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2017-06-08 05:50李晓光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间质性乙酰特发性

李晓光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李晓光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胶原水平、6 min步行试验及HRC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血清Ⅲ型胶原水平、6 min步行试验及HRCT评分表现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低分子肝素;乙酰半胱氨酸;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当前临床对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是属于一种具有复杂性的弥漫性肺部疾病[1],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等,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长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37~64岁,平均(47.25±3.4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6~65岁,平均(47.17±3.3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心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国药准字:H33021207)治疗,0.5 mg/kg,每天1次,连续用药1个月后将药物剂量减半,最低用药量不得低于2 mg/d,再进行连续两个月治疗;后给予环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2026738)口服治疗,初始剂量控制为25~50 mg/d,间隔1周增加25 mg,连续治疗3个月,最大用药剂量不得超过150 mg/d。观察组采用低分子钙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内容及方法为: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批准文号:H20080483)5 000IU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药两周;后给予乙酰半胱氨酸(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9)口服治疗,每次0.6 g,每天3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水平、6 min步行试验及HRCT(高分辨力 CT)评分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3-4]治疗后患者胸闷、气喘等情况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且体温恢复正常,可实现生活及活动自理,视为显效;治疗后上述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视为有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情况,视为无效。

依照Elisa法进行血清Ⅲ型胶原水平检测,同时进行6min步行试验及HRCE病变评分判定,HRCT病变评分判定标准如下:将肺脏分为上肺野、中肺野、下肺野3个部位,在各个肺野内,如果出现网状改变,则记为1分;磨玻璃状改变,记为2分;斑片状模糊影记为3分;小片状模糊影记为4分;网状影,记为5分,各项分数累积为总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Ⅲ型胶原水平为(85.26±11.34)ng/mL,6min步行试验(247.45±17.46)m,HRCT病变评分为(20.72±3.15)分,对照组分别为(86.14±10.64)ng/mL、(248.36±16.85)m、(20.61±16.77)分,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水平为(62.37±9.25)ng/mL,6 min步行试验(386.53±22.16)m,HRCT病变评分为(15.33±3.23)分,对照组分别为(74.28±10.36)ng/ mL、(321.65±21.28)m、(19.24±3.11)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水平、6 min步行试验及HRCT评分等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肺泡炎症造成肺泡结构破坏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且最终形成肺纤维化特征[5],加强对该病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有临床研究表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普遍存在着机体凝血功能异常等改变,该种情况会造成凝血激酶激活异常[6]。

另外,在患者氧化应激失衡的情况下,会造成体内活性氧含量增加,并对机体生物膜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氧化磷酸化障碍,进一步加重间质纤维化发展[7]。从上述分析来看,对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应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及氧化应激失衡状态两方面入手,以此改善患者病情。低分子肝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且其还具有较强的促纤溶作用,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从而减少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且并不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功能造成干扰[8]。而乙酰半胱氨酸可发挥出有效的直接及间接性抗氧化作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中的GSH水平,同时对炎性细胞活性以及炎性趋化因子的产生进行抑制,以此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纤维化情况。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观察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1] 张心月.低分子肝素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212-213.

[2] 曾瑞君.肺功能变化在间质性肺炎婴幼儿临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53-454.

[3] 徐作军,康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新分类及思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1):803-804.

[4] 陈起航.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 HRCT诊断及新分类法解读[J].放射学实践,2014,29(1):40-44.

[5] 胡玉洁,黄文杰.氧化应激促进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2(8):605-606.

[6] 班健.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32.

[7] 郭瑶.小儿间质性肺部疾病分类及影像诊断研究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9):12-13.

[8] 卢书美.基于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4):128-1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27

猜你喜欢
间质性乙酰特发性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HPLC测定5,6,7,4’-四乙酰氧基黄酮的含量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反式-4-乙酰氨基环己醇催化氧化脱氢生成4-乙酰氨基环已酮反应的研究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