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与预测

2017-05-30 10:48周菁李红
东南亚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

周菁 李红

摘要: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和投资疲弱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为4522.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方顺差597.7亿美元,顺差额同比收缩27.8%。中国与越南和柬埔寨的贸易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越南首次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额有增有减,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贸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与泰国贸易呈小幅度的增长,中泰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新贸易额,中菲贸易稳步增长。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均保持稳定的协整及关联关系。预测2017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增长势头和优化空间。

关键词:中国;东盟;货物贸易;数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2-0003-06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sluggish global economic recovery and weak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the total trade Volum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2016 was US$ 452.21 billion, down about 4.1 per c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 Chinas trade surplus was US$ 59.77 billion, decreased about 27.8 per cent of the trade surplus last year. The bilateral trades of Sino-Vietnam and Sino-Cambodia have maintained the steady growth; Vietnam surpassed Malaysia for the first time has become Chinas largest trade partner in ASEAN.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6 old ASEAN members have both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the trade of Sino-Malaysia and Sino-Singapore witness a great decrease, but Sino-Thailand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the trade volume of Sino-Thailand for the first time has exceeded Sino-Singapore. Analysis by econometrics test shows that the trade series of China-ASEAN, and its counterpart of Japan and Korea with ASEAN, have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Basing on the statistical model, we predict that the China-ASEAN trade in 2017 will keep a sustainable growth rate and retain optimized space and trend.

Key Words: China; ASEAN; Trade in Goo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一、总量与增速的平稳性

2016年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和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年。2017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不断深化、经贸合作飞跃发展、人文交流更加密切,但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贸易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为4522.1亿美元,比2015年下降4.1%,低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下降比率(6.8%)。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559.9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进口1962.2亿美元,同比增长0.9%;中方顺差597.7亿美元,同比收缩27.8%;双方贸易依存度(即双方贸易额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略有提升,达12.3%。中国连续8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6年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美国),双方的贸易伙伴地位得到巩固。

分年度看,从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到2002年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的贸易总额从79.6亿美元增加至547.7亿美元,增长率远高于同期中日、中美、中韩贸易增长;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千亿美元的大关,达到1059.0亿美元;2009年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当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130.1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12年开始,中国—东盟贸易额转为中方顺差,且连续5年为中方顺差。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以来,双方贸易额从1991年的79.6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4522.1亿美元,年均增长18.0%。

分季度看,2016年中国—东盟贸易额从第一季度的986.5亿美元上升至第二季度的1139.6亿美元,略升至第三季度的1162.5亿美元,最后在第四季度攀升至1315.2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额一季度明显下降,二、三季度出现企稳,四季度实现正增长,全年呈现前低后高、逐季回穩态势。

分月度看,(1)中方出口方面。2016年,中国对东盟月平均出口额为220.3亿美元。其中,2~3月的出口额在此均值之下,其中春节所在的2月份的出口额最低,仅为143.5亿美元,从10月份开始出口额每月稳步上升,至12月份达到峰值,为260.5亿美元。纵观2016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继3~5月连续的增长之后,6~9月连续出现了下降,而其他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2)进口方面。2016年,中国从东盟月平均进口额为163.4亿美元,其中,1~7月的进口额均低于平均值,且春节所在的2月份进口额最低,仅为108.7亿美元,峰值出现在12月,为218.9亿美元。(3)12月当月进出口额为479.4亿美元,为2016年各月进出口额的峰值,相较2015年12月的峰值452.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额为260.5亿美元,同比下降2.2%,环比增长8.0%;进口额为2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长8.3%。(4)计算对比增长速度的离散差异程度显示,2016年内各月中国对东盟出口额与上一月份的环比值在-36.3%~50.8%的区间波动,波幅比2015年的区间(-21.4%~12.0%)宽、大;各月中国从东盟的进口额与上一月份的环比值在-25.9%~42.5%的区间波动,幅度比上一年的区间(-23.8%~34.7%)宽、大。(5)贸易差额方面,中方每个月都为顺差,9月的顺差额最小,为32.5亿美元;1月的顺差额最大,为87.2亿美元。

