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项目学习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7-04-21 11:41赵大丽刘闲月李立望
山东社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因素情境影响

赵大丽 刘闲月 李立望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企业跨项目学习研究回顾与展望

赵大丽 刘闲月 李立望

(北方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44;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在市场环境动态多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开展跨项目学习以提高项目绩效和增强组织能力,是项目型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日益增加对企业跨项目学习的关注,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仍缺乏对国内外企业跨项目学习研究最新进展的综合分析。鉴于此,本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在阐述跨项目学习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视角、行为机制、影响因素、行为结果和治理机制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对我国企业跨项目学习研究有所裨益。

跨项目学习;行为机制;影响因素;结果;知识治理

一、跨项目学习的内涵

跨项目学习是指发生在项目之间或项目与组织之间的知识创造与知识流动(Lampel et al., 2008)*Lampel J., Scarbrough H., Macmillan S. Managing through projects in knowledge-based environment, Long Range Planning, 2008(41):7-16.。企业跨项目学习(如图1中项目A、B、C外部的箭头部分)不同于项目内部学习(如图1项目A、B、C内部的虚线部分)和跨组织项目学习(如图1中项目D内的虚线部分),前者具有典型的跨越项目边界特征,后两者都局限于单个项目内部。参与跨项目学习的不同项目追求各自的目标,但在项目结果、所用资源和所需知识等方面存在相依性(Teller et al., 2012)*Teller J., et al. Formalization of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roject portfolio complex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2(30): 596-607.。这种存在于同一个组织内部、共享组织资源但又追求各自项目目标的跨项目学习行为是本文的分析对象,即图1虚线方框内箭头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有关科研教学、气象观测等非企业管理范畴的跨项目学习、企业内部无明显跨项目特征的知识积累与再用(如张囝囡等,2016)*张囝囡、赵慧娥、张雪艳:《知识管理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和

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与应用(如朱廷柏—杨蕙馨,2005)*朱廷柏、杨蕙馨:《知识积累、学习剩余与联盟租金》,《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等都不属于本文分析范畴。

在跨项目学习过程中,作为知识源和知识接受方的项目团队都是学习主体,项目相关的知识资源是学习对象,知识载体和学习方式是必要的渠道,项目情境(如任务特征)和组织情境(如知识管理架构)都是跨项目学习赖以开展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或条件。根据项目实施时间的间隔情况,跨项目学习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一个“基础项目”(base project)还没结束之前,另一个项目从中转移和学习知识,即并行项目间学习(如图1中项目A与项目B之间的学习);另一种是指一个“基础项目”(base project)已经结束,另一个新项目从中转移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串行项目间学习(Nobeoka & Cusumano, 1994)*Nobeoka K, Cusumano M.A. Multi-Project Strategy, Design Transfer, and Project Performance:A Survey of Automobil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U.S. and Japan, Working paper,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1994, May 16.。国内有学者将前者称为横向的跨项目知识转移,将后者称为纵向的新旧项目间知识继承(吴涛,2012)*吴涛:《项目导向、组织学习和竞争优势——新旧项目间知识继承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7期。。

