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处理方式及分析

2017-06-08 05:50冯桂平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池弹簧圈侧脑室

冯桂平

(湘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湘乡 411400)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处理方式及分析

冯桂平

(湘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湘乡 41140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的患者27例,均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将接受不同破裂出血治疗的患者定义为行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对比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预后情况。结果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预后情况(恢复良好、轻度瘫痪、重度残疾、死亡)结果比较无差异。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使用开颅清除血肿、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均为较好的治疗方式,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出血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目前栓塞技术仍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收集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患者,探讨术中出血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湘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颅内动脉瘤血管的患者27例,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57.6±8.4)岁;均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形态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不规则型动脉瘤。患者入院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Hunt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4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周岁。(2)患者家属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术前1~3 d经尼莫同扩张血管,术前完善大脑血管DSA,明确解剖结构。前循环动脉瘤24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采取全身麻醉,全身肝素化。置入导管鞘,选择以下方法之一: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栓塞技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动脉。发生再破裂出血后行开颅清除血肿或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

1.3 分组方法 将接受不同破裂出血治疗的患者定义为行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开颅清除血肿组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56.7±9.2)岁;侧脑室外引流组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59.8±7.2)岁;腰大池外引流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7.2±8.8)岁.

1.4 观察指标 对比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预后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预后情况 开颅清除血肿组、侧脑室外引流组、腰大池外引流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预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3.1 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1)先天性因素: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承受的血流量大,平滑肌较少,尤其是分叉部最易受到冲击,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解剖,发现部分患者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2)后天性因素: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使血管壁变性;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3)创伤: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等。(4)其他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

3.2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及好发部位 动脉瘤发生后,在人体情绪波动、血压升高、妊娠晚期、动脉硬化、体力活动时均可诱发出血。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分叉处及其主要分支。约85%的动脉瘤位于Willis动脉环前半环颈内动脉系统。

3.3 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法 血管内介入治疗以损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循证医学研究也肯定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2]。但该手术的并发症也很多,如栓子脱落、弹簧圈脱出、动脉瘤破裂等。有学者[3]指出破裂的动脉瘤栓塞术中再出血发生率为4.1%,与微导管导丝及弹簧圈刺破动脉瘤壁、过度栓塞、高压注射器造影有关。

3.4 术中出血患者的治疗 动脉瘤破裂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术中要关注患者的瞳孔、收缩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造影剂刺激动眼神经可造成瞳孔扩大。医生在处理中要沉着冷静,及时采取降血压和中和肝素处理,并迅速填塞弹簧圈。若是微导丝刺破动脉瘤而出血,则将微导丝保持原位置不动,并将微导管送入瘤腔内,退出微导丝,迅速采用弹簧圈填塞。若微导管穿孔后其头端仍在瘤腔内,然后解脱该弹簧圈,并填塞其他的弹簧圈,有效阻止出血。对于残颈,一般可在患者的病情好转后进行第二次栓塞或开颅夹闭治疗。

3.5 动脉瘤破裂的预防措施 (1)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动脉瘤,介入治疗操作一定要谨慎。(2)一旦微导管送入瘤腔后,采取手推造影[4]。(3)合理判断塞入弹簧圈后的阻力情况。(4)仔细检查和评估需要的弹簧圈,避免过度填塞。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使用开颅清除血肿、侧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均为较好的治疗方式,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1] 段传志,李铁林,黄庆,等.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附126例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26(1): 14-17.

[2] 吕明,吴中学,李佑祥,等.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2(3):211-215.

[3] 于伟东,赵丛海,张鸿琪,等.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23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3(1):58-59.

[4] 于伟东,张民,赵丛海,等.覆膜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4,34(2):120-1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36

猜你喜欢
大池弹簧圈侧脑室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