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博物馆藏乾隆诗作《赐将军塔尔岱》

2017-06-23 08:41徐津
文物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靖边准噶尔清军

徐津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于雍正十三年(1735)即位,崩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辰刻。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最熟悉的皇帝之一,他文治武功兼修,开创了一代盛世。他一生共写了43630首诗,几乎相当于全唐诗里收录的唐朝2000位诗人的作品数量。

唐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乾隆的诗作,名为《赐将军塔尔岱》。此藏品于20世纪80年代由民间征集而来,质地为绢本,纵186厘米,横92.5厘米,整幅书法端庄、富丽、圆润、典雅,字书写得飘逸劲建。诗文从右至左竖排,内容为:

赐将军塔尔岱

百战归来矍铄身,

凌烟姓氏竞谁伦?

是时合适林中趣,

怜而仍随辇后尘。

赫奕虎符叼宠旧,

辉煌竹简纪功新。

为询阅历疆场事,

几度闻之廑念频。

乾隆辛酉秋九月御笔。

诗作的开头右上部有“奉三无私”椭圆形印,左下部有两枚方形印章,上面为“惟精惟一”阴文粗道篆书,下面为“乾隆宸翰”阳文篆书,这三枚印章常常一起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奉三无私”出自《礼记·孔子闲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即要奉行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帝王要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已私利,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

这首诗是乾隆为了表彰将军塔尔岱的战功于乾隆六年(1741)九月,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塔尔岱时御赐给他的。

塔尔岱,生辰不详,清朝齐齐哈尔人,满洲瓜尔佳氏,原隶属正黄旗后改为镶蓝旗。他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年一直征战边陲。康熙末年,塔尔岱以八旗领催参加“驱准保藏”战役,因战功升任佐领。雍正朝用兵准噶尔,时任副都统的塔尔岱率黑龙江八旗兵出征,在平定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先后升任黑龙江将军和靖边右副将军,对边疆的巩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

清朝初期,西北疆域是当时蒙古族的居住地,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三个部落,三个中属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落最为强大。康熙初年,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自立为王,并在沙俄的怂恿支持下,割据新疆、青海、西藏北部地区,甚至企图吞并喀尔喀蒙古,以此与大清王朝分庭抗礼,相互对峙。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康熙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噶尔丹,噶尔丹最后兵败,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继立为汉,他最初迫于大清王朝的威势而俯首称臣,等到自己势力强大就在北疆纠合了噶尔丹旧部,对他旗下统治的疆域进行拓张,也走上了叛乱之路121。康熙五十四年(1715),塔尔岱以领催任跟随副都统博济出师西征平定叛乱,在纳特和河一役中率数十骑身先士卒杀入敌阵,俘虏和歼灭敌千余人,被康熙皇帝授予“巴图鲁章京”的称号。雍正三年(1725),他再次出师西征平叛,次年,补受防御。雍正四年(1726)塔尔岱以防御受雍正帝的召见,对其赞赏有加,将他提升为佐领。不久,塔尔岱又调任为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副都统。十年间,塔尔岱一直在前线与准噶尔作战,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雍正五年(1727),噶尔丹策妄阿拉布坦死去,其子策零继续率兵作乱。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任命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由北路进入,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由西路进入,派兵出师征讨策零,副都统塔尔岱随同出征。雍正九年(1731)两路大军会师。六月,战斗打响,清军渡过科布多河,由于主帅傅尔丹有勇无谋,几度轻信敌俘的谎言而下令军队轻装急进致使战斗一开始便中了策零布下的陷阱,使战事失利,连吃败仗。清军万余人在博克托岭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这时,塔尔岱急中生智,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调军转而急攻西山,阻击敌军以缓解博克托岭清军吃力的局面。在清军撤退过程中,由于恶劣的天气原因,清军又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定寿将军宁死不屈拔刀自刎,而参赞大臣素图也是力战而死,清军的和通泊大营落入敌手。塔尔岱奋力冲杀,率兵实现突围,保护主帅傅尔丹退走科布多。追兵袭来,他又拼死迎战,身上多处部位受伤,昏死在战场。和通泊战役败绩传入朝廷,雍正皇帝责罚了傅尔丹,将其降为振武将军,调任锡保为靖边将军,安排塔尔岱回宁古塔疗伤。但是塔尔岱很不甘心,他上疏表明白己的心志,希望能够挥戈雪耻,助力平叛,否则无言回去见七十岁的老母亲,雍正皇帝看后深受感动,嘉其“忠孝”晋升塔尔岱为内大臣和参赞靖边将军,协助大将军锡保处理北路军务,并赐给塔尔岱及其母白银千两。

