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优化策略研究

2017-06-28 21:44俞铭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传授师生关系体育课

俞铭

[摘 要] 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技能技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而前提就是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 体育教学 师生关系 优化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 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体育教学质量好坏的影响因素很多,而师生关系却是最主要的因素。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它是在室外上课,活动范围广泛,学生分散练习,师生互动环节较多。在教学中传授、指导、纠正动作;在训练中手把手的传授技能,都需要与教师亲密接触,才能看得清楚、听得仔细。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训练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良好的素质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一、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交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体育技能,而且在传授的过程中,根据内容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教育。也就是说,体育教学不仅具有专业性,更有教育性。

首先表现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上课开始,教师首先会给学生讲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然后进行热身、正式学习、总结放松。在讲解技能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平易近人、耐心细致、多鼓励、少批评,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老师会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对老师的课也会很期待、愿意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反之,用有色的眼光看待学生,没耐心、多辱骂的老师让人讨厌,学生也不会很认真的上课。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其次表现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讲解示范是体育课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一句口号、一个标准的示范,语气不同,动作到位与否,也能决定教学的质量。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教师帮助、指导、示范、讲解,其实这个也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动作做的不好的学生及时指导纠正,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学生掌握了某项技能,他会有成就感,对任课老师也会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最后表现在练习技能的过程中。在练习技能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点矛盾。当练习任务分配下去,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肯定有的人心花怒放,而有的人万念俱灰,不想去练习,但又不得不练,显得很被动。练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被人嘲笑的现象,学生关系出现裂痕。这时就需要教师要不厌烦的去慢慢引导,冷静处理。这个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一部分,教师要宽以待人,从全方面考虑问题,赢得学生信任。

(二)影响因素

1.思想不一致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希望學生的思想能够跟着老师转,但学生的表现却恰恰相反,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每次上课,教师对自己的上课内容肯定很熟悉,该做什么,怎么做,每一步都已经设想好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体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但是,学生却不喜欢这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喜欢被过多的限制活动内容,他们更多的是喜欢自己结伴练习,有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有自主性,变的越来越叛逆,可能就会导致师生在思想上发生冲突,影响彼此的关系。

2.教师不尊重学生

很多体育教师都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思想存在偏差。教学要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感受,强制要求学生练这练那,练不好还辱骂指责学生,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做了一个不规范的动作,那是不是也要让学生跟着老师犯同样的错误呢?只顾传授技能,不尊重学生情感的发展,这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师生关系形成对立关系。

3.等级观念太强

教师都喜欢成绩好、乖巧懂事的学生。平时听到其他任课老师说**学生成绩极差、行为不好,这样,其他老师对他也抱有偏见。在教学中,一旦他犯个错,就会大声指责,对他不屑一顾;如果是好学生犯个错误,教师就会不了了之。做示范动作时、各项体育比赛的参加,首先想到的都是好学生,那些“捣蛋鬼”只能作为备胎。等级观念会使师生关系恶化,会使老师在学生心中失去威信。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教学、在运动场上酝酿感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技能知识的宣传者,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人才的基础。

(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生喜欢有着渊博知识的教师。专业技能扎实的老师会让学生对你产生敬重之情,产生一种想学的心理;反之,学生会对你不信服。其他老师都认为上体育课没有技术含量,随随便便就能上好,其实不然。教师自己先备好课,熟悉教案,熟悉学生,把一些较难的技能先为学生做好铺垫,再请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听课,课后还要反复的修改、反复的再试上,首先这个过程非常的艰辛。再说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带学生做准备操和放松操,课前教师要寻找合适的音乐,一遍一遍的反复试听,音乐找好了,还要编操,也许还要准备教具、规划好上课的活动范围等等,教师真要文武齐全了。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也能很容易的驾奴课堂,教学工作开展顺利,能得到学生的支持。所以,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培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树立威信,这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不歧视体育后进生

体育课上,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身材肥胖,体育测试经常不及格,对体育运动失去了信心,接着就没兴趣了;有的学生是因为太孤僻、内向了,游戏活动时不愿和别人一起参与,久而久之,其他的学生也不愿找他玩,他的同伴少了,他就更不愿上体育课了。在教学中过,我经常找机会让他们做示范动作、摆放器材、记录测试成绩、把他们分配到比较活跃的队伍……我的用意他们也领会到了,有的学生慢慢的也变得开朗了。教师放下架子,用耐心、诚信感化学生,他们会被你征服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会更容易。

(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展教学

体育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它的学习内容较多,使得体育教师也无从下手,在选择上课内容时也很茫然。我们要选择适合各年级阶段孩子活动的内容,要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低中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这三个层次的孩子,他们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不一样。

1.低年级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什么都不懂。进入小学,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不得不从头开始。对于什么是体育课,他们根本就不懂,而一年级的体育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技术动作的学习涉及不多。所以,一年级的内容以游戏为主,游戏选择要趣味性多一点。如喊数抱团、编花篮、摸目标、斗鸡、大雁飞、木头人、打花巴掌、猜猜这是谁、抓手指、放礼花等。有时,也可以用情景故事来导入进行教学。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练习模式。只有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活动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只要你给孩子一个放松、独立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下学习,展现自己。

2.中年级

中年级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兴趣,只要正确引导,会有很大收获。这个阶段也是形象思维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且模仿性强,自我意识逐渐发达,观察力,理解力都在提高。根据这一层面,笔者选择的游戏,如听号抱团、夺球角力、攻关、螃蟹赛跑、保龄球等。

3.高年级

该水平的孩子独立意识有所增强,感觉自己像小大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兴趣更为广泛。男生对技术类的游戏更喜欢一些,如篮球、足球,所以高年级开设一些与球类有关的游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如打擂、小推车、快快跳起来、迎面接力跑、运送弹药、运球接力赛、连续砸篮板球接力赛等,但女生的兴趣会低于男生,所以要求也可适当降低,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可男女合作完成。

(四)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爱的力量,平时和学生多聊天、谈心。学生做游戏时不要一直指挥,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和学生玩在一起。三年级的一次课上,我无意中说了一句:“如果你们喜欢跳绳,以后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跳,甚至向我挑戰。如果我输了,我会好好练习,争取下次挑战你们;如果你们输了,也要这样做好吗?”结果才到了下课,就有许多同学围上来向我挑战,结果他们输了。我就提醒了一句:“你们要好好练习,争取下次挑战成功。”他们信心十足的说:“俞老师,你等着吧。”放下教师的架子,蹲下身来用心的教学,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平等、融洽与合作的基础上的。体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 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参加到学生的练习与游戏中,不随意的指责批评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耐心、诚信感化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祖晶,姚玉龙,吴本连.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嬗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32

[2] 鲁志文.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3.19.

猜你喜欢
传授师生关系体育课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传授技艺
体育课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