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指标及胃乏力的改善作用

2017-06-08 05:50吕小英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根治术胃癌

吕小英

(上饶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000)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指标及胃乏力的改善作用

吕小英

(上饶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000)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及胃乏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术后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及胃乏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乏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降低胃乏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胃癌根治术;早期活动护理;胃肠功能指标;胃乏力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胃癌根治术,但手术创伤很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慢,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与生活质量,降低手术的治疗效果[1]。为此,本院给予32例癌症患者根治术后进行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上饶市人民院普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胃镜、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符合胃癌根治术适应证,给予行胃癌根治术。男38例,女26例,年龄35~78岁,平均(58.6±16.2)岁,按照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呼吸道畅通护理、胃肠减压护理、病情变化观察、饮食指导等[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术后6 h帮助患者进行腹部功能锻炼,根据麻醉方式选取合适的卧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促进患者排痰。(2)术后1~2 d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行上、下肢运动。(3)术后3 d指导患者扶床行走等床周活动,并逐渐在病房内行走活动,引导患者自主侧身、坐立于床上等全身活动,并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1)胃肠功能指标:胃肠道症状(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4]。(2)胃乏力诊断标准: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证据;胃引流量≥800 mL/d,持续时间>10 d;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除外其他可引起胃乏力症疾病;近期未使用任何胃肠动力药物[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发生胃乏力症观察组患者8例,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患者1例,发生率为3.1%;观察组胃乏力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观察组8.21±2.15a34.79±4.98a43.62±5.34a49.32±6.51a17.56±3.82a项目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9.37±2.62 38.95±6.18 51.97±8.74 55.26±7.26 22.00±4.58

3 讨论

胃癌根治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胃癌手术属于腹部手术,对患者的刺激较大,患者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术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胃肠血流减少并释放激素,抑制了胃肠道蠕动和消化系统[6],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为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胃乏力病发率,采取专项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

本院给予32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活动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翻身、叩背、呼吸运动、四肢活动、床边活动、基本日常活动等,在早期活动护理中护理人员耐心、细心的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活动,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胃癌根治术后的早期活动不仅可以减少疼痛对胃肠蠕动的抑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还能够增强患者身体各个系统代谢,提高副交感神经张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恶心、腹胀、腹痛等症状,加快胃肠营养的吸收和伤口愈合[7]。术后适量的运动活动还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不良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有效的缩短患者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胃乏力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降低胃乏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1] 姚祺.腹腔镜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12):99-100.

[2] 王秀梅.胃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5):107-108.

[3] 李静.早期活动护理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发生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5(5):64-65.

[4] 李静.疼痛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乏力症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4(8):3034-3035.

[5] 陈江霞,顾建芬,徐关根,等.护理干预措施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17(4):638-641.

[6] 沈娟月,俞耀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17(10):154-157.

[7] 刘彬玲.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26(7):1065-10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95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根治术胃癌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