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营改增:开出企业减负之花 结出发展增能之果

2017-05-03 12:05郭涛吴杰
新城乡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税办税税负

郭涛+吴杰

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目前,营改增试点工作已在我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效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改革目标。

改革之花:企业减负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总体上来说,就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增效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减税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的5月至12月,全省营改增试点行业实现应纳增值税435.74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91.08亿元,平均税负下降17.29%。其中四大行业减税32.55亿元,原营改增“3+7”行业减税58.53亿元;加上2016年1月至4月原营改增试点行业减税18.27亿元。从2013年试点至今,四川省营改增已累计实现减税329.30亿元,总体上确保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改革目标的实现。

实体经济受益最大。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的基本取向。随着四川营改增试点的全面推开,以工业企业为主的原增值税纳税人成为营改增的“净受益者”,获得来自试点行业的进项税抵扣额呈快速上升态势。2013年至2015年,以工业企业为主的原增值税纳税人从“3+7”行业增加抵扣减税分别为6.5亿元、33.9亿元、35.4亿元,逐步增加。2016年减税规模更是持续扩大,1月至4月原增值税纳税人从“3+7”行业增加抵扣减税10.1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可抵扣进项进一步增加,5月至12月除获得“3+7”行业抵扣减税59.64亿元外,还获得四大行业抵扣新增减税16.26亿元。因此,2016年,原增值税纳税人已合计减税86亿元,约占全部营改增减税额的44%。

小规模纳税人全面减负。小规模纳税人是营改增最广泛的受益群体,增值税从制度设计上就充分考虑小规模纳税人本小利薄的经营特点,对小规模纳税人统一实行按3%征收率简易征收,相较于原营业税5%的税率,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减税面达100%。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四大行业53.42万户纳税人中,小规模纳税人48.29万户,占全部试点纳税人的90.4%,5月至12月,税负平均下降26.98%。如果加上原营改增“3+7”行业,其减税效应更为可观,2013年至今,我省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共计74.98万户,占试点纳税人的88.52%,仅2016年因营改增减税就达20.28亿元,有力助推了小微企业发展。

改革之果:发展增能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助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稳增长和市场活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加快。营改增试点以来,四川省国税系统共接收地税部门移交的存量企业55.06万户,到2016年底试点企业已增加到84.7万户,全省累计新办试点企业29.64万户,增长53.83%,全省第三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其中,以鉴证咨询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新办企业增长迅猛,占全部新增纳税人八成以上,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孕育了新动能、涵养了新税源。2016年,四川省第三产业国税收入同比增长27.6%,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6.3个百分点,占全部国税收入比重超七成。其中,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核心行业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7.4%和35.8%。

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营改增不仅有效减轻传统制造企业税收负担,还有力引导制造企业不再因避税而选择“大而全”“小而全”组织结构,让企业更加集中精力和资源把主业做大做强,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辅业专业化,并与主业融合发展。同时通过打通二、三产业间抵扣链条,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促共进,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据统计,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后的5月至11月,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幅由1.0%上升到6.1%。

跨境服务贸易竞争力显著增强。营改增后,零税率及跨境免税优惠政策由单纯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延伸,为试点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扫除了税收障碍,激发了试点企业参与国际服务的积极性。仅2016年5月至12月,四川省就有1419户试点企业实现出口服务享受免抵退税额6692万元;208户试点企业享受跨境服务免税,申报免税销售额48.14亿元,其中四大行业105户,申报免税销售额26.39亿元。

改革之根:尚需施肥增养

承接红利倒逼企业改善管理。营改增作为一项税制改革措施,与直接减免税不完全一样。为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红利,企业要“应时而动”,根据制度要求的变化,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变,从产业链构建、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机制,使企业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升级。如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为快速适应增值税管理要求,及时调整和改进供给范围,修订内部发票管理办法、差旅费报销规定,加强员工营改增知识培训,更新财务核算软件。同时积极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促使企业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2016年5月至12月,该公司减税987万元,税负下降23.89%。

国税将以工匠精神做好服務。记者从四川省国税局了解到,全省国税系统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结合前期营改增运行情况,强化问题导向,完善工作举措,确保营改增试点更加平稳健康运行,充分释放营改增政策红利。一方面,深化试点分析。继续密切跟踪试点情况,加强税负及效应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营改增政策“大辅导”和税收执法“大督察”,查漏补缺,强基固本,帮助企业更好适应新税制,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完善试点政策。广泛搜集各方面对营改增试点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营改增政策调查研究,积极提出政策完善建议,推动政策更好落地见效。同时,继续深化便民办税。深入开展2017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扎实推进住宿业、咨询业等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工作,持续解决纳税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加快“12366蜀税通”办税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厅兜底的办税模式。

猜你喜欢
国税办税税负
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的基层实践与设想
国税视角下沈阳市大东区经济发展趋势研究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河北国税开设“云办税厅”助力“营改增”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黔西南:前5月国税收入增速跃居全省第一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