二、结构及优化的渐进性

从贸易国别来看,如表1所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与上一年相比有增有减。(1)贸易总额方面。2016年,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中的柬埔寨和越南的贸易总量保持了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对柬埔寨贸易比上年增长7.4%,中国对越南贸易比上年增长2.5%,中越贸易总额超过马来西亚,越南首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对缅甸贸易同比下降18.6%,对老挝贸易同比下降15.7%,降幅均收窄;在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中,对马来西亚贸易额连续两年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10.7%,贸易额降至868.8亿美元;菲律宾2016年经济增速领跑东盟10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同比增长3.4%;中国与泰国的贸易额有小幅度的增长,而与新加坡的贸易总额同比下降11.4%,中泰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新贸易额。尽管中国与东盟部分成员国贸易增速下降,但仍好于世界经济的整体表现。(2)出口方面,中国除对菲律宾和柬埔寨出口分别保持11.9%和4.4%的增长之外,对其余东盟成员国的出口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越南仍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出口市场。(3)进口方面,中国对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文莱的进口与上年相比均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为24.5%、4.1%、7.6%、24.5%和105.5%),对缅甸进口下降幅度最高,达24.8%。(4)贸易差额方面,中国对马来西亚和老挝持续逆差,分别为115.5亿美元和3.7亿美元,对泰国转为14.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对其他东盟成员国则均为顺差,其中,中国对越南和新加坡的顺差分别为239.7亿美元和185.3亿美元,是中国对东盟主要的顺差来源。

在中国国内分地区看,如表2所示,2016年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东盟的贸易额下降,只有少数省(直辖市、自治区)保持增长的趋势。广东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继续稳坐对东盟贸易额前三甲的宝座,前三甲对东盟的贸易额占中国—东盟贸易额的比重为59.0%,较2015年(55.6%)上升了3.4个百分点。其中,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额为11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额为933.9亿美元,同比下降2.4%;江苏省对东盟进出口额为5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7%。从地理位置上看,东部沿海省市对东盟贸易额显著高于中西部省区,其中,浙江省、山东省和福建省与东盟的贸易额分别为331.3亿美元、274.2亿美元和247.7美元,且对东盟出口额均呈正增长,增幅分别为0.5%、5.9%和1.1%。在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下降的大背景下,北京市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速超过两位数,进出口额为2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北京市对东盟出口额为9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0%;对东盟进口额为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此外,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交往的中心地带,与东盟货物贸易也呈现增长趋势,与东盟进出口额为2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与东盟贸易额占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7.9%,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

三、横比及与亚太区域贸易环境的关联性

从横向看,2016年东盟与亚太贸易大国的贸易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大部分呈现下滑态势,局部为增长。(1)中国对东盟的贸易总额降幅(4.1%)最高,但低于中美、中韩贸易总额降幅。(2)日本对东盟的贸易总额为1880.2亿美元①,较上年下降2.7%,日本对东盟的顺差额为32.0亿美元,贸易差额较小。(3)韩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为1188.4亿美元,同比下降0.9%,韩国对东盟的顺差额为302.2亿美元。(4)美国对东盟的贸易总额为2208.9亿美元,同比下降2.6%,继续保持对东盟较高的贸易逆差。各方互利互惠、相互依赖,共同成为拉动区域经济与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见图1)。

从中国、日本、韩国、美国2015~2016年各月对东盟的贸易额及其同比增速走势看(见图2),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2015~2016年增速在0值附近上下波动,反映出近两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1)贸易总量增长方面,2015年年初,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对东盟贸易额的增速波动较大,之后在波动中趋于收敛;整体上,2016年的波幅比2015年收窄。(2)对东盟出口方面,2015年,中国对东盟月度出口同比增速波动较大,2016年第二季度出现小幅增长,但2016年下半年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前三季度,日本对东盟的月度出口都呈同比增长趋势,2015年年末至2016年上半年出现负增长,但在2016年下半年转为正增长,增速持续回升;2015年,韩国对东盟的月度出口额持续负增长,从2016年开始转为正增长,整体有向好趋势;美国对东盟的月度出口同比增速与韩国类似,2015年增速多为负值,2016年出现回暖,年底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3)从东盟进口方面,中国从东盟的进口额在2015年多呈同比下降趋势,但从2016年开始出现正增长,从8月开始出现两位数的高增长;在2015年和2016年的大部分月份,日本从东盟的进口同比增速为负,只有少数月份有个位数的正增长;韩国从东盟各月进口同比与日本类似,绝大多数月份的进口额都呈同比下降趋势,且2015年各月均呈两位数的负增长;与其他国家不同,2015年各月,美国从东盟进口同比增幅均为正增长,2016年除了4月、9月和10月出现个位数的负增長之外,其他月份均为正增长。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2006年1~12月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4国与东盟之间的进口额及出口额共8组132个月度贸易额面板数据,做平稳性(单位根)、协整性检验(cointegration test, 输出的有关图表与参数从略)以及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对东盟出口(ax)为自变量,从东盟进口(am)为因变量,设定面板协整模型如下:

