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2017-05-10 09:53戴凤洁宋卫国祝小波贺支支
中医药通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肾炎肾气证候

● 戴凤洁 宋卫国 祝小波 贺支支

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临床观察

● 戴凤洁1宋卫国2▲祝小波1贺支支2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化湿汤对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A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狼疮性肾炎(LN)病例,随机将收集的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祛湿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SLEDAI评分、ACA水平、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IgA-ACA、IgG-ACA、IgM-ACA)、SLEDAI评分、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通过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狼疮性肾炎 益肾祛瘀化湿 ACA

狼疮性肾炎(LN)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肾脏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常伴有明显肾脏损害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有报道称抗心磷脂抗体(A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性肾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2-4]。自1983年Harris等建立了检测ACA的方法以来,关于ACA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检测该抗体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既往中医药在治疗LN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有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故把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对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特色。笔者运用益肾祛瘀化湿汤配合西药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LN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病例主要收集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的设计方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全部为女性,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48.83±4.98)岁,平均病程(5.33±1.61)年,对照组平均年龄(50.61±3.76)岁,平均病程(6.51±1.48)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的分布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SLE分类诊断标准中的4条即可诊断为SLE[5],具有肾脏损害表现即可诊断LN[1]。SLE活动指数参照1992年制定的SLEDAI评分系统[6]。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蝶疮流注和水肿(慢性肾炎)相关内容拟定,辨证为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脱发,面部红斑,浮肿。次症:关节疼痛,耳鸣,夜尿多,食少纳呆,肢体麻木或疼痛,舌淡胖,或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迟无力,或细涩。具备主症中的三项,以及次要症状中的任意一项者,结合其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③经SLEDAI评分(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记分统计≥5分;④观察期间保证随诊,期间不再服用其它中药汤剂及成药;⑤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肿瘤、艾滋病、精神病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③出现狼疮性脑病、肾功能不全衰竭期或尿毒症期等严重内脏损害的LN患者;④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或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试验者及中途退出者;⑤正在服用激素及环磷酰胺、雷公藤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低盐低脂饮食。治疗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1mg/kg/d,最大量≤60mg/d,每日晨顿服,至8~12周后开始减量,每周减5mg,至中等剂量(隔日晨服1mg/kg)时,疗效较理想后继续减量,直至维持量(隔日晨0.4mg/kg),两组患者使用激素的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予以环磷酰胺治疗(0.4g/d,每半个月连续冲击治疗2天,半个月为1疗程,共冲击治疗10个疗程);并予以护胃、预防骨质疏松、抗凝(伴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治疗、不伴高血压患者常规治疗)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祛瘀化湿汤:山药30g,党参10g,黄芪25g,茯苓15g,泽兰10g,疳积草10g,陈皮9g,杜仲10g,鹿衔草10g,川芎10g,枫香脂3g,红花10g,桃仁10g,丹参10g,益母草10g,红景天6g,上述中药采用我院中药制剂室统一自动煎药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YZN-50)煎药,并用真空袋包装,每袋150mL,每次1袋,每日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均从治疗开始起观察3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症状改善指标 观察患者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按照证候分级量化计分,于治疗前后各记1次,主症分别以无、轻、中、重记0、2、4、6分;次症分别以无、轻、中、重记0、1、2、3分,舌脉象不计分。

1.6.2 实验室指标 ACA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法测定)、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

1.6.3 安全指标 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肾、肝功能等。

1.7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有关内容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4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24h尿蛋白定量下降无变化或增高。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SLEDAI等各项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抗心磷脂抗体(ACA)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ACA阳性例数治疗组76.67%,对照组73.33%,治疗后比较,ACA阳性例数治疗组43.33%,对照组56.67%,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合指数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ACA结合指数(IgA-ACA、IgG-ACA、IgM-AC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ACA结合指数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见表4、5。

表4 两组ACA阳性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表5 两组ACA结合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5。

2.5 两组不良事件及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感染3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感染2例,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0%;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使用CTX治疗后观察,治疗组出现粒细胞减少7例、明显掉发5例、胃肠道反应0例、月经紊乱6例,对照组出现粒细胞减少8例、明显掉发4例、胃肠道反应4例、月经紊乱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有关[1]。在肾脏疾病中,ACA与狼疮性肾炎(LN)的血栓形成、高凝状态有关[2-4]。现代药理研究发现[8-12],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枫香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叶任高[13]等认为LN的发病,以肾虚为本,热毒内蕴,瘀血停滞是贯穿疾病始终的特征性病机。根据这一病因病机特点,运用益肾祛瘀化湿汤紧扣病机,重在补肾,扶正固本,同时兼祛瘀、化湿。方中重用山药补益肾气,以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补后天以充养先天,共为君药。其中茯苓、泽兰、疳积草、陈皮为臣药,茯苓健脾利水,脾气健运,则水液得以运化,泽兰利水消肿,兼活血祛瘀,疳积草、陈皮消积导滞,四药合用助君益肾,补而不滞。《肾虚血瘀论》:“久病则虚,久病则瘀,虚可致瘀,瘀可致虚。”故在补益肾气的基础上佐以杜仲、鹿衔草、川芎、枫香脂、红花、桃仁、丹参、益母草,红景天等以助补肾、强筋骨,活血,祛瘀之功。本法重在益肾健脾以扶其正气,活血化瘀祛湿以治标,从而调和脏腑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LN可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1]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21-1330.

[2]钟 清,杜晓刚,陈恩静,等.肾脏病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2,23(12):1250-1251.

[3]黄建萍.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性肾炎[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4):315-317.

[4]张玉蓉,李义德,王立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6,28(5):360-361.

[5]MCH.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rthritis Rheum,1997,40(9):1725.

[6]王海燕.肾脏病临床概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60.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2-115.

[8]陆新良,钱可大.丹参抗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7):608-610.

[9]修 春,李铭源,宓穗卿,等.桃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24):1903-1904.

[10]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6-87.

[11]李秋怡,干国平,刘焱文.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8-1299.

[12]刘志林,倪士峰,刘 惠,等.枫香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6):513-515.

[13]叶任高,阳 晓.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近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9):515-5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贺支支工作室(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149号 )

1.江西中医药大学(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30004)

▲通讯作者 宋卫国,男,主任中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肾内科疾病的教学和中医临床工作。E-mail:SONGWEIGUO197108@163.com

猜你喜欢
肾炎肾气证候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加味济生肾气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及其自噬的影响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从“少火生气”论肾气丸补肾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