雍正十年(1732),噶尔丹策零遣部将小策零敦布多率精兵三万,向东出击喀尔喀蒙古。由于喀尔喀蒙古已经事先转移,致使准噶尔军一无所获。小策零敦布多在得知喀尔喀蒙古亲王额驸策凌和参赞大臣塔尔岱率满、蒙骑兵驻防本博图山后,遂偷袭策凌游牧地塔密尔河,掠走策凌的两个儿子和大批牲畜。靖边大将军锡保获知消息,随即下令由丹津多尔济、策凌和塔尔岱指挥满、蒙联军二万人追击,终于在额尔得尼昭(又作额尔德尼昭,今蒙古巴彦温都尔西北)河将准噶尔军包围,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清军以死伤十余人的代价斩杀了小策零军近万余人。捷报传至京城,雍正帝大悦,对将士大加封赏。塔尔岱因其英勇被授予黑龙江将军,统领军营东三省兵丁。十一年(1733)五月,雍正帝又谕令:“靖边左副将军印务,著额驸策凌掌管,靖边右副将军印务,著塔尔岱掌管。”雍正十四年(1736)准噶尔丹求和,战事结束。

雍正帝驾崩,乾隆继位,乾隆元年(1736)授予塔尔岱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不久,塔尔岱将军以疾告退,乾隆帝念他劳苦功高,仍然给予将军全部俸禄。乾隆六年(1741),乾隆帝去承德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上狩猎,在秋狩典礼上塔尔岱得以觐见乾隆帝,乾隆帝对他大家赞赏,并赠诗作《赐将军塔尔岱》表彰他。

在木兰围场接见塔尔岱是因为此地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历史进程中都留下了辉煌的篇章。热河(即承德一带)一直以来是北方游牧民族聚集之地,也是中原通往东北地区、连接内外蒙古的中枢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康熙皇帝经多方勘察,在这里建立狩猎围场,决不是单纯为了打猎娱乐,而是要练习骑射,加强武备。在行围过程中,通过接见、宴筵、赏赐、和亲等方式,“按历蒙古各部,加之恩意,因而寓怀远之略,所关甚巨。”即通过“行围习武”的军事手段和“加之恩意”的怀柔手段来团结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

乾隆继位后,遵循祖训,于乾隆六年北巡塞外,而后几乎每年都要举行木兰秋弥大典,并在行官避暑山庄接见蒙古各部及其他少数民族王公和使臣,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塔尔岱因在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中立下卓越战功而在这里被乾隆皇帝接见。

乾隆二十一年(1756),塔尔岱将军因病去世,乾隆帝赠谥号“勇壮”,送归老家齐齐哈尔安葬。为保卫边疆征战一生的塔尔岱将军不幸没能看到噶尔丹最终的平叛,在他去世的两年后,噶尔丹被清王朝平定,战争结束。至此在世界版图上出现了一个疆域辽阔,经济发达的多民族国家。馆藏的这首《赐将军塔尔岱》诗作,不仅是对塔尔岱一生战功的表彰,也是清朝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物證。

猜你喜欢
靖边准噶尔清军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同井场气举工艺技术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靖边小米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一个“围魏救赵”的出色战例——太平军歼灭清军江南大营之战
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