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7-06-08 05:50郭博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时机有效率发生率

郭博

(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不同手术时机选择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郭博

(鞍山市肿瘤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探究不同的手术时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96 h~144 h之内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24 h~72 h之内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MR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MRS评分(3.63±0.67)分低于对照组(4.46±0.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破裂动脉瘤首次发病后的24~72 h之间进行手术,能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且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时机;手术疗效;预后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颅内动脉瘤破裂通常会导致患者颅内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临床上通常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多数观点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手术的疗效、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联系[1-2]。选取6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颅脑手术,探讨疗效最佳、预后最好的手术时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9例,动脉瘤34个;年龄47~75岁,平均(58.75±4.05)岁;前循环动脉瘤21例,后循环动脉瘤12例;动脉瘤直径0.65~2.53 cm,平均(1.56±0.34)cm。观察组男13例,女20例,动脉瘤35个;年龄49~74岁,平均(59.31±3.88)岁;前循环动脉瘤22例,后循环动脉瘤11例;动脉瘤直径0.73~2.53 cm,平均(1.78±0.42)cm。所有患者均进行颅脑CT、颅脑造影检查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及出血量等,均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后的96 h~144 h之内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后24 h~72 h之内进行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MR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率。其中,术后MR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恢复、预后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1)显效:患者MRS评分0~2分,无明显残疾,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或者基本上可以自理;(2)有效:患者的MRS评分3~4分,意识清醒,可进行正常的交流但是存在明显残疾,无独立行走的能力,日常活动需要在旁人的帮助下完成;(3)无效:患者的MRS评分5~6分,残疾明显,日常生活完全需要旁人的照顾或者患者意识不清,无法与旁人进行正常的交流甚至昏迷、死亡[3]。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MRS评分对比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术后MRS评分0~5分,平均(4.46±0.45)分;观察组患者术后MRS评分0~5分,平均(3.63±0.67)分。两组患者术后MRS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3例、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再出血2例、脑积水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2例、脑血管痉挛1例、脑积水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4)。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率对比

3 讨论

手术为目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但是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首次颅脑动脉瘤破裂后的24 h之内,患者颅内处于出血期,病情不稳定;在首次颅脑动脉瘤破裂后24 h~72 h,患者的病情趋向于稳定,再次破裂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该阶段进行手术风险较低;在患者首次动脉瘤破裂96 h之后,再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在该阶段进行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大[4]。因此在颅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手术中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本院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76%,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关文献中[5],患者在首次动脉瘤破裂后的24 h~72 h之间进行手术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在首次动脉瘤破裂后96 h后进行手术的治疗有效率,研究结果与本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相关文献中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手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方式与本院不同造成的[5]。

综上所述,在颅内破裂动脉瘤首次发病后的24 h~72 h进行手术,能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且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

[1] 刘臻.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3):151-153.

[2] Lin TK,Hieh TC,Tsai HC,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or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intraoperative rupture of intracraninl aneurysm[J].Acta Neurol Taiwan,2013,22(3):106-111.

[3] 杜向清.颅内动脉瘤早期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对其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7):1432-1433.

[4] 何巍,刘荣耀.不同时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病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2529-2531.

[5] 吴华伟,屈洪艳.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7):1290-12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41

猜你喜欢
时机有效率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