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

2017-06-22 08:13付秀宏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罗丹巴尔扎克雕像

付秀宏

前不久,去参观一个画家朋友的画展。我发现他特别爱画叶,但是叶的处理并不完美,而且总有一种残缺的味道。问原因,他笑着说:“一种残缺斑驳的美,会直逼人的内心,会让人想得更多。”

我摇头表示不懂。他笑着解释,当初自己去法国,曾在巴黎市中心看到一座雕塑大师罗丹雕刻的没有双手的巴尔扎克,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巴尔扎克身上最值钱的就是这双手,是这双手写出了《人间喜剧》等共91部煌煌巨著,为什么要把最重要的部分略去?

导游说了一个故事:罗丹刚刚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兴奋地叫来一名学生,让他来评价自己的作品。这位学生怀着惊喜的心情欣赏着,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双手上,“妙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他又找来另一个学生。“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这位学生用虔诚的口吻说道。罗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再叫来第三个学生。该学生同样说:“老师,单凭您塑造的這双手,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此时的罗丹变得异常烦躁,突然,他抡起斧子,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学生们惊讶于老师的举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罗丹平静地对学生说:“这双手太完美了,它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一般,不再属于这座雕像了。记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能处处华彩,必须有一定残缺,适当隐去一部分,会让人对整体的领悟更深。”

我深为朋友说的睿智故事而吸引。

【素材点拨】被卸去双手的巴尔扎克雕像,深邃又富于激情,因残缺更具艺术感染力,成为罗丹雕塑作品的传世之作。其实,在人生的路途上,要求太过完美,也是一个人稚嫩心性的表现。非圆满之美,是无求无华之美。非常规之美,最能穿透人心,也是最长久、最有韵味的。

【适用话题】残缺之美;打破完美;艺术的真谛……

(芷彩卓摘自《长寿》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罗丹巴尔扎克雕像
有奖问答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里尔克《罗丹论》节选
文坛巨匠 巴尔扎克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它是用来挡风的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