logamit = α0 + α1 logaxit + εit

i = 1,2,…,N;t = 1,2,…,T

上式中,logamit为i国家t时间(月份)从东盟的进口额的对数;logaxit为i国t月对东盟的出口额的对数;α1表示当αx变化1%时αm的变动幅度,εit为随机误差项。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参见表3):①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对东盟出口额对自东盟进口额的影响中,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4个国家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各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 4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会显著促进其从东盟的进口额增加,且这一趋势在中国、日本、美国这三国与东盟的贸易中较为明显;在东盟与韩国的贸易中,该趋势虽有体现,但相关程度低于中国、日本、美国贸易联系中所体现的趋势。③不同国家对东盟进出口效应系数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各国出口对进口的长期效应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贸易成本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行业优势差异所致。

对上述数据做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如表4所示。①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依次与中国自东盟的进口、美国对东盟出口、美国自东盟进口、日本对东盟出口、韩国对东盟出口、韩国自东盟进口存在正相关;中国自东盟的进口,依次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美国对东盟出口、美国自东盟进口、日本对东盟出口、日本自东盟进口、韩国对东盟出口、韩国自东盟进口存在正相关。② 8组时间序列之中,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对东盟进出口之间基本上都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说明这4个国家对东盟的贸易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③ 8组时间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对前132个月度进出口数据协整检验的结果与上一年用前120个月度数据分析的结论基本相似,即随着数据样本量的增大,中国—东盟的贸易关系与日本—东盟、韩国—东盟、美国—东盟的贸易关系都越发显著。

总体而言,各国与东盟的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会刺激该国自东盟进口贸易额的增长。在东盟对外贸易交流中,进口额会伴随出口额的变化发生变化,且这一变化在中国、日本、美国三国对东盟的贸易联系中尤为显著。中国、日本、韩国对东盟贸易的发展在整体上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些均从侧面反映出东盟“10+3”合作机制初现成效,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及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深入发展,不断强化亚太区域贸易环境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四、前景及增长的持续性

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疲弱,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也持续下降,但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下降并不完全是坏事,反而有助于双方优化贸易结构,倒逼产业结构调整①。在未来一年里,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经贸合作方面,自2015年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宣布建成以来, 一体化进程顺利推进, 为东盟的发展带来机遇。其中, 各国结合自身优势, 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型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支出等,为经贸增长带来积极因素。然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低迷以及投资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为其带来一定风险。

在相互投资方面,东盟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国企业投资主要涉及贸易、物流、建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等领域。目前,中国和东盟10国作为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正式运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推进。

在政治交流方面,双方高层领导人会晤不断,2016年9月10日,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就任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华期间,越方代表团参与了50多项活动,并与中方共同发表了包括15点内容的联合公报,签署多项重要合作文件。2016年10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柬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编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2016年10月18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问中国,中菲关系迎来新起点。越南、柬埔寨和菲律宾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国家。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会晤既能巩固和深化双方的传统友谊,也将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发展战略深度对接,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受阻、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诸多不利因素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此外,越南与欧盟的《越南—欧洲自由贸易协定》拟定于2018年正式生效。欧盟目前是继中国之后的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越南将成为欧盟企业进入东盟的重要门户。《越南—欧洲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或致中国相关产业向越南加速转移,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合历史数据与计量模型,笔者预测,在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双方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17年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将保持向好趋势。贸易增速下滑将对中国与东盟优化贸易结构、推进产业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产生更大动力,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②。在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下,中国将在更高水平上与东盟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携手完成202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

(責任编辑:颜 洁)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对东盟旅游业带来的机遇探讨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印尼与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