图1 企业内部跨项目学习、项目内部学习与跨组织项目学习的区别资料来源:根据已有文献整理得到

二、跨项目学习的研究视角

(一)知识管理视角。知识管理理论主要研究一个组织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造等具体活动及其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比如,司强等,2010)*司强、庄文君、王本东:《基于流程的企业核心知识管理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跨项目学习的实质是在组织内部不同项目之间开展各种知识学习活动,通过影响项目的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促进项目发展(Scarbrough et al., 2004)*Scarbrough, H., Bresnen, M., Edelman, L., et al. The processe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Management Learning, 2004, 35(4): 491-506.,因而有部分文献从知识管理视角探析跨项目学习行为。比如,Newell等人(2006)*Newell S., Bresnen M., Edelman L., et al. Sharing Knowledge across Projects: Limits to ICT-led Project Review Practices, Management Learning, 2006, 37(2): 167-185.研究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项目文档等显性知识的跨项目分享;Landaeta(2008)*Landaeta R.E. Evaluating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cross project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0(1): 29-38.检验跨项目知识转移对项目绩效的影响关系及其面临的挑战;Cacciatori等人(2012)*Cacciatori E, Tamoschus D, Grabher G. Knowledge transfer across projects: Codification in creative, high-tech and engineering industries [J]. Management Learning, 2012, 43(3): 309-331.实证检验了基于编码化方式的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Zhao等人(2015)*Zhao D.L., Zuo M.Y., Deng X.F. Examin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ross-project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study of IT services firm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33): 325-340.参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研究了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Kotnour和Landaeta(2002)*Kotnour T., Landaeta R. Developing a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cross Projects, Paper presented at IIE Annual Conference, Orlando, FL., 2002.从广义角度理解项目间的知识管理活动,提出跨项目知识管理框架,包括组织战略、知识管理情境、知识管理操作(如知识的转移、创造、吸收、应用等)、知识管理结果,认为跨项目知识管理的操作受知识管理情境进而受组织战略的影响,同时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二)组织学习视角。组织学习视角的研究关注学习的重要性(如,王文祥,2001)*王文祥:《团队学习目标对团队学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强调从项目中学习和知识再用对于组织项目能力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强调持续的跨项目学习和知识积累是企业在当今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最可靠基础(Mainga et al., 2011)*Mainga W, Yan L, Hamde K, Blomquist T. Project Learning and Project Competencies in Project-Based Firms: Swedish Consultancy Firms as Case Study, World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2): 94-119.。Newell和Edelman(2008)根据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将跨项目学习细化为经验积累、知识表达、知识编码化三个子活动,并分析它们对组织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Zedtwitz(2002)*Zedtwitz M.V.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rough post-project reviews in R&D, R&D Management, 2002, 32(3): 255 - 268.借鉴克里斯·阿吉里斯在《组织学习》一书中提出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的概念和理论,分析项目后评估(post-project reviews)实践中项目团队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过程。另有学者借鉴March(1991)提出的双元性理论*March, J.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 (1) : 71-87.,研究不同的跨项目学习类型,如探索式跨项目学习和利用式跨项目学习等(Brady and Davies, 2004)*Brady T., Davies A. Building project capabilities: from exploratory to exploitativ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tudies, 2004, 25 (9): 1601-1621.。大部分研究将跨项目学习视为一种行为,研究其影响因素和绩效,这将论文的后面部分作详细分析。

(三)项目管理视角。传统项目管理理论主要从理性决策角度思考项目的选择、组织、合同制定和行动计划的实践工具,强调在多种行动方案中择优,通过成本预算、项目期限控制、风险控制等手段使项目的成本和风险降至最低、收益达到最大(Floricel et al., 2014)*Floricel S., Bonneau C., Aubry M., et al. Extending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Insights from social theo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32): 1091-1107.。有部分学者基于此思路,研究了项目评估实践中的跨项目学习问题。项目评估主要是对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评估和跨项目分享,目的是为了从一个又一个项目吸取有用知识以不断提升项目绩效,因而跨项目学习也被称为跨项目提升(inter-project improvement)(Antoni et al., 2005)*Antoni M., Nilsson-Witell L., Dahlgaard J.J. Inter-project Improvement in produc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 2005, 22(9): 876-893.。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和项目结束的最后期限都是促使人们进行项目评估和经验学习的重要时间点,前者有助于项目团队回顾和反思关于how和why的知识,后者更多地帮助项目团队总结what的知识(Newell et al., 2006)。为从项目后评估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可采用文本挖掘等技术和手段(Choudhary et al., 2009)*Choudhary A.K., Oluikpe P.I., Harding J.A., et al. The needs and benefits of Text Mining applications on Post-Project Reviews,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09(60): 728-740.。Petter和Vaishnavi(2008)对软件企业的研究表明,项目经理工作经验的跨项目分享与再用有助于按计划实现预算、功能、和质量等项目目标,被视为提高项目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知识管理视角的研究聚焦于发生在跨项目学习过程的具体知识活动,更倾向于探索该知识活动的短期效果(如项目绩效)。组织学习视角的研究强调跨项目学习活动的持续性,更多地关注该学习活动给组织带来的长期效应(如组织动态能力发展)。项目管理视角的研究更多地强调项目的嵌入性,侧重于分析嵌入情境(包括项目情境和组织情境)中的跨项目学习问题。因此,关于跨项目学习,知识管理、组织学习、项目管理三种研究视角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当然,跨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本文分析并不妨碍其它理论对跨项目学习的有用性。

