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薇:跑步前进的“马向阳”

2017-05-11 05:58
当代陕西 2017年4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贫困户村民

◎文/张 军(本刊记者)

马红薇:跑步前进的“马向阳”

◎文/张 军(本刊记者)

“马书记来到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向阳’了!”马红薇清楚地记得,这是她到志丹县双河镇向阳沟村报到时,村党支部书记康永强和她说的第一句话。

2016年1月,在省法制办任政府法律事务处副处长的马红薇被选派到志丹县义正镇王台村任“第一书记”,同年9月,由于行政村撤并的原因,又调任到向阳沟村。

“没想到这么俊个女娃娃,能下这么大的势”

王台村位于陕甘交界处,距县城70多公里,是志丹县最偏僻边远的一个山岭村。2016年春节刚过,马红薇从西安辗转8个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此时的陕北,仍然是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王台村山大沟深,村民居住十分分散。可即便如此,马红薇一下车,还是有不少村民围了过来,上下打量着她。“这么俊个女娃娃,一看就是个城里人,恐怕玉米高粱都分不清,跑到咱这山里头做甚来了?”村民们小声议论着。

不仅村民们怀疑,马红薇自己心里也没底。当天晚上,躺在宿舍硬邦邦的床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有先弄清楚村里的基本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马红薇眼前一亮。

王台村村民分散居住在山梁中,户与户之间喊话听得见,走过去却要大半天。连续一个月,马红薇“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挨门逐户“拉家常”,与村民一起劳动聊天、烧火做饭,倾听村民的心里话,了解村民的烦心事……

村上的道路大多是简易便道,年久失修,路况很差;全村841亩果园亟须升级换代,可没有技术和条件;村集体无企业、无收入,长远发展缺乏后劲……马红薇将这些实际情况迅速形成调研报告,不停歇地向自己的单位和市县两级包扶部门跑项目、争资金。

新建10亩高标准示范园,争取集雨窖项目55个,协调北京一家公司捐赠果蔬专用叶面肥;邀请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市县果业技术人员进果园“手把手”给果农传授技术;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2.8公里的砂石路维修资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新建10亩集体果园,村上从此有了集体积累……短短几个月中,马红薇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迅速有了解决的具体行动,村民们的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农忙时节,苹果树下,田间地头,村民们时常能看到马红薇瘦削的身影,给果树铺膜、拉枝、修剪,给庄稼施肥、除草、打药,俨然已成为一名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农闲时间,她邀请法律专家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村民依法维护权益、表达诉求、化解纠纷。“这女子有谱,不是来逛荡的。”“没想到省上的干部能下这么大的势,真正是把事当事干。”

有了王台村的经验,马红薇在向阳沟村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她如法炮制。每天的功课就是对村上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状况、村民生活状况和产业发展等重点情况进行认真细致调查了解,广泛征求群众对村上长远发展的想法、对产业建设的打算、对村集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要给村上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在我们撤离的那天,要能给村上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马红薇说。

要抓好党建,先要把党的阵地建好。“马书记刚来不到一个月,村部就焕然一新。”据向阳沟村村委会主任刘立荣介绍,先是粉刷了墙面、硬化了院落,对村部周边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接着接通了自来水,配齐了餐厅设备,改善了值班条件……

“不仅村容村貌不一样了,更重要的是人不一样了。”康永强感触颇深。

马红薇到任时,正值向阳沟村并村工作结束不久,新的班子刚刚组建,村干部的宗旨意识、执政能力、执行能力等都较差,村组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又难以拧成一股绳,开展工作阻力重重。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马红薇着力培养能干事、能担当、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她围绕“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议事决策”“说事评理”“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等主题开展活动,加强班子、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将思想道德修养好、工作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发展产业积极性高的党员和村民吸收进村“三委”班子,为村上的长远发展储备力量。

针对村里党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政策和理论领悟力不强的问题,马红薇利用“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还建起了党员微信群,并对部分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党员上门送学,确保全员参与。

党员干部思想统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村里的事就好办多了。

马红薇(左)在果园和村民一起劳作

杨树组漫水桥是村内的交通要道。由于桥面过窄,河道内泥沙沉积,每逢下雨,河水就从桥面上漫过,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马红薇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她多次奔波于省、县、村之间,争取相关部门的资金,省法制办的30万元专项扶贫经费已经在去年年底到账,预算总投资110万元基本到位。

在征求村民意见过程中,村干部担心村民会阻挡项目实施。没想到大家早已被马红薇的行动所打动:“人家马书记与我们非亲非故,对我们的事如此上心。况且修桥不只是方便我们,更为我们的后代解决了一件大事,还有什么理由说不?”

提升治理水平是“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马红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靠制度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村里重大事务和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同时,有效利用“问题墙”制度,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不遮丑、不回避,进行整改,并及时向村民反馈。

针对向阳沟村产业发展多元、征地拆迁赔偿问题和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马红薇和班子成员通过认真梳理,共列出问题清单18条,在剖析原因后,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共解决各类问题13个,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渐得到了提升。村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遇事充分沟通协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得抓紧时间,多为群众办点实事”

短短一年时间,马红薇先后在两个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间短、任务重。她每天都在为村上的事忙碌着。“‘第一书记’任期有限,我得抓紧时间,多为群众做点实事!”

“我婆姨的拐棍就是马书记给买的!”向阳沟村贫困户马志虎逢人便夸马红薇。马志虎的老伴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由于长期没有医治,双腿已经严重变形。马红薇第一次去马志虎家时,他老伴拄着一根柴禾棍,每挪动一步都非常吃力。没过几天,马红薇就托人从县城买来一根拐棍交给马志虎。“尽管只是一根拐棍,但这份心意太难得了。”

推动精准扶贫是“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工作。马红薇和村上一起建立识别机制,做到底数精准、流程精准、对象精准。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协调省法制办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通过发展家庭养殖和争取政策性收入等,2016年,马志虎家总收入达到17122元,向阳沟村15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

对于扶贫,马红薇有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仅仅靠国家的资金救助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创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产业,才能为贫困户给予经济上的长久帮助。”

向阳沟村靠近工业园区,有良好的地理优势。马红薇与村上干部积极联系社会机构、私营企业,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外流人员回归。同时,借着毗邻公路、紧挨县城的地理优势,巩固和壮大第三产业,建成商贸一条街,鼓励村民通过经营餐馆、烟酒副食店、运输业、洗车业、汽车维修等增加收入。

苹果是向阳沟村的主导产业。全村共有果园1280亩。对有果园的贫困户,马红薇促成农村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发展苹果产业,联系有关部门,确保苹果产业的扶持力度只增不减,重点在肥料、器具等方面加大投入,并以示范园、示范户为依托,引导果农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商业化程度。同时,利用集体闲置场地新建130平方米冷库一座,解决了向阳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的困境,为村上长远发展“造血”。

2017年3月,马红薇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百名优秀‘第一书记’”,被省妇联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村民眼里,马红薇是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马红薇说,越干越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需要干的事情多,只有坚定信心,跑步前进,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

(责任编辑 计科宪)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贫困户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