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的研究

2017-06-25 11:17梁玲萍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班干部班级建设

梁玲萍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互联网+”时代,教育大数据资源的共享与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推广,促使教育研究有更多机会由定性转向定量,由宏观走向微观个体,使高等教育实现以数据驱动的更加精准的因材施教,班级团队建设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不例外。班级团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需要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精准分析每位学生的人格特质,有的放矢,为每位学生合理配置班级团队角色,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在班级生活中各司其职、各显神通。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高校教育本质的要求。以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各高校要创新教育方法,提供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更多的大学生认知自己的优势潜能,激励学生确立个人愿景和奋斗目标,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规划个人未来职业发展。

2.RtCatch人才测评具有显著优势。RtCatch是英国Rodas(罗达斯社会发展机构)的著名人力资源项目。RtCatch是结合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统计学、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新行为主义等各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依据上百万名学生志愿者及社会人士进行情况追踪及分析而设计出的出色的人力测评工具。RtCatch运用心理学及统计学原理,对人做出性格分析、学习模式、行为感知、工作期望、心情感知、满意度、行为变化、工作压力、外在的表现等诊断报告,其精准率约为94%~97%。测评报告结果精准,既分析其个人性格、优势潜能,也分析其目前的工作状态,可以帮助发现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3.“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大数据下,教育发展更加细化和量化,通过挖掘学生个体优势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符合个人特质的教育内容。高校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应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和服务,配备专门教师,进行专门指导。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正是合理配置学生个人优势潜能资源,帮助学生在班级团队生活中得以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班级团队发展成为学生追求个性、给学生进行私人订制的生活平台。

从“喷洒”到“滴灌”,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服务当精准发力,把这个思想运用在班级团队建设上,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德才兼备教育目标的实现。每位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能力水平都不同,怎样走出个性化教育的新路径,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思考。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教师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只是我们有时候没有为学生及时找到或提供很好的发挥学生优秀潜质的平台。在班级团队建设中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针对性、科学化地对学生班级生活进行精准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在班级团队中找到自己的适配角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时调整专业兴趣,增加成才机会。

同时,在班级团队建设中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是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往“贫瘠式”团队建设模式(“贫瘠式”团队建设模式是指学生从新生报到至最后毕业离校,班级学生干部、学生成员角色一成不变的现象),对班级进行建设性的开发和利用。从班级初建期到发展期,动态追踪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历程,参照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实时调整其在班内角色分工,最终实现多数学生成人成才。

二、传统班级团队组建模式的特点与弊端

在传统模式下,大学班干部的选举在军训期间或入学后一个月内开展,通过各班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召开班干部选举会议,让学生自愿递交申请,提前报名,然后在班内开主题会议选举或自荐,通过投票产生班级学生干部团队,主要成员有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组织委员等。这样的团队组建模式简单方便易操作,成员结构基本完整,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班级各项工作,为班级团队建设节约时间和精力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存在很多隐患。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按照传统团队组建的班级,只有班干部有敏锐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其他班级成员对班内事宜经常没有反应,责任意识淡薄。一些班干部成员责任意识也不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对班级工作倦怠,甚至有些班干部会选择离职,无法保证每位班干部能积极投入地做事。一些班干部出于对大学班级工作的新奇,在班级干部选举时通过私下拉票努力争取,在尝到班级工作新鲜感后,没了兴趣,很快懒散下来,丧失干部榜样作用;一些班干部每天只忙于工作事宜,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顾此失彼,对自身专业技能素养不够重视,影响最后毕业成绩;还有一些班干部虽然有很大的工作热情,但个人性格与工作角色不匹配,工作效率不高,自身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屡屡受挫,无意中使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所以,班级团队传统建设模式需要改革。

三、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的思路

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是班级管理创新突破的基本要求。班级团队建设创新模式就是要从班级着手,采用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办法,改变班级干部招贤方式,消除团队中班干部与普通成员职务之分,使每位学生只有角色定位和任务的不同,把“岗能匹配”思想融入到班级团队建设中,最大化发挥学生个人优势,达到精准匹配、精准成长。

(一)班级团队组建中注重性格特质分析

RtCatch人才测评通过全球2 100万人的大数据统计分析,把人的性格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控制型、表现型、分析型、温和型和调整型。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主性格和辅助性格组成,每种性格有各自特点,如表1所示。一个良好的团队就是由这五种性格的成员组合在一起,在各自岗位积极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发展。

表1 人的性格特质

(二)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创新班级团队建设的构想

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将针对在校学生人才测评适用内容,量化分析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特质、行为模式、事务处理方式。其中,个性特质为量化分析的主要内容,与之对应的行为模式包含9个维度:自信水平、人事原则、学习模式、决策模式、决策速度、敏感度、抗压力、行为平衡和领导风格,每个维度之下又各有三种不同的层次;事务处理模式是指个人面对事务会选择或使用何种工作方法,细化为6种模式:规划模式、文案模式、现场模式、行政模式、推动模式、喜好模式。通过人才测试,精准生成个人分析报告,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利用分析结果,形成新的班级团队建设方案:班级团队建设模拟企业团队管理模式,依据学生个人成长报告对学生进行班级角色分工,完成日常组建,不断巩固学生角色定位,形成班级团队模型,学生发挥各自优势,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调整队伍,规划班级发展,最终快速、精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形成岗得其人、人乐其岗的班级团队。

四、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的实施策略

班级团队建设的理念是依据学生人格特质,组建班干部、班级小组团队,把每一位学生配置到班级团队中最合适的位置,实现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最大化地发掘学生优势,培养学生自知、自觉、自主、自立的品格,完成精准培养学生的目的。怎样建设班级团队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班级团队组建办法

