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2017-05-12 14:49李小平张海音宋立升
中国性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李小平 张海音 宋立升

[摘要]目的:了解性关系障碍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性关系障碍患者,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399)来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以MMPI中si得分来划分为内外向(si<50,划分为外向;si>50,内向),比较性取向问题的性关系障碍患者与常模的得分差异,比较内外向、不同性别、不同求诊方式的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差异。结果:共有54例性关系障碍人群,其中48例是因性取向问题而来的(占88.9%)。因性取向而来的性关系障碍人群在SCL-90中7个因子(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强迫、抑郁、敌对)得分高于常模标准。女性MMPI中的Mf和Pt量表上得分低于男性。内向人群在SCL一90中的9个因子(躯体、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强迫、抑郁、偏执和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外向人群,在MMPI中的4个因子(Hs、D、Pt和sc)上得分高于外向性人群。自身而来的人群仅在MMPI中的D量表得分上高于陪同而来的患者。结论:因性取向问题而来的性关系障碍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常模普通人群,内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外向性,自来就诊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关键词]性关系障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性关系障碍是指由于性身份或性偏好异常,导致与性伴侣建立或维持关系有困难(ICD-10)。性关系障碍人群中包含因性取向而困扰的同性恋人群,尽管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已将性取向问题排除在精神障碍疾病外,但因其性取向身份所伴随的心理问题,仍被视为同性恋的心理问题。目前同性恋成因尚不明晰,该人群近年来为HIV病毒性传播的最大比例人群,以及其物质滥用等问题,致使该人群的不良生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干预的社会问题。同性恋体验到其作为少数身份群体的压力,包括来自外部的他人偏见、不被理解,来自自身的隐藏其身份等。研究调查发现,认同而不“出柜”是大多数同性恋者生存现状。使用该种策略的人群,时常面临着周围人的压力,特别到了适婚年龄,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期待,因而其体验到慢性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分析性关系问题求诊的门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性心理健康科学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就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门诊的性心理门诊,经主任医师诊断为性关系障碍,再根据患者的主诉内容,纳入以性取向问题的性关系障碍患者。排除标准:已婚;诊断为其他精神疾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的效度量表(矛盾对>5对表明未认真作答)。共有54例因性关系障碍就诊的心理咨询患者,有1例异性恋患者因婚外情而咨询,有5例已婚患者本身为同性恋,因夫妻性生活担忧而前来咨询,48例为未婚性取向问题来就诊,占88.9%。

1.2研究方法

收集一年来所有初次就诊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家庭和睦程度)、诊断、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测试结果。

1.3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信息:包括如前所述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诊方式等。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成分。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399):包含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包含疑问(Q)、说谎(L)、诈病(F)和校正(K)量表,10个临床量表包含疑病(Hs)、抑郁(D)、癔病(Uy)、精神病态(Pd)、男性化-女性化(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和社会内外向(si)量表。

1.4统计工具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标准为双侧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48例患者纳入该研究中,年龄18-36岁,平均(25.08±4.36)岁,男性32人,女性16人,自来12人,他人陪同而来的36人。根据MMPI的si量表来确定内外向(si<50,定义為外向,si>50,为内向),内向27人,外向21人,然而仅33人完成了SCL-90问卷。

2.2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性关系障碍患者除躯体症状、偏执症状方面不存在差异,其他方面得分均大于常模标准。见表1。

2.3不同性别性关系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

男性与女性关系障碍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敌对因子)得分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MPI得分上,女性在Mf和Pt得分上低于男性得分。见表2、表3。

2.4不同内外向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

内向性关系障碍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外向患者得分,在Hs、D、Pt、sc量表分上显著高于外向性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得分。见表4、表5。

2.5不同求诊方式性关系障碍患者的SCl-90得分比较

陪同来与自来的性关系障碍患者的SCL-90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陪同来的性关系障碍患者在D、Mf量表得分上低于自来患者。见表6、表7。

3.讨论

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为性关系障碍中的因性取向问题而来就诊的患者,其占性关系障碍人群的88.9%。结果显示其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标准,这与以往关于同性恋关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结论大体类似。然而,在躯体化和偏执方面,本研究样本与常模得分不具有差异,这比以往结果有所提高,可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国家设计发展适宜于同性恋人群的旅游商业,加之教育的干预作用,恐同不再如以前那么严重。同性恋人群也越来越能够接纳性身份认同,其心理健康状况整体稍有改善,其不再使用偏执固执、躯体化的方式来应对周围压力了。

男性性取向关系障碍人群在SCL-90量表的10个成分上得分与女性相比没有差异,但在MMPI量表中,女性在Mf、Pt量表上得分低于男性得分,这提示男性的心理状况低于女性,男性更傾向于认同女性特质,如敏感、易思虑、常苦恼,久而久之易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许毅分析男性同性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男性同性恋的MMPI编码型为27型,存在抑郁、焦虑、紧张、提心吊胆,比较敏感,人际交往中,处于顺从、被动依赖地位,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内向性格的性关系障碍人群的心理状况差于外向人群。弗洛伊德将性视为是人格的重要部分,性本能属于生的本能,包含有巨大的能量,一旦单纯固着在性生理上,性本能将产生强烈的压力。如果将性本能扩大化,在广义的角度上去运用性本能,那么创造、创新便都是性本能的产物,后期精神分析学家温妮科特也特别重视性本能给个体带来的创造性活力,是具有生长性意义的。外向性格的患者与他人交流、沟通,将性的动力疏解开来,将这种性能量化解掉,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达到表情达意,创造新事物的过程。而内向人群如若仅仅停留在自身难以化解的能量上,将性之事更多聚集在自身,易折腾自身。另一方面,外向的人与人沟通交流,获得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更大,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因而,同性恋人群在隐藏自身性取向的事宜上,内向的人群较外向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就诊的缘由可能是源于其本身的冲突,因而想寻求医生的帮助。有父母或朋友来陪同的人群,也有自身前来求诊的。自身而来的,大多数对自己的性取向持隐藏态度,如前述所称呼的认同而不出轨,但其体验到强烈的社会压力致使其难以梳理情绪。而陪同而来的,大多是由父母要求而来,父母希望临床求诊能够改变性取向,这类人群的特点更认可自己的性取向。陪同来就诊与自来就诊的比较发现,自来就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在MMPI临床量表D、Pt得分上高于陪同来的,提示自来就诊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陪同来的人更认可自己的性取向,并坦诚而谈,并不成为自身的负担,父母关注到他们,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而自来的人群较之于陪同而来人群,是独自承受着心中的情节,带着隐藏的不被允许表达的情绪前来就诊,寻求支持,因而就诊的时机之时其抑郁、焦虑、紧张、提心吊胆、敏感度更显严重。

4.研究局限性和未来进展

本研究样本取自临床就诊的性关系障碍人群,主要针对性取向的就诊患者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对于未就诊的性关系障碍人群的适用存在局限。本研究所取样本为18~36岁的青年群体,对于步人中年的性关系障碍者的心理健康未有涉及,未来可纵向观察分析中国背景下以性偏好困扰致使求诊的性关系障碍者的生活状况,为少数群体的社会关怀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