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广电:以“新闻立台”夯实县级台影响力

2017-06-08 02:01文/胡
中国记者 2017年5期
关键词:义乌市义乌广电

□ 文/胡 滨

义乌广电:以“新闻立台”夯实县级台影响力

□ 文/胡 滨

义乌广电通过强化改革、不断开发新节目、加强收视和质量考评、融媒体运作等一系列方式夯实了影响力,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新提升。

义乌广电 新闻立台 影响力 新闻节目

义乌市广播电视台面对困境,充分认识到新闻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体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立台之本,自2014年以来,不断强化新闻意识,优化新闻采编机制,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战略,夯实宣传阵地。不仅实现了电视频道收视率的逆势上扬,频道组收视份额从2014年的8.7%(尼尔森收视数据)上升到2016年的13%,在浙江引入尼尔森收视调查的县级台中名列第一;电视广告收入也止跌趋稳。同时,依托于广播电视新闻主体进行的融合传播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破体制束缚,解放“新闻产品生产力”

从2014年开始,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开始推动集团化改革,努力突破体制束缚,解放“新闻产品生产力”。2015年7月,义乌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成立义乌广电传媒集团。

一是优化采编流程。大刀阔斧地对内部机构进行重新设置,确立编委会领导下的中心负责制,吸收首席记者等业务骨干加入编委会,增强新闻采制的规划和策划能力。设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传播需求。

胡 滨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二是优化分配机制。以岗位管理代替原先的“大锅饭”机制,对各岗位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多劳多得。打破原先只有行政晋升渠道的机制,设立首席记者、工作室、制片人等业务晋升渠道。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充分激发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目前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已设立2个工作室,10个栏目实行制片人制度。在2016年进行的岗位竞聘中,一批行政干部转为业务带头人,为义乌广电业务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是优化广电文化。成立摄影、摄像等多个俱乐部,以专项资金的方式鼓励举办各类业务沙龙,努力形成团结、拼搏、创新、创优的新广电文化。

二、不断开发新节目,打造高收视率板块

2014年以来,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每天自采自制节目时间增加了200多分钟。2016年,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15%上升到23%,对收视的贡献度达到了54.4%。

一是明晰频道定位。通过对收视率和收视市场的分析研究,频道定位进一步明晰:新闻频道逐步确立了新闻的特色,《义乌新闻》强化时政性综合新闻,《今晚播报》主打民生调查特色,同时还开办了深度调查类栏目《特别关注》等;商贸频道突出商贸特色,《义乌商贸新闻》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二是重视节目编排。以大时段编排“留住”观众。目前,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时间已形成时长70分钟的本地新闻节目带,商贸频道晚间黄金时间形成了时长125分钟的民生和商贸服务节目带,努力打造高收视板块;

三是注重新栏目研发,加大改版力度。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围绕两个方面来研发、推出新节目:一方面是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如《特别关注》栏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充当市委市政府的“推土机”。另一方面是满足观众的需求。如《今晚播报》栏目的时长原为20分钟,延长至45分钟后容量大幅增加,群众关切的大量选题得到了关注。日播调解类栏目《同年哥讲新闻》,深入观众,急观众之所急,调处各类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创新报道方式。不断创新各类主题报道,从基层、人物以及市民的反响入手,反映当地政府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需要,针对社会舆论热点主动设置话题、引导舆论。义乌广电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城市有机更新等容易产生热点问题的领域,主动作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收视和质量考评,打造品牌节目

义乌市广播电视台不断创新节目监评方式,强化收视和质量考核,努力打造品牌节目。台总编室牵头专门组建了由五名副高职称以上采编人员组成的节目质量考核小组,对每天播出的每条新闻进行考评,评出A、B、C、D、E五个档次,其中A档为责任编辑打分的200%,B档为责任编辑打分的150%,D档为责任编辑打分的70%,E档则不得分。内部专业监评的建立,有效杜绝了记者偷懒应付稿件,激励采编人员挖掘新闻,做好新闻。同时,义乌市广播电视台还建立了一支由15人组成的社会监评员队伍,从观众角度对节目进行监评。有力的质量监控有效地提升了节目质量,目前,义乌市广播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天天有谈头》《特别关注》等新闻栏目收视率持续提升,商贸频道形成了多个收视率在2%以上的节目。

四、加强业务训练,提升人员素质保障

新闻立台战略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新闻采编播团队。义乌市广播电视台通过职业培训和主题月活动,提高了采编播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是组建专门的业务学习培训平台。专门设立了“广电大讲坛”和“业务交流会”两个业务学习培训平台。广电大讲坛由骨干记者和采编人员分享经验,业务交流会则通过同类题材纵向和上级台比较,横向各栏目对比的方式展开,好坏优劣一目了然,“比较学习”成效明显。

二是主题月活动补齐短板。每个月梳理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学习。如时政新闻主题月活动,着力解决会议新闻过于程式化的问题。民生新闻主题月活动,重点解决民生新闻如何鲜活化、接地气等问题。

五、立足“新闻立台”,扩大全媒体影响力

新闻立台,立的是全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此,义乌市广播电视台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媒体融合,着力改变广播、新媒体新闻传播乏力的局面。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中央厨房”机制。2016年义乌广播电视台开始打造自己的“中央厨房”。以原新闻综合频道为基础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以时政新闻部为基础成立全媒体采访编辑部。

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广播、新媒体采编力量不足的状况。原来广播、新媒体的新闻以编辑为主,基本没有自己的采访力量。成立全媒体采访编辑部有效解决了广播、新媒体采编力量不足的状况。

其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义乌广电探索出统分结合的融合之路。创新地在全媒体采访编辑部设立广播、新媒体的虚拟编辑岗位,广播、新媒体的稿件终审仍属原部门,最大程度地保留广播、新媒体的特色。

最后,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重大事件由指挥中心协调各栏目采编人员共同参与。

二是加强栏目联动,增强“复合”传播力。在播出形式上,义乌市广播电视台一是坚持突发新闻新媒体首发。二是时政新闻在电视播出后,重点稿件由新媒体进行推送。仅2017年1月,义乌电视台播出的新闻经新媒体推送后就6次获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点评,大大增加了传播影响力;三是各栏目打通,对重要稿件联动、滚动播出。如有的曝光稿件,一个栏目播出不足以引起关注,多个栏目跟进滚动播出,产生了很好的叠加效应。如《这样的快餐你敢吃吗?》,最早在《今晚播报》栏目播出,反应并不明显,但节目在《同年哥讲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后,相关部门再也坐不住了,双休日就展开行动进行整治。

(作者是义乌广播电视台台长)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义乌市义乌广电
下车镇赴义乌招商引资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义乌展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