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教育的体会

2017-04-18 07:12蒋文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必要性

蒋文吉

【摘要】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他们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及社会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委实令人担忧,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来阐述重视大学生审美修养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大学生 审美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02-02

一、艺术修养和审美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我校公共艺术课尚为任选课,学生选课、听课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开课前按习惯进行一些问卷调查,以便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艺术课程或艺术实践的情况,以及学生选课的目的。每门公共艺术课参加调查的学生140人,调查结果表明,读大学前参加过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占0.7%,参加过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的占2.1%,希望通过艺术课学习提高艺术修养的的占2.9%,提高审美能力的占4.3%,接触并喜欢高雅艺术的(如交响乐、芭蕾、绘画、歌剧等)占 1.4%,教据表明,在这些占学校全体学生数比例不高,又比较喜欢艺术而选修公共艺术课的这部分学生中,其艺术基础是相当差的,大多数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活动仅仅是流行歌曲、地方民歌小调,热门影视剧,且停留在学唱或欣赏阶段,远不能上升到艺术赏析的水平。

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如何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又能“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此,作为公共艺术课的教师进行了认真、艰苦探索与实践。总的做法是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结合艺术作品课堂赏析,组织课外艺术实践,在培育学生主动自觉参与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由艺术作品的感性上的喜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素养。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日益多元化的审美文化之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越来越讲究得体的衣着,喜欢更换不同风格的手袋;偏爱现代建筑风格的图书馆或着迷于古典风格的礼堂,沉醉于古典音乐盛宴的音乐厅中久久醒不过来或在摇滚乐中疯狂,一股艺术欣赏之风在我们这所工科高校悄然兴起。审美教育已经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精神生活之中,塑造着他们的气质与灵魂,自觉不自觉地培育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回顾他们刚入学时的艺术基础薄弱的状况,作为教师是如何通过规范的审美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现将多年来从事非艺术专业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体会加以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二、学校审美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素养

“美”的定义是什么?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很多哲学家都十分关注“美”的含义并有自己的论述。时至今日,仍存在不同的学派,也仍在研究和创新。简单地讲,美是人们在接触的一切事物中通过视觉、听觉传到大脑产生一种愉悦。而“审美”指人们在欣赏、品味、比较中领会、理解事物的美。人们需要有审美素养,需要在情操上、心灵上得到教育的提升,首先是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行为都存在着美与丑,人们需要对这些客观事物和行为加以分辩和取舍,从中找出美的成分和美的来源,并加以领会和传播,其次审美活动也会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不断提升人的审美素养的同时,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滋润人的心灵”,因此,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现代信息发达的社会,往往把美蕴含在潮流之中,人们习惯于追逐时尚,但是又自觉不自觉的在潮流之中迷失了对美的个性追求。作为大学生,在行为视觉的潮流中,极易出现千篇一律甚至还有东施效颦的错误,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美的辨别能力,使学生的生活和一些艺术表演中充斥着低俗和乏味。当今社会健康的审美素养、一定的艺术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培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艺术修养通常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理解、评价以及用艺术作品的内涵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创造力。

当今一些高等学校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重专业教育轻艺术教育,忽视审美教育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违背了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育的基本规律,客观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艺术修养的培育是通过艺术学习与实践达到审美教育目的的唯一途径,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从中吸收有益的养分,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在赏析电影《罗马假日》过程中,学生理解到女主人公安娜公主以自己高贵的气质和纯真的本性无意中影响了那位接近她是为了5000美元稿费准备报道“公主出逃”的内幕新闻的记者朋友,体现了真善美的巨大感染力,学生对此有极深刻的感触。他们明白,不能只重视外表美,心灵美、气质美才是我们的真正应追求有价值的美。

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培育与审美素养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与艺术专业学生不同,普通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主要着眼于学生对一些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和艺术技能的初步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上理解艺术的内涵,从中品尝到美的要素,加以正确的欣赏和喜爱,进而成长为一定的审美能力。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高校的美育就是大学生的审美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艺术美常常是现实美的升华,一定的艺术修养是欣赏、理解艺术美的前提。

1.艺术赏析课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入门课

毋庸置疑,审美过程中,欣賞者是主体,欣赏对象是客体,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除需要具有健康的审美趣味,更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通常审美的客体,可分为自然、艺术、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艺术美蕴含在音乐、舞蹈、绘画、工艺品之中。这是人们对自然、社会、行为的美的再创造,其艺术感染力更为丰富、生动。艺术赏析课也就成了高校美育的基础。教育部明确的艺术赏析课程是指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赏析,教学内容分为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艺术作品的解析。一部优秀的作品通常具有美的要素构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对于赏析作品的选择十分重要,例如在舞蹈赏析课中,重点欣赏“天鹅湖”、“仙女”、“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作品,通过解析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含义以及巧妙的艺术手法,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情感、生活经历的对比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同时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会逐渐得到加强。

一节深刻的赏析课产生的作用会使学生记忆犹新,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情不自禁地从艺术作品中寻找影响感染自己的成分,成为学生人生中建功立业的动力。一位选修戏剧鉴赏的学生毕业后回校对老师说:毕业后虽然工作忙,但总会抽出时间阅读中国戏剧作品,如曹禺的《日出》、《雷雨》,老舍的《茶馆》等,以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2.开拓培育大学生艺术修养的途径

艺术教育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古希臘哲学家柏拉图在讲述音乐的教化作用时注意到音乐教育可以把人教育成美和善。通过艺术作品赏析课的学习,加深人们对自然美、科技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的理解、感知、情感以及想象。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的追求。

审美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开设艺术方面的专题讲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艺术研究协会,或爱好者小组等,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和艺术实践,对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更多的赏析和探讨,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艺术博物馆,以及选择性的参加艺术演出等艺术实践,同时还应注意在其他学科中渗透艺术教育,通过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让学生的艺术修养逐渐得以提升。

四、审美教育在提升大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于审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多年来,很多艺术教育家从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形成等方向都有研究和阐述。本文仅谈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情操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方面的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十分重视道德情操的规范和约束,提出“仁”、“义”、“忠”、“信”的思想道德观,并至今仍影响人们的思想。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的建设中,艺术作品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古代最早的作品《诗经》以及之后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绘画中有大量的艺术作品中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西方从古罗马开始延续二千多年长盛不衰的歌剧艺术颂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这些浩如烟海的、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诗歌、绘画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维系着社会的发展,引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为学校艺术课的教师痛感“教书”之外“育人”的重要性没有被全面理解,美育作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没有受到重视是主要表现之一。有些教育者把育人的工作局限于政治、职业、法律、纪律等方面的教学和管理,忽视在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中具有优势的审美素质的提升,这不能不说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失误。我们期望经过学校精心培育的学生在道德情操、生活情趣上有更大的提升,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浩然正气,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必要性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