1.设立班级目标。班级团队目标是通过全体班级成员讨论得出,符合成员共同意志并内化为每位成员的个人所需,它是开展活动的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一般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和节点目标。总目标是团队的长期目标,是团队发展的方向;阶段目标即学期目标,是本学期班级在人文素养、思想素养、专业素养方面要达到的程度;节点目标较为细化,是月、周要实现的内容,包括班级课内课外常规工作、各项丰富活动要达到的目的等。制定和实施班级团队目标,可以督促学生学会目标管理,促进班级与个人的积极发展。

2.制定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大家共同商讨制定与遵守的行为章程。针对不同的班级角色分工,设定不同的做事规则。采取班级责任制、组长制、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明确具体的职责要求,使每位成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自觉努力地各司其职,不断提高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3.配置学生角色。高校组织学生参加RtCatch人才测评,专业教师对生成的个人成长报告做详细的技术讲解,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认知自我,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清晰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参照个人特质,担任班级中的合适角色,发挥独有的作用。而且,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建设班级团队,都要发挥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建立优秀班级团队。

在组建班干部和班小组团队时,应重视自荐和参照测评结果(个人成长报告),关照学生态度和个性特质,为班级团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班干部角色配置参照表2,形成每个角色的标杆,扬长避短。班干部人员分配之后,进行小组组建,小组人员在6~8人之间,每个小组内要包含五种特质的学生,采取轮岗的办法,每年施测一次,根据每年的测试结果和人员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班级团队岗位人员,尽量做到各得其所、人尽其才。表中“√”代表可选项,如班长角色可以考虑从控制型、表现型或分析型测评得分较高的学生中进行筛选,也可以在控制型、表现型、分析型随机组合得分较高的学生中进行筛选。

表2 班级团队的角色分工

(二)班级团队管理机制

1.开展团队常规工作,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开展一日常规纪律卫生检查、一周班团会或班级团体活动、一月班委会、一学期班级团体总结与规划活动等,按照个人特质和小组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要行动起来,把参与班级团队活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考核项目,鞭策学生为班级争荣誉,努力形成小组内的竞争机制,组内争着做,组外比着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身边无小事、事事都是事的工作氛围。具体分工时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质类型,尽可能实现学生资源优化配置,使学生从常规细化活动中建立和强化“我是团队的优秀一员,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我愿意成为团队的骄傲”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2.规范团队制度,保证班级稳步健康发展。国家发展靠法律制度约束人民的行为,班级团队建设也不例外。由于班级团队中个体差异的存在,难免会出现矛盾和争执,为了班级团队的健康发展,班级成员合理“自治”,顺利实现目标,班级团队建设不仅要靠学生的自觉维护,也需要班级参照学校学生手册制定约束制度,明确个人责任与义务、明晰学生行为规范和准则,从而为班级团队发展保驾护航。

3.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加强班级主题文化教育。高校围绕班级共同目标,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文艺特长,在有固定教室的班级巧妙设计文化主题墙;以班会为平台、学校文化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文化主题月活动,让每天都是活动日;通过开展文体娱乐、专业技能展示、校外实践等有意义的活动,增加班级与学生的沟通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班会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需求,避免班会主题无内涵、无目的。

4.凝聚团队精神,提升班级学生职业素养。团队的最基本精神是“1+1>2”,即强调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是团队所有人朝着共同目标和荣誉努力,彼此协助,追求奉献,是自愿服务意识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最好的老师”。团队成员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团队成员共同迎战,共享收获。要鼓励全体成员参与设计班级口号、班级标志,设计小组队名、口号、队标,在每次班内外活动时都要使用,增强班级团队合作力。

五、班级团队建设创新模式的启示

班级团队建设引入RtCatch人才测评,能够快速精准地指导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建设个性化的班级团队。

(一)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使学生得到准确的帮助

从笔者所就职的高职院校来看,现在的大学在校生多为“95后”,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但入学成绩不高,行为自觉性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学习能力差,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给予心理关怀和思想引导,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及早明确职业目标。辅导员、班主任应具备分析学生个人成长报告书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等培训,及时、准确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努力把班级引导成为团结、自由、进取的优秀团队。

(二)树立班级内部学生标杆,使学生有标可依

利用企业管理中的标杆管理理论,丰富班级团队建设方式。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及团队研究成果,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队标内容,在班干部队伍、班级小组、宿舍、学生个体中发现优秀标杆。鼓励学生积极对照,发现自身优势与差距,组织学生向优秀标杆学习,增强优秀标杆自信心。当然,标杆是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处在一个动态变化中,辅导员、班主任要每学期督促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他评,要每年对学生进行RtCatch测试,更新标杆。

(三)树立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育人工程是一项持久工程,我们需要有耐心和信心,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含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在班级团队建设创新理念下,学生需要具有认识自我和环境的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制定目标和评估自我的能力。高校需要精准帮扶,帮助学生做好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知己知彼,高效率适应班级团队生活,为实现班级团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3]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张燕君.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5]王 蒙.新聘知识型员工与岗位双边匹配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6]张丽雅,冉隆锋.学生成长团队:班级建设的新视角[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6).

[7]毛志丽.基于高校班级团队建设管理途径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8]张桐俊.从人格特质探寻女领导干部培养机制创新[N].中国妇女报,2013-08-13(B01).

[9]神彦飞,金绍荣.大学班级管理效力提升:困境、模式与路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10]曾春燕,陈庆健,向 敏.素质拓展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8).

[11]李玉华,李召存,阮 婷.大学生班级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A高校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

[12]谢 莉.班级团队建设对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

[13]张雪莲.从团队建设角度谈大学班级建设与管理[J].高教学刊,2015(1).

[14]初青松,高 明.基于团队胜任力模型的高校班级管理团队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5(3).

猜你喜欢
班干部班级建设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竞选班干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