。同时,家庭养老老年人感到更加自由,更加熟悉。据调查在我国有95% 的老年人愿意住家养老, 即使是孤身老人, 也有 80% 愿意在家养老。在他们看来, 在家里生活会比较舒服和称心。因此, 家庭养老是被老年人所普遍接受的养老方式。

2.家庭养老相对来说更加便宜,更能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中国的公办养老机构的不发达,名额少,大多数老年人并不能够争取到这种名额。而民办的养老机构,设备齐全养老服务好,养老和医疗相结合,但是收费较高,一般人难以承受。

但是家庭养老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家庭养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四二一”家庭组合的出现, 使家庭逐步走向小型化。中青年群体已经难以在时间、精力和物质分配上更多的顾及父母,中年人的居住地或工作地远离父母,青年一代可为老人提供生活照顾的家庭成员随之减少。老年人独自居住,万一有意外,很难被发现,这会导致惨痛的后果。

(二)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以社区为载体,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将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方法以及技巧应用于与老年人的生存、养老和发展相关的领域和机构。让老人不离开居住的社区,甚至住在自己家里,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社区养老越来越流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优点:

1.社区养老可以包涵家庭养老层面的内容,同时又拥有社会化的供养经济来源、专业化水平的服务质量等因素,使老人在家或者是熟悉的社区内养老,让老人拥有家的感觉,增加了生活的人情味。老年人留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之中,继续得到家庭照顾同时与邻里朋友继续交往,不会有去敬老院的陌生感。这种方式也缓解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巨大惯性对社会养老的抗拒。

2.由社区组织、志愿者或家政服务人员进行的家庭养老可以提供家庭和子女力所不能及的照顾、帮助,独居老人不能自理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善,社区养老缓解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缺失问题,让子女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外工作。

当然,由于社区养老出现时间较短,发展还很不完善。社区养老在在社区职责的体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质量方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由于政府投资较少, 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化培训, 社区养老还处于小范围的不完善服务,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等诸多实际问题。

(三)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现阶段我国的机构养老主要是敬老院、老年公寓形式。社会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地各种服务, 服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均相对具有明显的优势。

机构养老的一大优点就是减轻中年人的压力。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着上下两代的生活压力,工作的繁忙和子女的教育经常让他们无力顾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养老机构的出现为养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养老机构设施齐全,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所需。老年人在养老院能够参加各种活动,缓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

但是机构养老还很不完善,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较发达国家来说仍然较弱,国家和社会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大量兴办条件好、收费低的福利性养老院,对于老年机构的投资较少使得市场上公立的老年机构极其紧缺。而民办的养老机构尽管数量多,服务好,条件优越,但是其费用令一般家庭难以承担,只能望“院 ”兴叹。在有进入养老机构愿望的老年人中, 经济支付能力差是影响其进入养老院的最主要原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存在自身的优缺点,不能完全独立,而应该相辅相成。家庭养老作为养老基础,应该继续保持。在家庭养老中,有能力的子女应该多陪陪父母,近距离的居住让父母得到关爱。工作较忙无力和父母较近居住的,则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与老人见面或者通电话,而不是只是在节假日给钱,多与父母沟通才能及时发现老人的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从而及时做出对策。

社会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养老的投入,提供家庭能够负担的社会养老服务。培养专业化的人员,使之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与关怀,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关怀,舒适养老。

只有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养老方式,老年人才能安度晚年,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1]陈建兰 《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研究——以苏州为例》

[2]李中秋 《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多元化模式研究》

[3]谢 婷 郑绪琳 《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养老新选择》

[4]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2期 《我国城市养老方式综述》

陈怿华(1996-),女,汉族,江苏人,学士学位,苏州大学,研究方向:中央与地方财政、财政与税收问题、营改增下的税收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机构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