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背景下的明蒙边境贸易与“俺答封贡”

2017-04-15 12:58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马市边境贸易蒙古

王 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地理背景下的明蒙边境贸易与“俺答封贡”

王 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俺答封贡是隆庆四年(1570年)明蒙关系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土默特俺答汗为与明朝进行贸易,彼此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并且其矛盾不断升级变成小范围的战争,最后达成了封贡和互市,结束了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俺答封贡”[1]。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多处边境贸易口岸,终于促成了明蒙之间的和平通贡互市,开创了蒙汉之间60余年友好交往的新局面。本文就土默特俺答汗频繁扣关事件,试图解释地理背景下的明蒙边境贸易与“俺答封贡”的关系,进而对明蒙经济贸易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俺答汗;明朝;地理因素;互市

一、俺答请求封贡的原因

(一)漠南地区的人口增长与经济方式的单一性

漠南地区的人口增长与经济方式的单一性也是影响俺答汗进行明蒙边境贸易的又一原因。漠南地区畜牧业发达。也就是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其对中原经济的依赖,随着漠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值。翁万达说:蒙古人口自“师四十万人,大约日食米六千石。”[2]小王子、吉囊、俺答汗均驻牧漠南中西部地区,四十万人也是估计的数,实际未必有那么多,但在漠南中西部地区集中数以万计的人口,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似乎也达到漠南地区的最大承受范围。漠南地区人口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对食物需求的压力,尽管蒙古高原有着水草丰美的广阔牧场,具备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但封建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粗放的、单一的游牧经济提供不了更多的食物,满足不了迅速增多的人口需求,因而“生齿日多,食物不足[3]”便成了日益紧迫的社会问题。谷物等淀粉食物,质量自不能与肉类相比。但是对于贫苦牧民来说,以牲畜等换取谷物等粮食,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生活,而在冬春之交,牲畜羸弱。更需要粮食充饥。所以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一部分条件许可的地区,蒙古牧民已经“食兼黍谷”,[7]把淀粉食物列为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得到开更多的淀粉食物来源,显然是解决广大牧民肉食匮乏问题的一个比较容易行得通的办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改变当时那种闭塞的单一游牧经济状况。可以进行农牧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二)丰州川地区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呼和浩特地区,辽、金、元时称为丰州滩,在明代称为丰州川。丰州川背枕大青山,前倚蛮汉山,北依阴山,南濒黄河,大小黑河自东向西流入黄河,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是一块冲积平原。这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资源非常丰富,非常适合农牧业生产[4]。嘉靖二十五年前后,俺答汗开始在漠南地区经营丰州川和板升,发展半农半牧经济,前面说到由于蒙古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对中原农业、手工业综合经济有很大的依赖型,漠南地区也就缺少农业生产所必须的铁具、种子、器具等,“夫夷狄之服食虽与中国异,而日用之布锅釜不能不资中国以为用,故连年深入抢卤,凡民间铁器衣物,无所不携”[5]嘉靖以后,蒙古南下侵掠明边,以及在私市进行交易,因其规模太小,不能再根本上解决蒙古发展农业的问题,这就使蒙古对明朝的求贡愿望更加强烈了,这正是俺答汗孜孜不倦的求贡的原因之一。

(三)隆庆间漠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

隆庆元年秋天,漠南地区由于雨水太多而致灾,《明史》卷二九《五行志二》:“隆庆元年六月,京师淫雨,辽东自五月至七月雨不止,坏垣墙禾黍。”[6]辽东六到八月(即阴历五到七月)多雨成灾指示该年太平洋副高压异常强盛,提前达到,且持续时间较长。同一雨量带的各地因而也相应出现淫雨。

隆庆二年,漠南地区遭受大旱,“隆庆元年冬,无雪。四年冬,无雪。”[7]“隆庆二年正月元旦,大风扬沙走石,白昼晦冥,自北畿抵江浙皆同”四年夏,旱诏诸司停刑。六月夏,不雨。包括内蒙古凉城、清水县的部分地区,与之相邻的丰州川,也都处于大旱范围之内。“大雪烈风,严霜震雷,冬春杀草扬沙,牛马多死,天降酷罚。”[8]表明隆庆继位以来,漠南地区就频遭自然灾害的袭击,即在俺答汗统治的漠南地区,几乎不断遭受大雪、淫雨、大旱、早霜的袭击。这样就给漠南地区的农牧业带来极大地打击,人民的生活遭受极大地破坏,所以俺答汗就积极与明朝进行通贡的努力,来解决漠南地区人民的吃饭和生活问题。

