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师道

2017-05-17 11:19顾瑾仪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人师文法傅斯年

顾瑾仪

书信是记忆的扉页,是情感的载体。一段或长或短的文字,就可以让你窥见几分古旧的时光。

陈寅恪曾写过这样一封信:

今决计不南行,特陈其理由如下:清华今年无春假,若南行必请假两礼拜……

别有一点,则弟存于心中尚未告人者,即前年弟发见清华理工学院之教员,全年无请假一点钟者,而文法学院则大不然……

这是一封给他的朋友傅斯年的信。彼时,正在清华任教的陈寅恪因为忙碌,已两次拒绝傅斯年的邀请,心里深感愧疚,便提笔写了这么一封信。

言语中透着诚恳真挚,即使时隔良久,再细细品读,也能感受到陈寅恪面对着这薄薄的信纸,所流露出的为人师与为人友的感慨。那时的清华,文法学院教师请假成风,而理工学院却个个敬职敬业。陈寅恪面对这样的情况,情不自禁为文法学院的未来担忧,为清华学生而担忧。他秉着师者的道义,心系着民族未来与希望。因此,即使面对着情同兄弟的老友的一再邀约,他也始终坚定着,坚定着为人师的操守:绝不请假。

师者贵道,知道,明道。陈寅恪以一个学者的形象,生生地将这千百年来众多大家所一再强调的道义——师道,简明而深刻地剖析在一张信纸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国文人的傲骨与良知。他知道,他面对的是一群积极求索的学子,是这事业的接班人。于是他将为人师的道义深深刻在自己心中,时刻不忘,时刻做到。

师者贵道,得道,守道。有些人尽管说着深明大义,但在私利与众益面前,却总是“义无反顾”地奔向自己的利益。但陈寅恪不,他明确着自己的道,师道;他守候着自己的道,师道。他时时不愿忘,也不能忘。因此即便面对傅斯年这样的友人,他也能坚定不移。穿过那些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仅仅是一个教科书似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有情有义。他能凛然面对颓废的风气,不露半分胆怯,却在好友面前难以自持,忍不住诉说心中的困惑,忍不住表述内心的彷徨。这样有血有肉的陈寅恪,才是我们敬仰的,我们钦佩的。不冷硬,但精神强大;不懦弱,但内心柔软;不自私,但也有着常人的思索、常人的忧虑。得道,也守道。

知道,明道,得道,守道。穿透記忆的扉页,我们看到他——为师练达。恪尽职守,不负其名。

【教师点评】

文章紧扣“师道”,步步深入地阐述了“知道、明道、得道、守道”的论证思路,小作者将陈寅恪坚守的“道”结合书信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演绎得淋漓尽致:文章起笔由其写给好友傅斯年的信入手,将陈寅恪内心的担忧与彷徨展示在字里行间。心忧国家,心系学生,才会将书信写得“入情入理”。其次,将陈寅恪此时的心理世界真实地展现出来,既将兄弟情深倾泻而出,又把忧国之情写得喷薄无遗。将自己对故事素材的透彻理解,融入文字,结构严谨,文字犀利而老到。

(指导教师/夏年凤)

猜你喜欢
人师文法傅斯年
基于Java的递归下降语法分析器的实现
傅斯年与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傅斯年的善举
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加强师德建设,锻造“经师”兼“人师”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新视角探究
教育精英化还是平等化
文法学校见证英国两党争斗
听于漪老师讲如何做“人师”
铮铮硬骨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