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生态美育探微

2017-05-12 03:01曹瑞先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育新课标美术

曹瑞先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山东 滨州 256600)

新课标视域下的生态美育探微

曹瑞先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山东 滨州 256600)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可见以新课标为纲践行生态美育刻不容缓,本文在梳理生态美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实施生态美育的重大意义和践行途径做了细致探讨。

美术新课标;生态美育

一、生态美育:新课标的题中要义

向学生们介绍以构建生态和谐为艺术追求之一的后现代美术风潮,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是美术教师的工作职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开篇即言:“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中注重环保意识的宣扬,实践生态美育理念的重要性。

以新课标为纲践行生态美育,首先要理清所谓“生态美育”的内涵。

伴随生态美学的兴起,生态美育作为生态美学的一个理论分支也被重视起来。那么。何谓生态美育?——“所谓生态美育,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也区别于生态审美教育,它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把生态原则提升为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情感,提高生态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重在进行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育。”

新课标中的环境教育理念与生态美育相呼应,生态美育又与新课标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因而,生态美育是美术新课标的题中之义,美术教育工作者须学习生态美育的基本理论,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精神而践行之。

二、生态美育:意义何在

生态美学是一门兼具哲学性和前沿性的学科,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涉猎前沿性美学理论,会对其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态美育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尤其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生态审美价值观的首要途径

生态美育,首要之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辨别自然之物何者为美,何者为丑。美术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以达到美术新课标所要求的:“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自然美以及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观,使其敏锐地辨别我们对自然的改造哪些合乎美的规律,哪些违背了美的规律。

(二)生态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其美术创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穿插对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物种灭绝等问题的讲解,能够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学生们认识到美术不仅是描画美丽的图画,更重要的是描画一个美丽的现实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比如教材中的《珍惜我们的家园》环保招贴画的创作课、《便笺盒的设计》等,都很好地起到了这个效果。

(三)生态美育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促其成长,并对提升学生人格修养的境界意义重大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面对的问题,每一个人对阻止环境的恶化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幼年即担当起这份责任,是学生成长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生态美育教育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站在自然界的立场上考虑人类的所作所为,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的关心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的思考向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天地境界”不断接近,这正是美育的终极存在意义。也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

(四)生态美育对于构建社会和谐,对于人类社会的永续存在与发展、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对学生进行生态美育,对于成功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显然意义重大。这是生态美育的现实指归。今天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掉的,贯彻生态美育,培养下一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意识,就是为人类的未来签上一张教育的保险单。

三、践行生态美育之途

生态美学离开了生态美育的实践,恐怕很快会沦为空洞的说教。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终也要靠广大美术教师去身体力行。

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贯穿生态美育的理念?结合美术新课标划分的四个美术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可概括如下。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融入生态美育理念,让学生通过对艺术美的体味,去感受自然美的魅力,并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和生态解读

中外画作中不乏以表现自然美、生态美为主体的佳作。

国画山水所讲求的心有万象、物我合一的创作状态,天马行空、务求神似的表现手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是对学生进行生态美育教育的绝佳材料。中国古典画论有这样的理念:“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对自然的尊重更甚于现代的我们。

国外画作中,像夏加尔的《我和我的家乡》,学生对这类抽象画作一般感到难以理解,而引导学生从生态的角度去阐释则不失巧妙:整幅画作表现的,其实就是人与动物在理想环境中和谐共生的田园生活,是画家勾画出的人类对已逝家园的乡愁。

此外,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在中外建筑的欣赏、现代城市艺术的欣赏、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课程任务中都与生态美育密切相关,教师要力求讲解得透彻深入。

夏加尔《我和我的家乡》

(二)在美术课的设计应用、创作表现环节中,尽量增加环境保护因素,并将是否符合环保理念作为对学生作品的评判标准之一

当今的美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制作课程,而这些制作课程又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美术教师应教导学生在手工制作和图画创作过程中融入生态意识,并将生态意识注入到最终的评判中。例如制作便笺盒的课程,以“珍惜我们的家园”为表现主题的招贴画制作课,以“绿来自我们的手”为主题的手抄报与黑板报制作等,都需要美术教师以生态美育为教学重点。我校画室至今保存着往届学生利用废旧报纸搭建的航船模型,让学生们每每看到都产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三)着力在美术写生中进行生态美育,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造化之美,明晓建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娴熟地表现自然美

写生一直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自然环境中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或许比我们在课堂上向他们灌输环保意识更为有效。英国卢卡斯教授提出的三种环境教育模式中,“在环境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environment)被认为是最为高效的。的确,学生们身处自然之中,眼观虫鸟花树,静听清风过耳,细察万物之萌动,顿悟天地之生机,又怎会创作不出表现生态美的佳作?

(四)在各项综合性探索教学中力行生态美育,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进生态意识

依照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探索性学习应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理念。“探究性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其发展在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探究性学习与生态美育相结合,对两者都不无裨益。例如,我指导学生表演了一场“环保服装秀”节目,从一开始,学生们就积极主动地向乡邻们收集旧CD、塑料纸等各种废旧材料,然后他们自行设计服装样式,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裁剪拼贴,又经过若干次彩排,终于在我校体育节开幕式上将节目成功推出。在八年级下册教材《做一回服装设计师》的课中,我放手让学生们去自我探索,激发他们的自主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探索性学习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增进了环保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语

美术新课标,在义务教育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实践,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无论从美育理论上还是教学实践上都需要完善。这种情况对于我们美术教师而言显得任重而道远。而在实践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尤为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生态美育孤立来看,而要将其与新课标中的其他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理念等)结合起来,为美术教育探索新的模式。

三河湖实验学校环保服装秀

[1]丁永祥,李新生.生态关育[M].郑州:河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4.

[2]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G

A

猜你喜欢
美育新课标美术
论公民美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