三、跨项目学习的行为机制研究

(一)跨项目学习的类型。部分学者基于March(1991)提出的双元性学习理论,从利用已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角度对跨项目学习类型进行研究。Brady和Davies(2004)研究了组织动态能力发展过程中探索式跨项目学习和利用式跨项目学习的演化问题。Pellegrinelli等人(2015)*Pellegrinelli S., Murray-Webster R.,Turner N.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hrough the complementary use of projects and progr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33): 153-164.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型组织可利用项目群与项目的互补性实现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统一,即采用战略管理方法在项目群内协调多个项目实现探索性学习,在项目群里的单个项目内部开展挖掘式学习以确保项目过程的正常实施和项目产品的交付。Antoni等人(2005)从持续改善的角度研究了适应型学习(adaptive learning)和开发型学习(developmental learning)两种跨项目学习行为。这两类跨项目学习都是推动个人和整个组织持续发展的必需因素。另外,Scarbrough等人(2004)从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角度,将跨项目学习分为吸收型学习(learning-by-absorption)和反思型学习(learning-by-reflection)。

(二)跨项目学习的过程。有些文献研究跨项目学习活动经历的阶段,如Prencipe和Tell(2001)*Prencipe A., Tell F. Inter-project learning: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knowledge codification in project-based firms, Research Policy, 2001(30): 1373-1394.认为跨项目学习过程包含经验积累、知识表达、知识编码化三个环节;王能民和汪应洛等(2006)*王能民、杨彤、汪应洛:《项目环境中知识转移的策略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3期。提出,跨项目知识转移过程包括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两个子过程,其中知识接受包括知识背景研究、知识理解与知识获取三个子活动;李颖(2006)将跨项目团队知识共享过程分为知识寻找与知识转移两个子过程*李颖.:《跨项目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 年第2期。。

(三)跨项目学习的方式。跨项目学习方式是指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Schindler和Eppler(2003)*Schindler M., Eppler M.J. Harvesting project knowledge: a review of project learning methods and success fa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3, 21(3): 219-228.将项目经验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过程的方式,包括项目后评估、行动后回顾等,其中项目后评估发生在项目结束时,行动后回顾发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是针对某一重要事件或行为的习得知识进行回顾;另一类是基于文档的方式,比如,微文章学习、历史学习、蓝本回顾与收集等。Newell 等人(2006)的研究得出,跨项目知识分享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的文档传递方式和基于社会网络的人际互动方式。Hartmann和Dorée(2015)*Hartmann A., Dorée A. Learning between projects: More than sending messages in bott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5, 33(2): 341-351.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出两大类跨项目学习方式:一是发送者/接收者方式,如工作文档转移、研讨会等,二是社会学习方式,如社会交互社区。

四、跨项目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现有文献对跨项目学习影响因素作了较多的研究。有的文献作比较系统的分析。比如,Fitzek(1999)采用理论演绎方法,分析了跨项目学习涉及的多维度要素:组织维度,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知识维度,包括知识的模糊性、可获得性、可转移性等;人员维度,包括领导力、知识转移与决策权、激励结构与实践;工具维度,包括面向人员的知识管理工具和充当知识转移载体的信息技术。赵大丽等人通过初步的案例分析得出,对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知识特征、主体特征、知识转移方式、项目任务情境、项目团队管理情境这五方面的因素会影响跨项目知识转移效果(赵大丽等,2011)*赵大丽、周军杰、左美云:《IT服务企业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年第6期。;通过深入的定量检验和案例研究发现,项目团队的跨项目知识转移能力与吸收能力、知识源项目团队与知识吸收方项目团队的知识治理努力*知识治理的含义详见“跨项目学习的治理研究”部分。、知识源项目团队与知识吸收方项目团队之间的关系、各项目的紧迫性和项目间的任务相似性均对跨项目知识转移有复杂的影响作用(Zhao et al., 2015)。