二、“俺答汗封贡”的实质

蒙古贵族为了迫使明朝一方接受蒙古通贡,蒙古一面遣使求贡,一面入边侵犯。于是俺答、阿不孩、吉囊大举入犯明边。是月(八月),俺答、阿不孩、吉囊分道入寇,……辛亥,俺答犯山西,入石州,……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抚都御史龙大有诱杀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门关。丁未,犯太原。[9]经过庚戌之变,蒙汉人民反封建贸易政策的斗争,迫使蒙、汉统治者不得不考虑建立包括广大人民利益在内的和平贸易关系。1570年(隆庆四年)九月。己丑,封俺答为顺义王。

“俺答封贡”对蒙汉边境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

自也先死后,明蒙之间的边境贸易几乎中断,直到俺答汗封贡以后。蒙古与中原的经济往来恢复正常化,主要有定贡额、议贡期和贡道、议抚赏和立互市。

(一)定贡额

“每岁一入贡,俺答马十匹,使十人。老把都、吉能、黄台吉八匹,使四人。诸部长各以部落大小为差,大者四匹,小者二匹,使各两人。”蒙古各部领袖经常派遣大批使臣,带着马驼、皮货、奶制品等物品去中原朝廷朝贡,则中原朝廷则以赏赐的名义给予粮食、布匹、衣帽、彩绢乃至金银首饰、书籍纸张、奢侈品等贵重物品。

(二)议抚赏

“守市兵人布二匹,部长缎二匹。以好至边者,酌来使大小,量加赏犒。”

蓟州为京师屏障,蓟镇边外是兀良哈三卫部,明政府利用三卫防止鞑靼部南下,所以明朝非常重视对三卫的抚赏,“查得蓟镇三卫之抚赏。每岁银一万三千余两,而该镇扣军粮权采办以佐之,尚不下二万余两。……其抚赏之厚,各夷所知也。”[10]石塘、古北、曹寨、马兰、松棚、喜峰、太平、燕河、台头、石门诸处,都是抚赏地点,守堡官并可以酌情换盐米,给酒食。这样大量的盐米、酒食和绸缎以抚赏的形式进入漠南地区,以另外一种贸易形式联系蒙汉民族边境的经济发展。

(三)开设马市和小市

马市是以称臣朝贡为前提,与朝贡并行的另外一种明蒙贸易形式。马市分为官市和民市。官市全为马匹,民市则是蒙古以马、骡、牛、羊、金银、皮张、马尾等交换汉商的铁锅、粮食、布匹、绸缎以及其他日用的手工业品。

据《明实录世宗实录》介绍,早在1551年(嘉靖三十年),在俺答汗的要求下,明政府在大同镇羌堡、宣府新开口堡、延绥、宁夏等地开设马市。1571年俺答封贡,宣大、陕西方面实现了和平,互市市场也就相继建成。

马市之外,还设有小市。“互市之所,每年开大市一次。每月小市一次。每市不过三二日。虏人擐甲市囗之外,官兵擐甲市口之内。”小市主要是为了弥补一年一度大型马市的不足,特别是为了满足下层贫苦牧民的交换生活必需品的愿望。

三、俺答封贡的历史影响

(一)短期影响

俺答封贡是明蒙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土木之变后明蒙之间百余年来朝代战争在较大范围内暂时结束,而取而代之的是边境贸易繁荣发展的友好往来,从而开创了明蒙之间以和平贸易交流为主流的新局面,它对内蒙古漠南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封贡之后,内蒙古漠南蒙古民众与长城以南的汉族人民之间睦邻相处,和平往来,“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

(二)长期影响

民族问题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处理好民族间的关系,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俺答封贡给我们当代人以很好的实例,体现了以狩猎为补充的游牧经济与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手工业多种经济之间的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局面。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九《略定秦晋》.

[2]《国榷》,卷4,洪武四年九月丙辰.

[4]翁万达,《复河套议》,《明经世文编》卷二二五.

[5]翁万达,《北虏求贡疏》,《明经世文编》卷二二四.

[6]《明世宗实录》卷三七一,嘉靖三十年三月壬辰.

[7]岷峨山人,《译语》丛书集成本.

[8]《明经世文编》卷三一六.

[9]《明史》志第五《五行二》(火木).

[10]《明经世文编》卷三六一.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金项目(CXJJS16120)

王征(1989—),男,河北唐山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猜你喜欢
马市边境贸易蒙古
千里马是如何变成废马的
千里马是如何变成废马的?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蒙古靴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17世纪卫拉特蒙古与俄国的边境贸易概述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