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责任教育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2017-06-28 18:22陈丽英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责任感高中物理

陈丽英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和责任”等教学理念,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渗透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也是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责任教育物理教学

当前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研究何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创新能力、完善道德自律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仍显得非常重要。本课题将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依据高中物理学科特点,从物理学史料知识、物理知识的自主探究获得过程、综合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着手切入,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进一步渗透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就物理学科而言,更关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在正确地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态度和责任教育。。。。。。责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不要脱离物理教学和学生实际生硬地灌输。”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甚至比掌握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可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责任教育的条款,并非给物理教学增添累赘,而是现代教育之必须。仔细钻研一下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物理学与科学态度和责任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联系。在物理教材中体现科学态度和责任教育观点之处比比皆是。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科学态度和责任教育的内涵,可使物理教学与责任教育相得益彰。

一、 用好物理学史资料渗透责任感教育

物理學的发展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史一样,都是活生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教育素材,物理学史在体现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因而教学中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教育的因素,结合物理知识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物理学发展史教学,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教育。学生在探索物理世界中,有意识地表现出科学家的思想、态度和精神,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正是学习物理学科的价值所在。

人教版物理教材选修3-2电磁感应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如何投身到科学研究工作,以小故事的形式告诉同学,让学生体会法拉第那种坚毅的人格魅力,通过10年的责无旁贷精神,做事负责的态度,终于成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坚强意志和超强的责任心对理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法拉第曾对他的好友说:成功的秘决,关键看你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到底的智慧。这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对当前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自己首先要有一颗负责的心。

再如关于原子内部的复杂结构探索过程,我给学生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场景讲述:从汤姆逊研究阴极射线管开始,发现原子还可以再分,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这个模型能解释一些现象。但该模型无法解释后来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后来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很好地解释α粒子的散射实验,但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存在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玻尔在1913年受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所启发,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中,提出了玻尔氢原子理论。该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发光特征,但此理论分析复杂原子发光时也存在局限性。直到本世纪20年代,量子理论使原子结构学说才得以完善。这里的每一位物理学家,都有非常强烈的实事求是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科学的发展是螺旋式的、逐步发展的,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

二、利用探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以物理选修课3-2“电磁感应现象”为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机渗透责任教育,科学态度和教育方法。曾作了如下设计:

1.设置情景,提出探究问题

奥斯特发现小磁针在通电导线周围发生偏转,指出电流能产生磁场,那磁场可否产生电流呢?让学生回想初中学过的电磁学知识,学生的思考引起共鸣,揭发他们的猜想。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曾经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着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科学负责的态度,通过十年的实验分析和验证,于1831年成功发现“磁”生“电”的规律。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电磁感应现象,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重现当时法拉第所用的实验器材,同学自主探究、摸索、操作,看能否得到感应电流?

2.引导学生设计并探究实验

器材:磁铁,电流计,电源,滑动变阻器,线圈,导线,开关,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主分组,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分析设计实验步骤,并绘制实验电路图,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A、怎样利用现有设备得到磁场?

B、如何判断线圈里有没有电流?

C、做实验分析现象,记录自己的发现。

D、根据实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几种电路

3.通过交流建构的方法深化课题

学生总结(交流与评价)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汇报:首先,学生报告他们的发现,并提出其他学生改正或补充的情况,最后得出:回路中有感应电流,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可以看出,这种实验探究方法不拘泥于物理学史上实际过程,但探索思路具有合理的逻辑性,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学生感到信服,教学效果较好。小组探究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工作精神,严格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帮助交流,共享资源,增强了对他人和团队的责任感。所以,在物理课堂上,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体验成就感,同时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渗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加强和教育。教师只有将“养成核心素养教育学生责任”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在课堂里时时以自身为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已对教学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刻苦钻研精神是对学生最好的责任教育体现。

三、通过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有效补充。高中物理校本材的开发实施,由本校教师为主体开发,鼓励学生参与,体现本校办学特色,满足本校学生需要,对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责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互助,集体行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强烈的参与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某些社区活动,可以让学生得到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负责的认识情感体验,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外活动中及时教育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增强自信心,赢得他人的信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表扬,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物理最终意义上是为生活服务,而不是为了解答物理题目。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知识获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物理科学技术应用对社会的影响,有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参与探究活动意识和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陆建隆.“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评价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6.10.27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六批学年主题教研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06(16)ZTG68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责任感高中物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八省适应性物理考试中的体现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冷与热、科学态度与献身精神的结合
责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