另有一些文献主要分析跨项目学习的某些方面影响因素,如杜亚丽(2012)*杜亚丽:《社会资本对工程咨询项目绩效的影响——项目间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和王彦博、和金生(2010)*王彦博、和金生:《创新导向型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的研究分别显示,社会资本、团队间联系的强弱都会影响项目间知识转移效果;Newell 等人(2006)的案例研究证实,与基于信息技术的文档传递相比,基于社会网络的人际互动能更有效地促进跨项目知识转移,因为这种方式所转移的主要是有利用价值的项目过程知识;Aoshima(2002)对日本手机产品研发项目的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复杂性的手机产品设计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机制才能取得预期的跨项目知识转移效果,人员转移机制更有助于复杂知识的跨项目转移,文档转移等标准化机制更适合于简单知识的跨项目转移*Aoshima Y. Transfer of system knowledge across generation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empirical observations from Japanese automobil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Relations, 2002, 41(4): 605-628.;Engwall(2003)*Engwall M., No project is an island: linking projects to history and context, Research Policy, 2003, 32: 789-808.和Hartmann、Dorée(2015)都指出,项目历史和情境(一个项目与以往项目之间的共性或独特性)是影响跨项目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Cacciatori等人(2012)通过调研高技术行业的五百四十个项目得到,对于编码化跨项目知识转移,管理规范具有正向的影响,用于集成分散知识的系统集成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这种知识活动的可能性,项目层面的管理控制、制度化治理是高创造性、高技术性行业编码化跨项目知识转移效果的强有力预测工具;Wiewiora等人(2014)*Wiewiora A., Murphy G.,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rustworthiness, and Mechanisms for Inter-Project Knowledge Sharing,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45(2): 48-65.通过多案例研究提出,种族文化、市场文化和不同项目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都会促进项目团队之间的交互与合作,进而有利于跨项目知识分享。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分析了跨项目学习的促进或阻碍因素,如Disterer(2002)提出,拒绝犯错的项目团队文化会严重地阻碍跨项目学习;Schindler和Eppler(2003)指出,从单个项目评估到持续的项目学习、制度化的项目学习流程、将学习和知识目标纳入项目阶段模型和项目目标中等,是企业跨项目学习的关键成功因素;Zedtwitz(2002)通过深度访谈识别出四大因素会阻碍跨项目学习:心理阻碍(如记忆偏差、没有能力回顾或反馈)、团队缺欠(如内部沟通不足、不愿意抱怨)、认知限制(如知识集成困难、过程知识的内隐性)、管理问题(如项目期限限制、官僚作风);Newell和College(2004)*Newell S., College B., Enhancing Cross-Project Learn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16(1): 12-19.的研究表明,项目团队对知识的感知需求是跨项目学习的一个促进因素,而对项目独特性的感知则是一个阻碍因素。

综上,已有研究中的跨项目学习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知识特征、主体特征、学习方式、项目情境和组织情境五大方面。

五、跨项目学习的结果研究

跨项目学习的结果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项目学习的直接结果研究,如Prencipe和Tell(2001)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得出经验积累、知识表达和知识编码化这三种方式的跨项目学习结果和经济效益;王彦博和和金生(2010)分析了观念型和实践型两种跨项目知识共享的成本与收益随跨项目团队之间强弱联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二是跨项目学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如Newell和Edelman(2008)的研究发现,知识表达、知识编码化和经验积累三种跨项目学习方式对项目绩效具有显著的正效应;Landaeta(2008)的研究表明,项目团队成员进行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努力以及从其它项目获取的知识数量均与项目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若努力程度过大,反而会阻碍项目计划和项目预算的有效执行;杜亚丽(2012)的研究得到,项目间知识转移对项目任务绩效和项目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Cacciatori等人(2012)基于高技术企业五百多个项目的实证结果显示,编码化跨项目知识转移与降低产品创新性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系;Cao和Wang(2014)*Cao D.P., Wang G.B. Contractor-Subcontracto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erging Interorganizational Technologies: Roles of Cross-Project Learning and Pre-Contractual Opportu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4,10(4): 268-284.的研究显示,跨项目学习会显著地影响供应链项目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关系选择,进而影响供应链项目绩效。三是跨项目学习与组织能力的关系研究,如Sderlund(2008)指出,相同或不同项目之间的知识共享是释放组织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项目型组织构建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不可或缺的一种项目学习活动*Sderlund J. Competence dynamics and learning processes in project-based firms shifting, adapting and leverag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8, 12(1): 41-67.;Brady和Davies(2004)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跨项目学习的影响作用,案例研究结果得到,探索式跨项目学习有利于产生新解决方案和开拓新市场,而利用式跨项目学习则有利于已有项目知识的快速再用,它们的交互共同驱动着项目经验和知识在不同项目间得到集成、再用和保留,进而促进组织动态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六、跨项目学习的治理研究

