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新样态

2017-06-09 02:04王水丽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互联网

王水丽

[摘要]小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互联网+”为作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式。微视频、自媒体、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助力作业改革,形成作业的新样态。

[关键词]作业改革 互联网+ 大数据 新样态

《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则历时八个月的调查:2016年3月至10月,亲近母语研究院、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发起“小学生语文作业和学业测评”专题调查。从4160份问卷和499人次的专业访谈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作业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作业的类型和内容单一、量大、缺少分层作业。毋庸讳言,师范大学没有作业研究的相关课程;一线教师重视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但对作业研究的重视度不够;有部分学者对作业进行了研究,但成效并不大。

作业是什么?作业是学生课前学习多样化认知观念的展现,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方式。作业改革谈怎样以人为本面对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地变革,将先进的理念、技术与作业深度融合,探索作业的新样态。

一、微视频。预习作业的新渠道

预习,是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当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但目前的预习作业流于形式的比较多,没有精准的预习目标。微视频和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可提高学生预习作业的实效。微视频突破了静态书面作业的局限,通过立体视聽,为学生带来了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预习体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趣味化的学习,是学生作业的新渠道。

笔者在教五年级《诺贝尔》的第一课时,设计了《课前自主任务单》,确定了预习的达成目标,制作了长约七分钟的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作业。微视频分两个环节:第一部分教生字词。笔者重点讲了易错字“械”。通过“戒”和“械”两个字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械”的读音和书写。第二部分教思维导图。配套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难读的字词、难理解的字词、好词。微视频可以暂停或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了预习作业。但除了“完成”和“正确”之外,理想的作业行为是学生对作业主动投入。学生喜欢微视频,对微视频的投入,是高效完成作业的保证。

一般语文类的微视频主要讲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为课上完成有难度的任务做准备。当然,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课时,课前微视频的内容也做相应的调整。

二、自媒体。提升素养的新方式

自媒体指凭借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传递信息的新媒体,如QQ、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新方式。

1.设计赏、听作业。网络音频平台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语文资源。引入适合儿童学习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让课程形态多元并存,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喜马拉雅”“蜻蜓FM”“得到”等呈现了丰富的有声读物,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学习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时,让学生以“巴金”为关键词,在“喜马拉雅”搜到巴金的《随想录》《家》等音频。“听”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学生用耳朵代替眼睛完成作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巴金的思想。当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需要分层布置作业。

2.设计口头表达作业。语文作业强调读和写的同时,更应重视“说”的作业。一般而言,“说”的家庭作业布置多,检测少,实效低。自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比较综合,是学生“说”作业的新平台。在QQ、微信等平台上,学生发表自己的声音——诵课文、说习作、读名著、吟古诗、讲笑话、展示“新年录拜年送福”等音视频作业。学生把作业发送到社交平台上,用“我”的声音说话,口语和书面语得到互换,提升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三、大数据,作业评价的新渠道

如何让互联网与作业评价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数据,将成为改革作业评价方式的突破口。《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指出:中国的基础教育展现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集与学习活动有关的数据来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趋势。大数据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一些优质的App作业大数据存储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动机等数据。

笔者在布置作业时使用“一起作业网"App,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起作业网”针对现行的语文教材,给每一篇课文配有难易程度不等的作业,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布置、批改作业。传统上,小学语文教师批改作业,分析单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花的时间成本比较高。“一起作业网"App的大数据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下图为学生完成作业的大数据统计,显示班级整体的答题情况。错误率最高的是第十四题,只有37%的学生答对。教师收集分析数据,将重点、难点、薄弱环节整理出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过程的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除此之外,大数据能准确地挖掘到每一个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长、答题的正误等信息,分析出学生的知识缺陷。“一起作业网”的学豆奖励、奖品兑换、排行榜(学霸榜、学豆榜、奖励榜)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激发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除了“一起作业网”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语文作业App。据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介绍,目前教育类App的种类已多达7万种。App学习软件虽然是一种趋势,但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精挑细选适合的App。当然,线上作业的次数不宜频繁,每次布置的内容不宜过多;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健康用眼,保持眼与屏的正常距离,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微视频、自媒体、大数据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为个性化作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针对作业的现状,要系统思考作业在课程标准中的价值定位、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定位、学生学习情绪情感中的价值定位,更要善于把新技术与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作业新样态。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是改革的实践者、推动者。

猜你喜欢
大数据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