知识治理是指组织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对分散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目的是追求知识创造、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积累等各种知识活动效果的最大化(Grandori, 2001)*Grandori A. Neither hierarchy nor identity: knowledge-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2001(5): 381-399.。简而言之,知识治理聚焦于探索知识活动的组织制度安排。对于跨项目学习的治理机制,现有文献作了一些探讨,如Disterer(2002)指出,可设置“项目经验管理者”等职位,专门负责跨项目学习工作;Antoni等人(2005)提出,为避免有价值的项目经验流失,组织应使用完备的项目产品开发流程、专业的全时项目经理以及产品模块化等多种策略推动跨项目知识分享;Mainga(2010)*Mainga W. An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and typ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frastructure that supports inter-project learning in swedish consultancy firm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 2010, 6(3): 129-156.提出,可专门设置组织学习架构以推动跨项目学习,如制定相应的制度、程序和规则等;Jonas(2010)*Jonas D. Empowering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rs: How management involvement impacts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0(28): 818-831.认为,可通过平衡多个项目负责人、直线项目经理与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和明晰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来促进多项目之间的学习,进而提高多项目组合绩效;Zhao等人(2015)在实证研究后提出,为促进跨项目知识转移,可制定知识培训考核制度、设置知识中介人、营造鼓励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等。

七、研究展望

第一,加强对跨项目学习行为机制的研究。此前文献大多较笼统地分析跨项目学习的整体过程以及方式策略,而不同项目阶段对跨项目学习的知识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而有必要比较分析各个项目阶段的跨项目学习过程机制以及项目任务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此外,虽然有学者强调了探索式跨项目学习和利用式跨项目学习的交互作用对于项目能力发展的重要性(Brady & Davies, 2004),但未见有文献采用数理分析或仿真模拟等方法对不同类型跨项目学习行为的交互演化机理作深入的分析。

第二,深化跨项目学习影响因素的研究。(1)虽然关于跨项目学习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较为丰富,但已有文献很少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跨项目学习,因此有必要探索这些因素与跨项目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2)现有研究中的影响因素与跨项目学习的关系可能会随某些情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未来在研究跨项目学习影响因素时可增加对特定情境因素(如项目任务情境)调节作用的分析。(3)Zhao等人(2015)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同样的因素,但在知识源项目的特性表现(如知识源项目团队的知识治理努力)与在知识接受方项目的特性表现(如知识接受方项目团队的知识治理努力)对跨项目学习产生的影响作用可能不同。因此,在研究跨项目学习的影响因素时,有必要关注知识源项目因素与知识接受方项目因素的不同影响。(4)现有文献多基于国外的项目实践研究跨项目学习的影响因素,如不少文献关注正式制度的影响,但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与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迥异,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关系”等软因素对企业跨项目学习的影响可能比正式制度更为深远、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特色因素对跨项目学习的影响。

第三,丰富跨项目学习结果的研究。(1)现有研究大多关注跨项目学习对项目绩效或组织能力发展的影响,很少同时研究对这两种结果的作用机制。(2)已有文献虽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跨项目学习策略,但尚未研究不同策略的各自影响效应。(3)在不同项目情境或组织情境下,跨项目学习对项目绩效、组织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有所差异,但现有文献尚未研究跨项目学习与特定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项目绩效和组织能力发展。这些研究缺口都是今后值得探索的。

第四,拓展跨项目学习治理机制的研究。知识治理是当前的一个前沿研究话题,关注知识活动的组织制度安排。目前虽有文献分析了跨项目学习的组织管理机制,但尚未基于知识治理思想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如未见文献提炼出明确的跨项目学习的治理机制。此外,项目层面与组织层面的制度安排对跨项目学习的影响作用可能有所不同,今后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

第五,综合使用定量实证检验和定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于跨项目学习的研究,现有中文文献大多数采用探索性理论分析,缺少实证数据的支持,严谨性明显不足;外文文献大部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比较规范、严谨,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有时显得不够明确。而混合使用定量检验研究和定性案例研究的方法能够更加系统地探索各变量间的关系(Mingers, 2001)。Zhao等人(2015)的研究就表明,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融合在一个研究中,能使研究者获得更大范围的反馈观点,研究发现能互为补充,相互解释,可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因此,混合使用定量检验和案例研究方法是探索跨项目学习研究设计的一种趋势。

(责任编辑:曹守新)

2017-01-05

赵大丽,女,管理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刘闲月,男,管理学博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李立望,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双元性跨项目学习的前因及影响效应: 基于结构化理论”(项目编号:71502003)、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省传统集群企业短期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取:基于知识系统、动态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FJ2015C115)、北方工业大学专项“2016年度优势学科建设——工商管理”(项目编号:XN081)的部分研究成果。

C939

A

1003-4145[2017]04-0152-06

猜你喜欢
因素情境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解石三大因素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